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1

當今世界,是一個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世界。面對科技的不斷進步,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的不斷變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窮期,似乎上一次改革還沒有完成,新一輪改革又在興起。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教師也不斷的轉變教育觀念。從一個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實踐何去何從的情況下,找到一個展新的舞臺和天地,從對課改認識的抽象,粗淺逐漸到具體、深入。一年多的課改工作實踐,證明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和充沛的情感並沒有減退,而是更加熱忱。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不再作爲固定知識的"傳聲器",不在是唯一的"講壇上的聖人",漸漸的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轉變,由"教"的職能轉爲"導"的職能,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積極鼓勵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教科書,突破課堂,突出讓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評價,參與蒐集相關資料等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製作、測量、觀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測、交流、分析、歸納和整理等方法,使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學習能力等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着眼於人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需要。

爲了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我認爲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利用節假日多看一些有關的教育書報,電視等,利用研討活動,積極主動參與大家的學習、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常常參與到學生中去,瞭解各種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對話,建立一個平等民主的關係。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讀懂學生的表情,要時刻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要與他們平等交往和諧互動,當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你在關注,隨機應變,要有相應的對策,才能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勝任21世紀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有用人才。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2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也相應的跟上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最終目的是實現教育信息化。在當前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也成了一線教師研究實踐的一個重大課題。下面將結合幾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什麼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有關數據與信息的應用技術。它是一種技術,一種手段。從教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爲應用於提高教學的一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實現輔助教學,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術就可以拋棄一切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方式代替教師授課等。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各種教學手段協同互補,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反思。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就是爲了能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重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老師們大多以製作多媒體演示課件來輔助教學。這樣顯得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單一化,而在有的課例中又顯得不太恰當。

利用課件輔助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種體現方式。教師應認真備課,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利用這些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問題。忌“濫用”,無論什麼課都採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如果這樣,不但不會提高教學效率,反而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對學生而言,只會耽誤他們的學習時間,學習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難內容採用不同的課件設計方式。有些抽象的東西在教學中利用課件來突破時就可以採用演示型課件,讓學生直觀的理解,不用繞彎子。而需要學生參與、合作完成的內容,可以採用網絡型課件,授課環境也相應到計算機網絡教室。通過網絡平臺,師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課件的設計應注重實效,儘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術性,能解決問題就行。

對於有些教學內容,學校已有教學資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學校有農遠工程配套的視頻教學光盤。教師可先觀看光盤內容,再進行教學設計,直接利用這些光盤進行教學也不失爲一種好辦法。當然,這種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學常規,教師爲“主導”與學生爲“主體”作用發揮好,教師不是光盤播放員。

信息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活動,不是什麼高級產物,忌“穿新鞋,走舊路”,應走入教師的實際教學。不要認爲信息技術是公開課、優質課中才能使用。這樣純粹浪費教學資源,更不能促進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先解決問題: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術爲教學服務。

當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個艱鉅漫長過程。要解決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才能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3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三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踊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爲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說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說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三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說說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說一說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脫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爲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4

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工具性學科,除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掌握必備操作技能之餘還要重視培養其應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設置幻燈片背景》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即“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鞏固新知,展示自我”——“評價小結”。這個設計從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出發,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展現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中得以充分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真實、紮實、樸實,各環節的學習力求讓學生都能親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過程,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定位準確

整節課中,教師不是在做一個說教者,沒有刻意地去進行知識的講授,而是借用書本和學生的探索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可以說,老師在本節課中不是一個導演,而是劇中的一個組織者,這樣就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2、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內容難度不大,教師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爲主,層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較引入主題,然後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變化,並安排學生自主實踐,最後由學生進行交流評價。主要內容層層遞進,將不復雜的內容教出了新意,使課堂呈現出輕鬆活潑的局面。

3、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高內容的趣味性、增強氣氛,更在於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應提倡不斷地探究。教師在一開始就通過生動的語言講授把學生帶進希望學習的情景中,在教學中又通過設置各種問題和練習,不斷爲學生營造學習的環境,誘導學生追蹤事件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習興趣。

4、自練自悟、自主學習

《新課標》表現出了對創新能力的極大關注,要求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都會導學怎樣學習,要從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向建構主義的現代化教學轉變。怎樣在信息技術課中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程,我們要學會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讓孩子真正學會看書。在課堂上,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們不僅會看書,而且看得很認真,並能按照步驟完成操作任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5、積極主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儘可能爲學生創造交流學習的條件。在處理書中做一做時,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並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學有所用的意識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問題和不足:教學是門藝術,藝術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自己在組織教學時,激勵性評價不夠,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大班額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造成了缺憾,語言也有缺乏嚴謹之處,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博採衆長,刻苦鑽研,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5

