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絕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絕句教學反思15篇

絕句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爲媒,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誘發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並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着輕快流暢的樂曲,學生埋藏於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涌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與畫面相關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白描畫面,引入詩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爲媒介,爲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畫”僅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後,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的能力。

(三)、反覆吟誦,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盪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昇華了詩情。

絕句教學反思2

我愛我們民族的古典詩詞。我時常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爲外國人不識中國漢字而遺憾。古詩詞,是美的代名詞。

這次一聽要上公開課,在諸多課文裏,它穿越歷史,緩緩而來。它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我像春蠶食桑,撲在如海的資料中。在沙沙聲裏,我食出了兩千多年前刀光劍影中人傑項羽的英勇善戰;在沙沙聲裏,我食出了鬼雄項羽垓下兵敗從容自刎的坦蕩磊落……這位失敗英雄的形象在我腦海裏一步一步變得豐滿。不讀書,就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原來大學期間學習的歷史知識只是冰山一角。

讀完了項羽的一生,我又開始讀李清照。這個女子才氣逼人,高雅脫俗。她愛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樸素淡雅的桂花深得她心。她愛用詩宣泄離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詩道盡了她心內的柔腸百結,非男性詩人之可比。

李清照愛國,她欽佩項羽的英雄氣節。我也如此。但學生能否欽佩?這是本課教學最重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之一。於是我提前用一節課跟學生們講述項羽的故事。

以下是我上完公開課的反思:

一、要讀懂學生

教學效果與我的預設有很大出入。學生參與度不高,整堂課基本都是我在講授。

唐老師認爲我講得過多,應該讓學生居於主體地位,可以讓他們課前多方查閱資料,我在課堂上引導他們一步一步深入體會。

我覺得我跟學生之間確實有距離感。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引導他們。一篇課文,我讀懂了其中的真味,但我教不到學生內心去。那麼,我依然是一位失敗的老師。

我應該去讀一讀教育學、心理學的名著。同時,我在課間多與學生打交道。瞭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讀懂了教材還不夠,要去深入讀懂學生的心理。

二、嘗試用不同教案教同一篇課文

一個人的激情是有限的。

同事們在比較了我的兩次課後,一致認爲第一次在102班上的課更有成效,教學目標達成。而經歷了三次試課後的公開課,我已經激情耗盡。我對教學流程瞭如指掌,甚至膩味。翻來覆去講重複的東西,磨損了激情,浪費了時間。

在失敗中,我意識到:除非教學設計有很大調整改動,以後我再也不會上太多次重複雷同的課了。我可以研究同一堂課不同設計方式產生的差異,在比較中選取最適合學生的方式。這樣,我對教學依然充滿新奇與激情,還對設計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與學習機會。何樂而不爲?

三、身在此山中

昇華結尾階段,我猶豫了很久,始終不清楚哪一個更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劉老師贊成從項羽的有氣節昇華到當今社會有氣節的人物,讓學生做一個平凡的英雄。

文老師贊成將杜牧寫項羽的詩作與之進行比較,讓學生產生思辨意識,發散思維,瞭解不同詩人對同一個人的不同看法。

我選擇了劉老師支持的版本。更好還是更差,我也不知道。要等待時間給我揭曉答案。

四、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設計教案是我整個上公開課過程裏最難的事情。我擺好懷孕生產時的陣勢。每一段敲擊在鍵盤上的文字,都是一川思想之流。我聽見智慧緩緩流淌的聲音。我溫柔地望着一篇新鮮出爐的教學設計,心內喜悅。它是我的孩子。

課後,老師們評價我教態自然,充滿感情。我想,之所以有感情,是因爲都是原創。一味表演他人的東西,只是抄襲複製。真正的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所以,這也就是花老師說的:

"只要你是真心爲學生考慮而設計教案,那麼,你的教案就會是好的。"

大道至簡,不如返璞歸真。

我的進步,是從備課《暮江吟》開始的。逐字逐句寫下自己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五年來,我沒有思考過目標與重難點到底是什麼,機械地照搬教案,就像不會游泳的人,始終沒有丟棄游泳圈的勇氣。

