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桃花心木》是我國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下面給大家分享桃花心木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1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種樹喻育人,有很強說理性的課文。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告訴了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對於課文中富含哲理,意蘊深刻的語句,我的主要做法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研讀。例如: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還有不少類似的句子,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學生大體上體會了語句的深刻含義。但我也非常注意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講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未完全讀懂,我靈機地用問題加以引導:你知道“不確定”是什麼意思嗎?並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生活中的不確定”,經過這一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爲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把學生作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使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他們的潛能,能“心順身順”地投入到鍛鍊當中。但也要注意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關係,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和教學手段都應該爲學生的“學”服務。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2

《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給樹苗澆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本課時教學,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導發表見解作爲重點。

本課中“不確定”是一個具有獨特作用的關鍵詞語。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課的教學以“不確定”這個詞作爲切入點,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針對關鍵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並藉此串連起事理和哲理的。

確立了這個教學思路,我投入地鑽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自以爲很充分了,沒想到在試講時卻遇到了挫折。學生順利找到了本課蘊含的哲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不確定”出現兩次,在我的啓發下,學生也找出來了。我接着問,“你還找到了哪些關鍵詞?”學生卡殼了,良久,纔有學生找到“比較、鍛鍊”等不關鍵的詞。課下和指導課的老師一交流,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過早,學生還沒有真正讀懂這句話,怎麼能體會出哪個詞關鍵呢?於是,我改變策略,這裏先引導學生把句子讀好,讀出語氣。“讀好這段話,要抓住哪幾個關鍵詞?”學生知道讀好重音就能把句子讀出語氣,於是,找出來“生活的考驗、獨立自主、巨大能量”等,把這幾個詞讀重,果然語氣出來了。學生很有成就感。接着引導學生質疑,“針對這幾個關鍵詞,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抓住關鍵詞提出的問題,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帶着自己的問題研讀課文,也正是探究性閱讀之所在。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3

本文是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佔整個語文教學的大半壁江山,非下功夫教好不可。上完《桃花心木》這一課,對講讀課文的教學我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再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針對學生的疑問,我及時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發現問題,老師及時進行點撥。討論以後,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基本明瞭,弄清了課文主要寫的什麼。對種樹人的一些奇怪做法有了初步認識,對種樹人的語言也有了新的看法,獲得了人生新的感悟。

 二、讓學生學會品讀課文的重點句段

課文中有不少富含哲理,意蘊深刻的語句,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研讀。例如: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還有不少類似的句子,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認識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讓學生深刻領悟文章主旨

文章雖然說的是桃花心木,說的是種樹人的奇怪動作,奇怪語言,更深層的含義是說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爲意志堅強,大有作爲的人。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是本文昇華主旨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及時滲入品德教育,小學生也受到良好的人生觀的教育。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4

《桃花心木》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兩條線索,一條是作者認識變化的線索:奇怪——越來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非常感動。另一條是種樹人種樹的方法:不確定——不定時,不定量,補樹苗。這樣引領學生隨着作者去感知給桃花心木澆水的方法,聆聽澆水的道理.展開類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並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育人道理的認識。整節課我覺得有幾處比較滿意:

一、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的以人爲本的新理念,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多層次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讓學生真正用“心”去體會,去思考、去咀嚼語言文字中蘊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如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自學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並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麼不理解?並讓學生聯繫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適時的評價起到了激勵和點撥的作用。我一方面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在每個學生的回答後適當加入點評,從寫法上,閱讀方式上,字詞理解上都給予明確而恰當的評價。使學生充滿自信,思維積極,課堂裏涌動着一種積極創造的氛圍。

四、把寫法滲透到閱讀中。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指導寫法有一定的難度,因爲直接指導容易顯得生硬,間接指導又怕效果不佳。最後我想出藉助談話引出《白楊》課文,由此及彼,讓學生既學會閱讀方法中的相關聯想,又不露痕跡的進行了寫法指導。並在最後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這裏面“很少的養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麼?

這個問題引得學生再一次陷入了認真的思考,最後,一名學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很少的養分”指生活中有限的有利條件,“巨大的能量”指的是克服困難的無限的勇氣和力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知道了“不能有依賴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溫室裏的花草”、“只有做堅強的大樹,才能長成棟樑”等道理,聽着學生的感悟,我覺得學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更深地體會了作者所闡述的人生哲理。這就是教學相長吧。我相信孩子們今後也一定會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鍛鍊自己,養成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教師不必耗費苦心地去說教,只要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由於課堂調控不當,也有很多失誤。如:小組合作效率不高;朗讀指導不到位;有兩個環節“探究感悟”“拓展練習”沒能按照預設完成等。今後我還要在這些方面更加用心,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5

《桃花心木》作家林清玄寫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這篇課文,人與事都來自平凡的生活,蘊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但,這生活哲理要是我們直白地告訴他們,也許沒什麼意思。所以,我想,聯繫生活經驗能使課文所含着的道理變得容易理解。如課文中有一句“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我結合《課堂作業本》上的練習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議論: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麼?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麼?

2、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爲什麼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學生能通過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學生大多能聯繫生活實際,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從自己的學習方面來談、有的從家庭教育方面來談、有的從學校的教育教學方面來談,還有的談了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學生還能從反面談到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裏的花草”,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兩相對比,最後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爲了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奮鬥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後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纔會有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本領,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得到生存與發展。反之,長期在確定中生活的人,依賴性強,生存能力差,甚至會成爲廢物,被社會淘汰。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6

在上《桃花心木》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讀了課文說說你都讀懂了什麼?讓學生反覆讀種樹人給樹木澆水的句子,使學生從心中產生了疑問,出現了矛盾的心理,種樹人這樣做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從種樹人的一番話中不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使它們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本課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種樹人的一番話,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而不是我來講他們聽,我只起到一個牽針引線的作用,也真正的讓學生在學習上獨立自主。

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還不夠精,學生以奇怪的語氣朗讀澆水的句子,在語氣不到位的情況下沒有及時的進行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讀後,沒有具體的評價,我的鼓勵性語言也不夠多,沒有帶動起學生的氣氛,導致我和學生都沒有進入到狀態當中,因此感覺我與學生有些脫節了,不過這次從備課到講課我都收穫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後一定會多參加這樣的教學活動,多學習,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桃花心木》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7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種樹來喻育人的課文,課文中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爲了更好地實施教學,儘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模式,處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給他們質疑、朗讀、釋疑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讓他們做真正的學習主人。

在教學中,以質疑探究爲導向,開啓思維。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問題的解決。教學中,提出質疑,作出自己的評價——“種樹人爲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說出自己的體驗——“學了課文後將自己的肺腑之言說出來,寫下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也培養了個性和表達能力。

以聯繫生活爲支點,感悟哲理。這篇課文,人與事都來自平凡的生活,蘊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聯繫生活經驗能使課文所含着的道理變得容易理解,如課文中一句“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談感受,學生對文本有了較爲深刻的感悟,知道了“不能有依賴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溫室裏的花草”、“只有做堅強的野草,生命力纔會更旺盛”等,我相信同學們今後一定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鍛鍊自己,養成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其實,有時候課文中蘊含的道理不用教師耗費苦心地去說教,只要稍微動點腦筋,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