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範文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1

一、合理取捨,完善教材

這節課由三個活動組成,一是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二是調查瞭解食品的配料;三是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初次設計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觀察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後記錄下來,再小組彙報,接着對信息進行分類。然後全班分小組探究影響食品保質期的因素,而把調查瞭解食品的配料這個環節一帶而過,只是要求學生課後去探究。因此,整節課給人感覺教學內容比較多,時間分配不太合理,重難點不夠突出。學生在第一個活動中觀察食品包裝袋後記錄信息、對信息分類環節用時過長,沒有時間對後面兩個活動進行充分、深入的探究。針對上述問題,我做了以下調整:

1、將活動一中“觀察食品包裝袋後記錄信息”改成“觀察食品包裝袋,將你發現的信息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將“信息分類”滲透在學生彙報信息這一環節中。因爲,食品包裝上的信息都已經清楚的反映在包裝上了,讓學生將發現的信息一條條記錄下來,很費時。學生說比寫快,其效果更好。而信息分類不是本課的重點,其標準也很難確定。因此,學生彙報信息時,教師就把課前準備好的信息卡片直接分類板書出來。這樣處理可以有效的節約教學時間,空出時間讓學生對後面兩個活動做比較深入的探究。

2、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探究影響食品保質期的因素和了解食品的配料。我讓學生把這兩個問題同時進行探究,讓他們經歷了提出問題——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彙報交流的過程。這種全班先分工再合作的方法,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既贏得了教學時間,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爲了讓學生對影響食品保質期的因素和食品的配料進行更深入、透徹的探究,我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爲學生提供了幾種典型的、有針對性的食品包裝,有利於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發現其中的問題,找出影響食品保質期的原因。我沒有選用教材中提到的嬰兒奶粉的包裝,是因爲這個材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不緊。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一般沒有購買嬰兒奶粉的體驗,而在運用知識的環節,創設給患有糖尿病的奶奶選購餅乾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尊敬老人的、教育。

二、科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在設計本課時,我竭力體現“從生活中尋求科學,用科學來服務生活”這一理念。所以,課中設計的活動儘量貼近學生生活,充分融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課前佈置學生每人購買一個有包裝的食品;用學生自己平時常吃的食物包裝袋引入新課;再以學生帶來的食物包裝作爲觀察研究對象,通過小組觀察交流獲取食品包裝上的信息,這些材料都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不僅爲學生探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探究活動後,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運用知識,科學購物”,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解決問題,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檢查自己帶來的食品是否健康安全。整節課首尾呼應,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而且使學生懂得了“用科學服務生活”,對今後的健康飲食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2

a選擇《食物包裝上的信息》這節課時我就一直在考慮設計一種由學生經過親身經歷來了解和發現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從材料的準備以及觀察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課前也準備了大量的食品包裝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多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用彩色筆和卡紙製作了課題,揭示課題馬上就能抓住學生,講到食品沒有哪個學生不感興趣的。

從學生彙報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時,我也一直想是讓學生邊說邊與其交流,還是學生一邊彙報教師一邊板書記錄呢?試教時分別採用了兩種方法,後一種方法感覺更加尊重學生,而且詳細記錄更方便教學活動的開展。

分析整理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是一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根據教師的板書記錄,學生一一分析整理,很快就會發現食品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是我們選擇食品時非常關心的問題,再美味的食品由於超過了保質期都要妥善處理,不能食用了。而後自然引出“爲什麼有的食品保質期長,有的食品保質期短?”的問題,就此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在本課以討論爲主的教學中,我一直參與學生之中,有時甚至就一個問題不停地追問,生動而又有趣,師生在互動中都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學生的討論是很精彩的,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有些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講述的有關食品的內容甚至涉及到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如“三無”產品等。看來小小的食品包裝袋上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當然,這節課也同樣給我一些思考:教師應如何組織學生有效的開展討論活動呢?僅僅是參與其中加入討論嗎?顯然不夠,因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只是作爲一名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覺得還應該能更加深入地去引導學生探尋問題,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激勵自己一邊學習一邊探索,相信在新課改的教學道路上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b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能令人滿意的地方。

如時間分配不合理,第一個環節中爲了讓學生重視“人們爲什麼要把這些信息印在食物的包裝上?各種信息的`意思?”,在教學沒有按原有的設計僅是交流“有哪些信息”而是多問了“這些信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所以收集包裝袋上的信息用了較長的時間。這導致學生“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這一活動不夠充分。統計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時間過長。學生在記錄了保質期後,對保質期引發的思考因爲時間緊張就沒能充分展開。在教學中當有學生注意到保持期長短後,老師僅是抓住影響保質期的因素開展了討論。其實學生填寫了有關表格後,引發的思考還有很多,如:蛋黃派上沒有生產日期、光明鮮牛奶已經過期了等。

沒有在關鍵處點撥。對“影響食物的保質期的因素”進行討論後,我沒有趁勢讓學生對“同一類食品,選擇保質期長的食品還是選擇保質期短的?”進行研討,這喪失了對學生進行“用知識改善生活品質,提高飲食質量”的教學契機。還有讓學生說你最關心的信息是什麼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配料、三無產品等方面有個瞭解,而不是直奔主題——研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3

五月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早已落下帷幕,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幾分欣喜、幾分失落、幾分收穫。說實在的,科學課的教齡和同辦公室的姚老師一樣——再過兩個月才滿“週歲”(因爲本人剛開始兩年都是常識兼體育,一直與科學無緣)。好在抽得一個“上上籤”——最後一節上課,有較多的時間準備。雖然以前也看多教學的內容,也聽過這一內容的公開課,但真正要輪到自己上臺了,還是很心虛,也許不是用“一點點”可以形容的。於是決定靜下心來好好把教材理一遍,還擔心對材料把握得不對,又參考了教參,總算踏實一點了,心中也有了教學的基本思路了。還暗自慶幸上週已經佈置學生準備好了食物包裝袋了,不然可要“無米之炊”、“紙上談兵”嘍!