如今,我像剛會走路蹣跚着的小孩子,欣喜自己備課中的點滴進步。

絕句教學反思3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峯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着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隻,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二年級的學生很難對古詩瞭解得那麼透徹,理解得那麼深刻,我們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並大致瞭解古詩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設計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讓他們自己來說,說得不對的地方我再補充。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讀着這首詩,我們一起跟着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麼?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着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麼?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彷彿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麼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停”的意思?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着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彷彿自己置身於其中。

學生在這種意境下,能很好的把握詩的大意。並且,爲了更好地讓他們想象意境,想像出畫面,豐富他們的情感,我在教學中結合我們班級的特色——經典詩文學習,我讓他們用畫筆把自己想象的這個畫面畫出來。孩子們在畫的過程中,把對詩的理解更好地融合進去了。孩子們在這個畫的過程中,產生了對學習古詩良好的興趣。並且不再害怕讀古詩。而且很多同學的畫作還在我們的班級展示了出來。極大的調動了他們學詩的熱情。

但是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的同學心裏想得很好,但因爲對畫技掌握得不好,而不大願動筆。教師在畫技這方面如果能示範學生就會做得更好了。

絕句教學反思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準字音,瞭解字義,指導書寫“船”,認識“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正確書寫“船”字,認識“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感受詩的意境。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看到當你走進這個教室就在關注這個大屏幕(課件:絕句背景圖,創設情境),那你能告訴我,看了這幅畫面,你想對我說些什麼?(太美了)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美麗的大自然,這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飽經了戰亂之苦後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時所看到的周圍美景。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下了這段流傳古今的千古《絕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課件:在背景圖上一行行出示,同時加入音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想聽一聽那優美的詩文嗎?

2、學生初讀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讀啊?(學生自由讀文,注意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名讀、齊讀。讀的真好,因爲詩真美,想不想走進詩人,走進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這天成之美。

三、隨文識字,理解古詩內容,指導朗讀。

(一)學習第一句(課件:“兩個黃鸝鳴翠柳”,聲景並茂。)

1、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兩個黃鸝在樹梢上鳴叫。)

2、所以詩人脫口而出“兩個黃鸝鳴翠柳”。

3、學習“鸝”、“鳴”、“翠”(課件:3個字在詩中逐漸變大,跳出來,達到重點學習的目的。)

學生用各種方法記憶“鸝”、“鳴”、“翠”。

(鸝:lí,黃鸝,一種鳥,所以鳥字旁,左聲右形。)

(翠:綠的意思。)

(鳴:鳥的叫聲,出示字理。漢字就像個成長的孩子。課件:鳴的字理圖,使學生清晰看到鳴的歷史演變過程。)

4、看吧,兩隻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在翠綠的柳梢間歡快地鳴叫。他們是春的使者,給人以希望和嚮往。閉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嗎?你能讀出這春的生機嗎?(課件:這3個字跳回句子。)

(二)學習第二句(課件:“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意境。)

1、詩人正陶醉於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麼?

2、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課件“鷺”逐漸變大,跳出來)

3、學習“鷺”,你認識它嗎?

4、仰望蒼穹,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又是一幅多麼高遠而開闊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們,讓我們敞開胸襟,讀出這深邃卻又讓人充滿遐想的美吧!(學生齊讀)(課件:“鷺”跳回句子。)

(三)學習第三句

1、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真是色彩鮮明,到外鶯歌燕舞,綠柳垂絲,春意融融,怎不令詩人陶醉其中,此時他透過窗戶,極目凝視卻又被什麼吸引住了?(被遠處的西嶺雪山吸引住了。)

2、這便是“窗含西嶺千秋雪”。(課件:第三句配圖,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兩個生字朋友跳出來了,看看這兩個小淘氣誰認識呢?(課件,蹦出“含”、“嶺”)

你覺得他們長得像嗎?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們?“嶺”去掉“山字旁”,你還認識它嗎?(令)那麼,“令”字家族除了“嶺”你還想起了誰?