在我從教的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感悟到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慾望和興趣,採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如何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呢?我認爲只要教師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勝任這種動態探究性教學,具體地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遊戲入門,興趣參與

學生一般對計算機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也是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這一學情,我們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結合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指法練習時,一般學生會對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無味的,若教師直接講解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學生不但會學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願去學習,更不會主動去學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是用遊戲介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遊戲,分小組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這是就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準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輸入速度?

這時老師可以再講解指法要領,我相信這時學生會學得很認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這樣學生就在遊戲中完成了指法練習,掌握了指法要領。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記憶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徵,可以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地講解,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詞而且要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來驗證其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各種基本技能,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鍵他們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針對雙字符鍵的。還抓住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注意與DEL鍵的區別,這兩上鍵的作用都是刪除,而鍵是擦除光標前面的字符鍵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標後面的字符。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法,我們就變抽象爲直觀,變死板爲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也不自覺中學習了新知識。

三、自主學習,協作創新。

計算機知識本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大多學生也都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讓其帶着興趣學習計算機的新知識,在渴望中學習到新知識中,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學生已能夠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幾個過程,即讓學生在開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師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必須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翻閱教材,然後再老師的引導下學習這些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最後用於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就會逐漸會形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計算機信息技術課所要完成的一個教學任務了。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信息技術必修課的第一章的第二節,課程要求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含義及分類,瞭解信息技術發展的五個階段(語言的產生和應用、文字的發明和使用、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電報電話電視及其他通訊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及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同時,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重點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並能正確分析信息技術產生的影響。

由於本節課內容比較多,又比較雜,所以,不可能用一堂課把所有的知識都在課堂上細講,所以,在課程安排上,重難點知識點在課堂上要投入較多時間進行講解,其它的知識有的作爲課外作業留給學生課餘時間去學習,有的則一提就過。這樣設計本課,從教學效果來看,能夠較好的完成教材安排的內容,有詳有略、有主有次的教學設計也可使學生減少學習負擔,學習興趣濃厚,不僅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學生的興趣合起來是本節課我重點考慮的問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在課堂知識歸納中,我儘量讓學生來總結,讓學生來表現。

其次,我在教學中儘量用一些學生容易接受並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一開始引入信息技術時,我用了一個手機求救的案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

第三,在教學中我還用了一些起視頻來解釋一些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釋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智能化與虛擬化中,我用了三個視頻。其中兩個是機器人人工智能的視頻,還是一個是近來非常火的年度大片《20xx》中的電腦特技視頻,這個視頻很容易就讓學生理解了虛擬現實。

第四,我還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辯論的環節,雖然由於學生開展這種活動的經驗太少,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多,但學生積極性還是非常高,學習效果也比較好。

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由於不同班級學生水平不同,導致時間比較難以控制;又比如由於課堂教學內容還是比較滿,所以在學生閱讀、自學的地方還不夠放得開。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進一步進行完善。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7

隨着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教育也面臨着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爲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也將在信息技術的強烈衝擊下,在教育目標、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學評價等方面產生重要改變。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硬件和軟件資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和優質教育資源,如果束之高閣,得不到有效利用,這些設施和資源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要想使這些寶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培訓教師是關鍵

我們認爲,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中,應當是培訓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既要充分了解教師目前工作的難點和未來工作的需求,也應從教師發展出發,體現教師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進而確定針對性強的培訓內容、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尤其是教師下載優秀資源,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方面加強學習讓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綻放光彩。

二、資源積累很重要

我們要結合各自的實際需要,認真做好教育資源篩選、下載、存儲、分類和應用工作,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爲本校資源庫建設服務,爲我們的教與學服務。

此外,我們要求認真做好對國家免費提供的教育資源的下載、存儲和應用工作,並加大了對基礎教育資源庫、同步課堂、衛星數據資源建設力度,加快了資源徵集、引進、評審與整合的工作速度,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網、教育電視臺和教育網站每天免費播發大量教育資源。

我們要結合教學實際,採取重點攻關、合作攻關等辦法集中力量自主開發教育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來源的多樣化。

三、學科整合是基礎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必須依賴於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程度影響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