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大班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的第三個活動是體育遊戲:《傳寶寶》主要是讓幼兒練習在傳遞中扭轉身體。

我把孩子們分成五組。每一組一個寶寶。寶寶的名稱分別是:小豬寶寶、小貓寶寶、小狗寶寶、小兔寶寶還有小熊寶寶。我說了遊戲方法和規則。先讓孩子們自由練習一編。然後進行比賽。我告訴孩子得勝的一隊有獎花。當我哨子吹響的時候,孩子們開始了緊張的比賽。我則隨時提醒走神的孩子。並在旁助威加油。一會兒,小熊組的江潔過來說老師我們傳好了,我說:“可能嗎?你們偷懶了嗎?”因爲五組同時進行的,我沒有特別注意細節。還有平時無論做什麼,小熊組的表現一直是最差的。所以我怎麼也不敢相信他們組得勝了。我說:“那我們再來一次吧”。這一次我特意注意了他們一組,發現他們的動作真的很快,組內小朋友配合很好。

而且有幾個嘴裏在喊:“快點快點”。最後還是他們第一名。我真是意想不到激動。我集中孩子們表揚了小熊組今天的表現。當吃中飯時,程老師過來看見小熊組的孩子都貼着獎花時,她那琢磨不透的表情我一看就知道她要說什麼。我把經過說給了她聽。是啊!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優秀的一面。老師不能用偏激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不然會抹殺孩子的自尊和興趣。

大班教學反思2

對大班幼兒來說認識時鐘,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兒即將畢業之際執教了《認識時鐘》這個科學活動,其目的是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會撥整點和半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我以以鬧鐘的鬧鈴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後利用實物鍾讓幼兒簡單認識鐘面。第二個環節,認識整點,並用兒歌的形式回答老師現在幾點鐘。在這種環節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動的時鐘,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數字,然後再將時針、分針都撥到12上,將分針撥一圈,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走了一格),引導幼兒說出時針指向“1”就是一點鐘。就這樣反覆地撥幾次直至兩針重合。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幾點鐘,首先看時針。接着利用兒歌的形式,教會幼兒與老師一問一答:老師撥出整點後問:小朋友,請看好,現在時鐘幾點了?幼兒答:老師,老師看好了,現在時鐘幾點鐘。本環節通過琅琅上口的兒歌更加深了幼兒對整點的認識。第三個環節是玩鍾,以上兩個環節都是老師的說教,此時的孩子們都有點坐不住了,一個個躍躍欲試,也想來撥一撥,我就馬上滿足了孩子們的這一願望,請孩子們把自制的鐘拿出來自由撥針玩,孩子們很是興奮,而後又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來撥鍾,通過實際操作鞏固了孩子們對整點的認識,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且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最後環節將孩子們百玩不厭的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運用到活動中更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在遊戲中讓幼兒繼續練習撥鍾,看整點。使孩子們在遊戲的情境下積極撥整點、半點,從每個孩子身上反映出對活動的興趣,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

通過此次活動首先我認爲在物質材料的準備上很充分爲每個幼兒準備了一隻可撥動的小時鐘,整個活動發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孩子們都能撥出整點,但在撥半點中個別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課後我將自制時鐘放置數學區讓幼兒繼續探索和學習。

大班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爲導入,首先用謎語導入,讓學生了解蜻蜓的形狀和特徵,然後在演唱過程中讓學生模仿小蜻蜓的動作來表演小蜻蜓,讓學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點。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爲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讓學生走進音樂,讓音樂走入學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審美爲核心,給學生營造視覺美、聽覺美、肢體美,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用富有童趣的親切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作爲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

第三,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產生對音樂的強烈興趣與愛好。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