(玲、拎、冷、鈴、零、齡、領)

(課件:指“嶺”出現“令”家族,使學生一目瞭然。)

4、漢字多變,漢字真的很神奇,一個“含”字將西嶺雪山美景盡收眼底,不防也讓我們感受一下。同學們,讓我們透過窗戶看眼前的這片藍天,想象一下,和下課後我們站在操場看到的無邊無際的藍天感受一樣嗎?

5、可愛的女孩們,你能讀出這含蓄的美嗎?讓我們閉上眼睛和詩人一同去感受這千秋雪景吧!(齊讀)

(四)學習第四句

(輾轉)

1、詩人忽又低下頭,這次,他看到了“門泊東吳萬里船”。(課件:第4句配圖,感受意境。)原來俯首處,門外還停泊一艘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

2、學習“吳”(課件:“吳”跳出,重點學習。)

吳桐,(學生名),你應該是最熟悉這個字了吧,告訴同學們,怎樣記住它?

3、書寫“船”,認識“舟”。

這裏還有1個字你認識它嗎?(船,課件:“船”字,突顯船在當前頁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時“橫”變成“提”。在虛宮格中書寫。

4、同學們,戰亂過後,江河暢通,路路通,萬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於其中,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心情?(愉快)

5、讓我們用愉快的語氣讀出詩人愉悅的心。(齊讀)

四、感悟課題

1、同學們,句句品過了這首詩,你想說什麼?

(詩句太美了)

2、是啊,詩句太美了,是因爲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爲此時此刻詩人有一顆欣賞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處處是美景,也只有詩人這樣絕妙的語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這絕倫的美景絕句,無與倫比,而不僅僅是一種詩的體裁。(課件:回到首頁圖,學習“絕”,使課的本身達到“扣題”的效果。)

3、學習“絕”(課件:出示字理圖,演示字理。)

(“絕”與“決”對比練習填空。)

(課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向前,就一定會春光無限。2、朋友們,讓我們懷揣堅毅的決心,譜寫絕妙的人生。)

五、想象詩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學們,我們學完了整首詩,恐怕我們的腦中不停的閃現的就只有一個字——美。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這種美,印記這種美,吟誦這種美。(生配樂讀,想象畫面)

2、總結《絕句》(課件:杜甫畫像前一行行出現總結性語句,使學生了解詩的背景和意圖。)

3、練習。(才子對對碰。課件:出練習題,在橫線上填上本課的生字。翠柳絲線,黃鸝悠鳴。一行白鷺,志向青天。雪嶺含窗,別具一格。泊船萬里,駛之東吳。千古佳句,萬世稱絕。)

六、拓展欣賞(課件:美景圖片,讓農村孩子欣賞到他們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學們,你看,不僅是杜甫草堂,其實你的身邊處處是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去擁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絕句教學反思5

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欣賞圖片,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讓學生藉助圖片,詩畫相融,想象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畫面進行生動的描述,體會意境。

2、利用多媒體,把生字與圖畫相結合,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併爲理解詩意打下基礎,分散難點。

3、課件出示古詩的停頓提示、對對子提示,讓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感受到詩歌和諧的音韻美。並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讀,感悟古詩的意境和情趣,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出示具體形象的畫面,直觀瞭解詩人的視角,使學生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教學難點。

5、讓學生藉助播放的視頻畫面,背誦古詩。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藉助圖片及句式說一說詩句描繪的畫面環節,應該再多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給更多學生髮言的機會。

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把信息技術充分融合到自己的課堂,幫助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在教學設計時,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認真地想,充分地表達,讓語文的味道更濃一些。

絕句教學反思6

我抓住了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課文景色之美。我首先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古詩,瞭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後再結合圖片,小組交流領悟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抓住動靜結合的描寫,讀出春的生機和和諧。適當拓展內容,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方面積累對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處,學生古詩詞積累較少,整個課堂不活躍,學生參與性不高,沒有能夠積極主動的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之中。

在今後的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多背誦,積累大量的古詩詞,能夠看到景物就想起詩句。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精彩。

