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挑山工》教學反思

《挑山工》是馮驥才寫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傳統課文。課文講的是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關於《挑山工》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教學較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多次反覆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並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營造自主、互動、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課一開始,我就先用激勵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檢查自學、討論情況,從而引導課文的中心部分,然後從重點語句入手輻射全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自主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每讀一部分,教師均讓學生自主探究:你讀懂了什麼?

想知道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嗎?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思考。理解感悟。把讀心理過程化,學生提出不懂的一些問題,大多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解決。教師只在適當之處給予點拔、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