對於本課的難點學生掌握較好,開始有個別同學會把“不吃菜”這句中的“不”唱兩拍,把“吃”唱一拍,但到後來基本上都能唱對了,學生對於今天的歌曲不僅學得快,而且在表演唱的時候學生也很投入,只是因時間不夠沒能讓更多的孩子上臺展示。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並根據學生的特點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我們的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審美的愉悅,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動。讓音樂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爲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大班教學反思4

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爲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麼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爲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着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鍊了,於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曆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大班教學反思5

細節描寫

一、動物在哪裏。教師示範繪畫隱身動物,將一張用白色蠟筆打好底的畫紙展示在幼兒面前,情景引入內容,有一羣小動物要和我們捉迷藏,你們想知道它們在哪嗎?出示工具,教師操作,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工具與操作順序要點。在教師操作的時候,由於一些原因,效果不是很明顯,幼兒對動物的顯現非常期待,感覺非常神奇,有強烈的動手操作的慾望。

二、找動物。幼兒人手一份用白色蠟筆打好動物形狀的白紙一張,進行刷畫活動。體驗發現動物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在操作過程中,有些幼兒已經發現了動物原本的形狀,即發現了白色蠟筆打的動物的形狀,但是在操作的時候還是津津樂道,爲顏色的顯現而興奮不已。這裏很多幼兒都喜歡紅色,所以對紅色有一定的爭搶現象出現。能力強速度快的幼兒很希望能有再一次作畫的願望。

三、揭示隱身動物的祕密,展示作品,幼兒互相之間欣賞作品。

課後反思:

在刷畫過程中,幼兒都喜歡鮮豔漂亮的顏色,所以選擇紅色的幼兒比較多,出現了一定的爭搶現象。針對這個情況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周全,我應該在顏料的選擇安排上做好工作,應一個小組一種顏色的顏料,或在事先做好說明,讓幼兒自由合作選擇顏料。

在幼兒作畫的時候能力不同的幼兒出現了速度快慢以及由於活動本身帶給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再次操作的願望,這時根據時間情況,可讓個別幼兒再次進行操作,並對他提出高一層的要求。在最後揭示隱身動物的祕密同時豐富了幼兒作畫的經驗,滿足一些還有表現慾望的幼兒在家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進行作畫。

重點問題探討:爲什麼刷畫效果沒出來?

這是一次教研組集體備課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後,一個疑問始終圍繞着我:爲什麼蠟筆在水彩顏料塗刷後沒有顯現出來呢?按理說蠟筆是油性的,水粉顏料遇到油性的蠟筆畫會避開的,而我班幼兒作的畫都是蠟筆和水粉顏料溶在一起了,完全變成了一幅水印畫。難道是我們班幼兒操作的不對?但是我自己的範畫到後來也是一樣沒顯現出來,而且我是小心翼翼操作,事先蠟筆也打底過幾次。究竟什麼原因呢?於是我參觀其他班幼兒的作品,都是好好地,效果非常明顯。回憶整個過程,活動的準備,都好像沒有出錯的.地方,後來問老師,老師說可能是顏料調的太稀了,也有老師說可以蠟筆打底的時候力度不夠。真的是這樣嗎?帶着疑問我在中午自己畫了幾張畫進行實驗,蠟筆打深,然後不同薄厚的顏料。

可是所有的畫都試過了,還是出不來效果。難道我操作也出現了問題,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操作活動,其他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刷出來怎麼進不行呢?最後我請xx老師一起和我操作,我們換紙,然後刷,一樣的步驟,可是效果出來了,然後再畫我那張紙上,也有效果了。最後發現原來是顏料出錯了,我用的顏料中含有丙烯成分,所以與蠟筆可以溶在一起,效果就出不來了。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真是什麼都要事先做過實驗,對幼兒的操作材料也要事先操作過,哪怕最是最簡單的事情,因爲我們往往忽略的就是認爲沒有必要的事物,結果他確實關鍵因素。還有教師對待事情真的要仔細,否則將會事倍功半!