絕句教學反思7

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個特殊的課題,對於喜歡古詩的我,在講課時當然偏愛講古詩。一是因爲古詩篇幅短小,記憶力日漸衰退的我容易記憶,二是因爲古詩短短几句話蘊涵着多少情,貯藏着多少景,讓我們遐想無限,心嚮往之。

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僅僅從詩引出的故事就足令人驚歎、興奮。更不用說詩人滿懷的喜怒哀樂和詩句滿行的柔情美景了。

在講《絕句》之時,我除了用既定的教學模式1.知詩人2.解詩題3.明詩意4.悟詩情5.誦詩文,五個步驟外又加上延詩趣。我認爲低段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孩子們喜歡古詩,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古詩世界,在潛移默化中領略古詩的燦爛光輝。所以我自做主張在五個環節的教學模式中又添加了“延詩趣”一環。杜甫在寫《絕句》一詩時心情是如此陽光燦爛,幸福洋溢。雖然住在物質條件極差的草堂裏卻依然能用眼看到美,用心感受到美,並用語言文字表達着對美的感悟,對美的熱愛,對美的追求。而從這四句,僅僅28個字中衍生出的思緒、情感、故事、趣聞給了唐朝以後的人們多少快樂。尤其想我這樣喜歡唐詩,“附庸風雅”之人所得的快樂更是無與倫比:或喜上眉梢,或吟吟有韻,或手舞足蹈,或夢入詩境。真可謂“小瘋”。

每每講古詩,總是覺得一節課40分鐘太短了,孩子們會在意猶未盡的遺憾中等待下一節語文課,在等待中心不在焉地上別的課,在等待中消磨了上節語文課的熱情。再上語文課時,那熱情如何再次培養?等培養起來了,已經又該靜心寫字了。

遵照榆次區教育局教研室的“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操作要素。我對自己所講的這一課進行深刻反思:

首先“激情導課”

兩分鐘的時間,因爲用自己的學生,所以簡單的“上課、起立”“師生問好”,在形式上、注意力上、態度上提醒了這節課已經開始。先是對唐詩歷史的三句話簡要概括,緊接着列舉了我們已經接觸過的山西的詩人:盧綸、王勃、王維、王之渙、王翰,並且與學生一問一答。讓學生因此而爲山西驕傲,爲自己是山西人而自豪。此時我與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便有了情感的交流。我真誠地迴應着學生,熱情的地期待着學生出色的表現,充分相信我們會一起上好這一課。

針對“激情導課”的效果預期,我的導課並沒有提出學習的課題,也沒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只在我的心中有效果的預期。此時,我認爲語文如此靈動美麗的課,如此深沉厚重的課,實在難以用一個框子框住。只要老師的心中有了效果的預期,一步一步與學生共同完成即可。在講課時如何顯現呢?這一個小的“三步”應該在說課時,反思時體現,在課堂上老師心中有底就完全可以了。

第二步是“民主導學”

1情景導學,

2.學法導學,

3.問題導學。回顧整堂課,情景導學的模式在介紹杜甫的寫詩背景時,與老師共同板書時曾經體現。而學法導學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查資料,把書上的變成自己的;

2.資源共享,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

3.會作筆記,把老師的比自己的;

4.積極展示,把自己的奉獻給大家。

而問題導學,我爲孩子們設計了哪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呢?

1.找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

2.詩聖杜甫每一句詩中用一個動詞,使詩中描寫的景物形成了美麗靈動的畫面生動形象地顯現在我們面前,如果你找到就把它圈住。

3.你體會到詩聖杜甫想借這首詩表達怎樣的情感呢?

第三步是“檢測導結”

包括“目標的檢測”,“檢測方式”,“檢測效果”三項。在這堂課中體現的環節應該是“誦詩文”,把古詩朗讀給聽課老師聽並請聽課老師評價,以及“杜甫詩宴”的四道菜的菜名應該是什麼?這樣“延詩趣”的兩個環節。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古詩教學的模式已經嵌入了“三步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操作要素。只是我們的實踐能力遠遠要高於理論能力,所以要想成功,必須在實踐中總結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會做,更要會說!