本課教學下來有一些成功之處,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做得較好的地方如對教材把握較好,課堂上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以學生爲本,以食品的保質期爲切入口,步步深入,有重點、有層次。不足的地方如對學生觀察的指導不夠,對保質期以外的一些信息滲透不足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學生觀察需要教師一定的指導

“一切科學發現都從觀察開始”(我們科學教師標語)。的確,觀察在科學研究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全面深入地觀察就沒有高質量的科學發現。本課開門見山引入學習的內容以後,放手讓學生觀察食物包裝上的信息,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顯然還沒有深入觀察,有的學生甚至是看到一樣說一樣,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學生較多地關注保質期、生產日期、配料、營養成分、生產廠家等文字信息,而對一些花花綠綠的圖片視而不見,對質量安全標識、條形碼、撕口等很少關注。這時候,教師應該及時介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如問學生我們從食品包裝上除了能獲取保質期、商品名稱等文字信息以外還有其他的發現嗎?這樣學生的關注點就會像條形碼、鋸齒形等非文字的轉移,從而更加全面地從食物包裝上獲取信息。

2、科學探究也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

在教學課的第二部分“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的時候,我採用一袋從抽屜中翻出來的麥片引入,這樣很自然地引起學生對保質期的注意。但教學後總感覺還缺少什麼?保質期固然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內容,但生活中學生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是不是隻關注保質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食品的名稱、商標等因素也非常關注。所以我覺得這個情景可以再生活化一點,比如老師準備到超市買鮮牛奶,請同學們介紹介紹自己平時如何選擇的經驗。在學生介紹的中,對食品商標品牌、保質期、生產日期等都會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經過交流、討論學生自然會選擇一些質量把關較好知名度較好的品牌的牛奶,然後從中挑選沒有超過保質期的,在都沒有超過保質期的情況下,選擇生產日期近的更新鮮等,同時注意一些“早產奶”等等。最後再自然地過度到比較幾種食品包裝袋上保質期的長短,猜測影響保質期的長短的因素、尋找證據等環節。這樣的情境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他們的生活經驗支撐。

3、材料呈現需要有一定的結構

影響保質期的因素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覺得這就需要藉助有結構的材料。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有幾個組我特地準備了達能酸奶、鮮牛奶、罐裝牛奶;保質期相差較大的蛋糕、餅乾、咖啡等。這些有結構的材料能夠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包裝方法、不同的配料以及食品本身的特點等都可能對保質期的長短產生影響。利用這樣有結構的材料爲學生影響保質期長短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避免學生只憑自己主觀猜測,把猜想當結論的做法,較好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4、課後延伸需要依託一定的材料和激勵措施

在平常的上課、聽課過程,很多老師們把一些課內完不成的探究任務延伸到課外,這本無可厚非。但課後能夠真正去開展研究的恐怕寥寥無幾,延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課結束後也很少有人問津。這樣,課後延伸便成爲了“美麗的謊言”。本節課除了下發對食物配料的調查表以外還用一些食品包裝袋的小製作作爲認真完成作業獎勵,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課後學生的反饋來看效果也非常好,學生通過上網、看書查資料,或者詢問一些食品廠、醫院裏工作的親戚把這些配料在食物裏的作用,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等都進行了調查。當然,實際的操作中不一定都要獎勵學生物品,可以以精神鼓勵爲主,在下節課上課的時候對認真完成調查的小組大加表揚,獎勵紅五星,加分等激勵措施。相信有一定的激勵,學生完成的數量和質量一定會更好!

5、科學作業需要一些靈活處理

就目前爲止,筆者看到的、聽到的各級各類的科學公開課中,基本都是科學探究活動從頭到尾,從來沒有要求學生做科學課堂作業的。科學作業都無人問津,儼然成爲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那麼,科學課真的不需要做作業麼?筆者不敢苟同!有關部門組織很多的專家編寫了作業本,我們的學校花了錢購買了這樣的作業本,難道就這麼置之不理!再說,科學探究也並不意味着不要做作業了,對所學科學知識、方法的鞏固還是很有必要的。課堂上對科學作業不聞不問,什麼時候讓學生來完成?科學作業究竟該如何處理比較合適,筆者認爲應該視作業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取捨,也可以在課的過程中適當穿插等。本節課根據作業本的內容,讓學生在收集食品包裝時完成。雖然這裏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的觀察、比較可能不是很仔細,但這是初步讓學生去有意識地從食物包裝袋上獲取一些信息,而不是僅僅完成收集幾個包裝袋的任務。這樣也可以節約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對讓教學的重點觀察研究幾種食品的保質期及影響保質期的因素有充足的時間,而不是匆匆地走過場。

也許應該感謝這樣的一次機會,讓我有了更多的瞭解教材,瞭解自己的機會,瞭解到要真正成爲一名科學老師還是很多的路要走。教,然後知困!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