大班教學反思6

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本次的數學活動內容爲認識了時鐘上的整點與半點,知道了整點與半點時分針與時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中,在設制目標時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認識整點與半點,並能準備地說出時間,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爲了讓孩子知道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那麼在活動開始時,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引題的時候引用了遊戲“起牀了,上學了”,讓孩子在我出示的圖片中說一說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幾點鐘,接下來我引出了時鐘,讓幼兒認一認時鐘的結構,並且找一找鐘面上整點與半點的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錯誤之處請幼兒幫助改正,通過這樣的一個遊戲使幼兒又一次鞏固認識了整點與半點,而且在遊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要來引出今天活動的難點,讓孩子掌握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我出示了一個時鐘,讓幼兒通過實物來掌握所學的知識。首先我先讓幼兒瞭解了在鐘面上時針是哪一根,分針是哪一根,並且瞭解了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是什麼概念,從而引出後面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讓幼兒通過自身的觀察得出結論,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時。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於整點半點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學習過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之後,再來說一說整點半點,讓孩子瞭解在半點時,分針走到數字6時,時針也是在走動的。也爲下面幼兒的操作部分打下基礎。

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於學習shizhong的興趣濃厚。但是我覺得在活動結束之後也可以加上一個遊戲活動來呼應前面部分,那麼結束時用遊戲活動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到的知識。在活動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可以撥動的小時鐘,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教師報出的時間親自動手撥動,也能更好的認識時間。

大班教學反思7

在活動中抓住了幼兒年齡特徵,整個活動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教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爲幼兒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幼兒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幼兒。

在教學中,我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幼兒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伴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能較好地幫助幼兒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

本次活動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活動中僅讓幼兒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幼兒“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幼兒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幼兒交流討論,但只流於形式。幼兒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這樣纔會使幼兒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大班教學反思8

十一月,我園開展了三年以內教師彙報課活動。在本次活動上,我設計了大班美術活動《我看我家》。這是當時的主題《亮眼看世界》中的一節活動。

在活動設計之初,我向幼兒發放了相關的調查表。爲了讓幼兒有相關經驗,我們的調查表上要求將家裏某一房間或角落的佈局畫下來,或者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孩子們基本上都認真地完成了,相信他們也對家中的佈局有了更進一步的印象。接下來就是準備孩子的操作材料了。原本想:只給孩子一張白紙,讓孩子將白紙當做是一個房間,在房間的各個地方畫上傢俱、擺設等。但是在遊戲中請個別幼兒嘗試了以後,發現效果不理想。首先是傢俱等的角度問題,有的傢俱,比如像牀的話,一般畫的是從上往下看的平面,而如果椅子、桌子也畫從上往下看的角度的話,四個腳就看不到了,畫出來根本就看不出是什麼。爲此,我請教了我們的園主任陸老師。她認爲可以將白紙用線條分割成一個立體的畫面,即左、右和中間各一面牆,加上下面一塊和三面牆體連接的地面。然後請幼兒將房間中各個地方的傢俱、物品一一“放入”相應位置。考慮到傢俱肯定會靠擺放,難免會遮住地面或牆面的分割線。所以又將這些線條改成虛線,等吧房間裏的物品都“擺放”完畢以後,再請幼兒將沒有被遮住的線條描成實線。孩子還可以將前面上的窗戶、門等畫上去。

在活動開展時,由於我的一時疏忽,沒有強調最大的一塊是地板,應該放在下面。導致有幾名幼兒畫反了,將地板放在了上面。而且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沒有充分計算好時間,將用顏色表現畫面這一點設計了進去。但是上下來以後,發現其實不塗顏色的話,時間剛剛好。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來得及塗顏色,只有一小部分比較快的,剛開始塗就要帶上畫講評了。於是塗色只好留在下午的時候進行。而講評的環節也只是幾句帶過,幾個畫得特別突出的,我也沒有來得及請他們介紹。這也是活動中的一個失誤。