絕句教學反思8

優秀的古詩大多語言凝鍊含蓄,意境深邃悠遠,有着無限的魅力,是陶冶情感提高學生審美鑑賞能力的好教材。我經常鼓勵學生多讀古詩,以增強自身語言文字修養。但是一直收效不佳,總感覺學生在完成任務,而不是自覺自願地愛上古詩。所以藉着這次上組內教研課時,我把握機會上了古詩《絕句》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欣賞古詩的美,從而真正愛上古詩。

《絕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詩歌以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鬆的氛圍。全詩一句一景但又合而爲一,通過景物完整表現了詩人複雜細緻的內心活動。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通過欣賞畫面理解詩意然後再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詩歌的色彩美,如: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感受詩歌的結構美、對偶美,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翠柳——上青天”等。

另外還要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詩人用短短四句詩,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這麼美好的畫面,怎能不讓學生好好體會呢?

因此,在教學時,我首先創設情境,出示一組春天的圖片,讓學生用一個詞或是一句話來讚美春天,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這樣自然而然地將他們引入詩境。

其次,在講解詩意時,我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賞析畫面,初步理解詩意,然後用講故事的形式融入詩人的生活,體會詩歌的意境。

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先出示兩個黃鸝在翠柳之間鳴叫的畫面,想象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這天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麼?這樣把四句詩歌融入畫面,融入故事,學生的眼睛始終跟隨着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在觀察,在體會,自然而然自己也就彷彿置身其中。

另外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人內心的情感,我還挖掘了文本的空白點,把詩歌的創作背景滲透給學生,並結合《春望》、《草堂》這兩首詩讓學生理解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使學生和杜甫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

最後,就是讓學生反覆吟誦,在吟誦的過程中昇華情感,讓他們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盪的情感結合在一起,讓他們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

不過,在教學時感覺自己還是提點過多,應該多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品味,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自己只要當好一個領路人就足夠了!

絕句教學反思9

一、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給了他們自主探究的機會。探究前,在不經意間給了學生自己理解古詩的方法的指導;在探究中,我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了學生的探究活動之後;探究取得成果後,我大力表揚,使學生體驗到了“征服”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快樂。由此激起了他們下一輪“征服”的勇氣,爲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不足之處

一節課的時間,處理的過於倉促,有些詞語學生們理解不是很透徹。時間緊張,對文章讀得不夠細,感情不夠充沛。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有種前鬆後緊的感覺。

三、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詩中展現的童年故事,與現實不太一樣。首先讓學生懷着濃濃的興趣投人到學習中去。

2、在學習課文時,把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境的各異,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3、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拼音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結合註釋,採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應儘量避免就詞解詞的做法,要體現從整體人手的原則。

4、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應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結合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

絕句教學反思10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時詩人的情緒是悠然的,而隨着視線的轉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心情有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是三年級的孩子無法感受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鑑於此,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

爲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合,讓經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澱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製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爲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爲動,變無聲爲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着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麼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延長某些字的讀音,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餘地。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飛向智慧的樂園。

最後,從文學的角度,強化春天美。

這堂課的設計嘗試把散文與古詩結合,尋找散文與古詩的結合點。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鷺》。這兩段文字與《絕句》一樣經典。《春》的片段勾起了學生回憶——大自然多麼美好,溝通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繫。在由衷的讚美聲中,學生進入到《絕句》的教學。郭沫若的《白鷺》對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感受到了白鷺蘊含的動態美、靜態美。雖然這兩段文字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有難度,但是兩位大文豪的文筆清新雋永,帶給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養下,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薰陶,也希望能激起學生課後閱讀的興趣。這兩次的拓展是第一層次的,其目的是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培養審美情趣。

而關於春天成語的拓展和“遲日江山麗”的拓展是紮紮實實的,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這兩處拓展告訴學生: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需要將課內和課外鏈接起來,擴大學習的空間。

