我教《日食和月食》

教學《日食和月食》這一課時,我先在六(2)班上。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觀察教材P40頁插圖,引導學生分析月食形成的原因,然後在我認爲學生已經理解的時候,我才讓學生推測日食形成的原因。整節課完全是傳統講解法的操練過程。下課後,我心裏總覺得不是滋味,學生心裏也有點糊里糊塗。第二天我來到六(1)班上課,改換了思路和教法,展開了如下嘗試:

我教《日食和月食》

1、激趣生疑。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大聲讀題三遍,提出三個問題:

(1)你對月食和日食知道了哪些?

(2)你對月食和日食不知道哪些?

(3)對月食和日食你想知道哪些?

之後,學生對第一個問題的反應不太熱烈,只有七八個學生舉手(可見學生課前未蒐集太多的資料)。第二個問題,學生覺得很突然,只有三四個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但第三個問題(其實只是第二個問題的另一種問法)學生反應強烈,有二十幾個學生舉手。我讓學生依次說出,相繼板書在黑板上,歸納起來大體有十多個問題,比較集中的是:月食和日食是怎麼形成的?一年能出現多少次?月食和日食會不會同時出現?月食和日食什麼時候能看到?月食和日食是什麼關係?

2、參與探究。面對這些問題,我進一步反問學生:“大家該怎麼辦?”學生一致說:“看課本自學討論。”我順勢要求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學習教材P40~P42頁的內容,可以邊學習邊討論,邊討論邊研究,邊研究邊討教,邊討教邊記錄。孩子們這時學習熱情很高,,大家很快進入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情境之中,我則重點在巡視中指導解答孩子們研究中的疑點。不知不覺20分鐘過去了,孩子們有的.在一起爭議,有的默默地在書上畫着各種並不美觀的圖示,有的還把從家裏帶來的《十萬個爲什麼》翻來翻去……氣氛很熱烈。

3、新聞發佈。爲了讓學生展示研討成果,我讓各組選一代表談本組的意見和觀點,進入彙報交流環節。這一下各小組更熱鬧了,各組紛紛踊躍舉手,爭着第一個發言。第一組同學講自己親眼所見月食的情景,形象真切。第二組代表重點講解了日食形成的原因,還把媽媽見過日食的經歷講了出來。第三組同學不僅解釋清楚了月食的成因,而且還動用教師提供的投影片在屏幕前繪聲繪色。第四組同學邊講解月食成因,邊在黑板上畫圖示範……可以看出,大家都學有所獲。

最後,我根據本課的教學要求畫龍點睛地進行了課堂小結。一堂課在孩子們的高昂學習情緒中結束了,學生學得輕鬆,收穫很大。課雖止,但趣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