大班教學反思9

轉眼間,我進入婁江幼兒園已經一個月多了,在各位老師們的關愛下,我逐漸適應了園內的各項工作。在此期間,我有幸參加了園內組織的“師徒結對”活動,並拜張麗萍老師爲師,爲我的教學取經鋪設了廣闊的平臺。張老師特別的溫和,平時總是笑眯眯的。每次問她問題,她總會不厭其煩地向我說說她的想法。在相互的探討與思考中讓我在張老師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下面是根據健康活動《小小旅行家》,在師傅的指導下做的反思:

一、語言組織的有效性

健康活動(體育)往往是幼兒興奮度最高的一個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大展手腳”然而要想讓孩子們聽從老師的指揮,就要考慮到語言的組織,在本次活動中,我總會出現語言組織方面的錯誤,導致孩子們聽的雲裏霧裏的,例如在活動中我說道:“你們這樣玩對不對”經過師傅的指導,應改爲:“你是怎麼玩的?”一句簡潔明瞭的話語就能讓孩子們理解該器械的多種玩法,

二、教師示範的重要性

在活動前我進行的隊列練習中“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等等,大部分孩子都能夠知道怎麼轉,可仍有幾個小朋友是不知道怎麼轉,我就讓他們把左手或者右手舉起來,朝相應的方向轉。

雖然效果是比之前的好了一點,但仍有少數孩子是轉反了,怎麼提醒都不是很明白。經過師傅的指導,在教授個別小朋友時,可採用示範的方式,孩子看了正確的轉法就會自然而然的明白了。

除此之外,在師傅的指導下,我明白了任何活動教師都應“蹲下來和孩子們說話”要積極參與孩子們的活動之中;在準備教具時應考慮到活動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儘量在準備教具時考慮的周全一點,另外健康活動中一定要注重孩子們的安全性等等。

大班教學反思10

針對本次開展的教學活動,我進行了下反思。《聰明的小雞》是一個故事讀本,情節生動有趣,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對大班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既有親切感又有挑戰性的讀本,畫面裏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文字所要表達的信息。活動的一開始,我設計了和幼兒一起去開心農場的場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整個活動我積極的投入其中和孩子們一起開心的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信息,仔細的傾聽幼兒的表述,及時的迴應幼兒,由於第一階段的活動容易枯燥,因此我在活動中不時的增添趣味性,呈現了一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1、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大膽想象猜測

在活動中,我所設計的每個提問都給孩子們提供了想象猜測的空間,如:小雞和狐狸的性格是什麼樣的?當小雞遇到狐狸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小雞和狐狸會比什麼呢?最後小雞用什麼聰明的辦法戰勝了狐狸?每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孩子們的回答更是出其不意,有的說:小雞和狐狸比跳舞、小雞和狐狸比打架,還有的說:“小雞和狐狸比聰明。”當孩子們得到我積極的應答後對活動的興趣就更高了。

2、把握好重難點,抓住教育契機

整個活動活動重點的把握較好。幼兒不僅能用動作來表現,還能通聲音、表情來表現小雞和狐狸的比賽場景。在觀察狐狸和小雞比賽跳高時玉玉小朋友認爲狐狸會贏,雖然只有他一個人這麼認爲,可我沒有忽略他的想法,而是提出我和他來扮演狐狸小雞進行跳高比賽,讓故事的情節真實化幫助幼兒瞭解高大的動物比矮小的動物跳得高。這個活動的小插曲不僅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更讓我的活動充滿趣味性,拉近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一舉兩得。

不足之處:

活動一開始我和幼兒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徵,狐狸高大狡猾和小雞小小可愛,如果能夠將這個性格特徵銜接到接下來的猜圖環節中,我想幼兒就能更好的瞭解狐狸贏的原因。其次我忽略了小結:爲什麼小雞最後能戰勝狐狸?延伸到生活中如:幼兒遇到困難、危險以及突發狀況時,能想辦法應對。活動難點突破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