從課後學生的反映來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韻味,這是本堂課成功之處。但是,本課也出現了一些不足,如: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很多問題都是點到爲止,沒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動的經驗,準備不夠充分,忘記發畫紙,造成環節缺失;而最大的問題在於與學生的相處不夠和諧。正如錢瀾校長在評課中指出“學生與老師心靈的距離較遠”。

靜觀上海洋涇實驗小學的楊弋老師的課堂,老師與學生親密無間,課堂上的楊老師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她能巧妙運用教學細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細節激活教學過程,在教學細節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課前交流:快樂、幽默

上課前,楊老師跟學生的一段對話,從自我介紹,談到太倉,談到請學生做小導遊,當學生只是介紹一些商業區,楊老師笑着說:“你們都想讓楊老師來太倉花錢吧,能不能給老師介紹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呢?”幽默的話語,使課堂裏飄蕩起春風,充盈着歡笑,消除了學生內心的拘束和緊張,拉近了師生之問的距離。在笑聲中,學生開始說到大自然。課前交流的最後,楊老師說,“小朋友對我這麼熱情,我就唱一首歌回報大家”,轉入《村居》的教學。在這過程中,楊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言親切,而且用商量的語氣。這樣的交流,沒有年齡的溝壑,沒有身份的阻隔,沒有師生的痕跡;這樣的交流,給人們的感受是,楊老師也是兒童,是“長大的兒童”。正因爲如此,學生與老師對話時無拘無束、輕鬆愉快,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自覺地跟着老師輕輕地唱起歌來,進入了快樂學習的狀態。

師生對話:心靈交融

師生間的對話應該是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在這一堂課中,楊老師帶領着孩子們一遍一遍地朗讀着,從最初的不知“平仄爲何物”,到最後有板有眼地朗讀,他們一起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中,這段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是快樂的。此刻,師生關係的痕跡已經淡化,師生之間心相撞、情相融,他們儼然是情意相投的朋友。

指導朗讀:關愛有加

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它是師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一體。”

她見初次讀平仄的孩子讀時有困難,微笑着說:“楊老師帶大家一起讀。”當一個學生依然不知所以然時,楊老師附在他耳邊輕輕地帶讀着,耐心地等待,熱情地鼓勵,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學生終於讀成功了。從這個細節中,我們不僅看到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還可以從這種關愛中感受到楊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楊教師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溫馨的微笑灑向每位學生。

在楊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也找到了今後目標,有效地課堂,首先應該是平等和諧的課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絕句教學反思11

本課的優點

課堂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學生認識了九個生字,並且能夠正確地朗讀、背誦古詩;通過觀察圖片來理解詩句的含義,非常直觀、形象,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明白詩句意思;教學過程中,讀的較爲充分(學生的自讀,糾正發音;老師範讀;學生打節拍地讀;理解詩句後的熟讀;感悟詩境後的美讀。

本課的不足

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致不高,一堂課下來,回答問題的`學生侷限於幾位;對於學生的評價太過單調,沒有針對性;指導學生朗讀時,指導的不到位,學生只是讀出了詩的節奏,而沒有做到有感情地讀古詩;感悟詩境時,引導的過於簡單,原本設計的讓學生找出詩句中的幾種“事物”,進一步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來體會“詩句中蘊含的豐富色彩,進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處”,由於緊張的緣故,也疏忽了對學生的引導,導致學生感悟不深刻,沒有感受到如此美麗的春景給人們帶來的那種勃勃生機。

雖然課堂留下了遺憾,但是“我參與,我幸福”。經歷了,就是一種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感謝評委老師給了我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許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一定繼續努力,完善自我,讓我的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進步,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做一個更爲合格的引導者!

絕句教學反思12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閒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的春景。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通過激趣引題、整體感知、想象畫面、感情朗讀、給詩配畫等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之美,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引導學生領會詩意、體味詩境,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注重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新理念,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全過程,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盡情地讀,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節課上,我覺得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理解詩意”這一環節,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每句詩的意思說得不是很完整;還有就是由於自己整節課的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最後的書寫環節有些草率。從這節課的得失來看,我今後在上每節課時,一定要充分備好教材,備好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絕句教學反思13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快炙人口的詩詞,全詩採用對偶句式,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臨窗而望看到的窗外美麗的景色。

理解詩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不用太深,我讓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把描寫的景物用“三角號”標出來,這樣就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景物的古詩,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就一目瞭然了。理解詩句的意思我給學生設計了兩個梯度:這首詩的前兩句意思淺顯,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讓學生自己來說,後兩句意思學生比較難以表達,所以以老師的講解爲主。整首詩四句話的理解,我都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着這首詩,我們一起跟着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麼?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着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麼?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彷彿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麼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停”的意思?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着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彷彿自己置身於其中。

詩中採用了對偶句式,教學中要滲透給學生。課後練習中也有這樣的訓練,在課堂上就更應該落實。“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翠柳——上青天”。在第三、四句中,“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讓學生在讀中悟出相對詞語中的關係。

優秀的古詩,語言凝鍊含蓄,意境深邃悠遠,講究平仄,講究格律、押韻、對仗,顯示着無限的魅力,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鑑賞能力的好教材。

《絕句》是詩聖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杜甫一生歷經喪亂,顛沛流離。社會的現狀使得杜詩充滿了“沉鬱頓挫”之感。除了他的“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外,《絕句》應當算得上是一首表達老杜喜悅心情的千古絕唱了。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去理解詩人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難點定位於“含”字的理解上。“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盪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昇華了詩情。課講完了,效果還算理想。

絕句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較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查的資料,介紹作者,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然後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引入畫面之中。美麗的春景伴着輕快流暢的樂曲,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2、充分重視古詩朗讀。關於讀的設計,這節課主要體現在個環節:初讀讀準讀通古詩;自讀交流詩意;研讀寫法入詩境;熟讀成誦悟詩情。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爲主,雖然讀的形式並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的,都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體現了讀書的層次,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課上我積極創設學生讀詩、學詩的情境,藉助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在春天的圖景中輕鬆走進古詩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孩子們藉助工具書、註釋和已有經驗自學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詩人描繪的畫面,用圖畫、音樂感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又是體驗者。

4教學中的不足:

教學時間安排得欠合理。整個40分鐘的教學總是顯得前鬆後緊。由於給學生討論的時間過長,下課時積累杜甫其他詩句的環節和作業環節沒能實施。這也是以前我的課堂上曾經出現過的問題。也許是教學的節奏不夠緊密,環節安排不夠合理,教學時間是我經常遇到的困惑的問題。

無論是語文課還是其他學科,老師們都感到對學生的評價很難。來到回小,每當聽到教師講課時,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就是他們常常對他們給予學生精彩的評價。我一直努力學習對學生進行鼓勵性、針對性的評價,但是在講課過程中仍然我還是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語言不夠豐富。

絕句教學反思15

我剛剛上完古詩《絕句》,感覺效果不錯。這首詩學生早已經會背,所以在上的時候,在上課的時候,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絕句這種詩歌體裁,並簡單介紹了杜甫。然後直接從插圖入手,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圖上都有哪些景物,並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述。學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鷺 翠柳 黃鸝 小船,並進行了描述,然後我再讓學生說說圖上都有哪些較醒目的顏色。學生說完這些以後,我給大家點出這就是詩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麼詩人是怎樣描述這個漂亮的地方呢,一起來學習。

學生很快就簡單說出了前兩句的意思,這時候我就問,黃鸝在叫,白鷺在飛,這說明了什麼?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學生說出了“有聲”,我大大的鼓勵了學生,緊接着又問,那麼,黃鸝是黃色的,白鷺是白色的,並有青青的翠柳。蔚藍的天,這又是什麼呢?學生很快說出了“有色”,理解了詩人描述的“有聲有色”美景。後兩句的描寫,學生略感到困難,通過孩子簡單的描述,我給學生對照窗戶畫框進行了講解,學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並且把詩人觀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說了出來,概括時又準確地說出了動態 靜態描寫,我感覺這節課學生上的非常踏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