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1

《媽媽的賬單》講的是媽媽看到兒子開出的賬單,媽媽什麼話也沒有說,而是按照兒子的要求,把兒子索要的報酬如數放在他的餐盤旁,同時給兒子留了一份總額爲零,卻滿載着母愛的賬單。學習這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這一點對於現在的獨生子女來說更爲重要,他們平時享受慣了,覺得父母爲自己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因此,在教學中更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

我選取了課文中最爲重要的部分——彼得寫的賬單和媽媽寫的賬單,把兩份賬單放在一起,請學生進行對比,先讓學生讀這兩份賬單,想想兩份賬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學生經過對比,發現媽媽寫的賬單都是0芬尼,而彼得卻向媽媽要60芬尼,第二發現時彼得爲媽媽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媽媽爲彼得做的事都要花很多的心血,而且一做就是十年。

接下來,我讓學生探討“學習提示”中的第二個提示:媽媽既然做了那麼多事,而且一做就是十年,爲什麼要在賬單上寫上0芬尼。對比讀賬單爲學生感受媽媽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無私的愛做了很好的鋪墊。強調“問題提出”在“問題解決”中的重要性,順應了現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拓寬了“問題解決”的教學功能,即“並非僅僅是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特別是別人所提出的問題,而是幫助他們學會邏輯推理的思維。

總之,在培養學生素質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紮實的語文基本功。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2

《媽媽的賬單》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1、談話導入

在這個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回憶17課《可貴的沉默》的主要內容,將他們帶入父母對他們無私的愛的理解中,再來學習今天的新課,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接着,質疑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先引導閱讀課文連接語,明確閱讀要求: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想想媽媽爲什麼寫的都是“0芬尼”?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去文中去尋找答案。帶着這些疑問學習課文,在文中找答案。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讀完課文,進行生字詞的簡單檢查,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3、小組討論學習

依次出示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等形式解決。具體情況如下:

以老師問:題目是媽媽的賬單,那媽媽的賬單到底寫了什麼呢?直接引入媽媽賬單的理解,然後學生去發現賬單的特點,談體會。我再繼續問:那媽媽寫這個賬單的原因是什麼,導入小彼得的賬單的理解,然後學生進行兩者比較,談體會。最後再出示小彼得認識自己錯誤後,知錯就改的行爲,學生談小彼得的體會,引導學生理解母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我們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報答他們。在這個環節,通過這幾個問題的連接,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學完文章,先讓學生去談自己的感受,進一步昇華主題,然後再帶着這種體會就交流,交流內容爲自己有沒有幫父母做過什麼事要求了回報,到時怎麼想的,現在又怎麼評價當時的行爲的。這讓學生學完以後進一步反思自己,以後生活中懂得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報父母,和彼得一樣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總的來說:今天這次課,抓住了略讀課文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理解了課文中表達的母愛偉大,應回報父母的主題。當然,也存在許多不足,例如:

A.雖然讓學生去自主學習了,但還需要再更進一步減少老師講解的部分,讓學生更多的去發揮;

B.在教學過程中,語言雖然通順,但還不顧自然,不夠精煉。

c.評價過於單一,缺乏多樣性的評價。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教學方面做得更好。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3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通過學習,讓同學們認識到母愛的無私,由於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多,父母親都把自個的兒子當成寶,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無私的愛,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愛、母愛的同時,卻忽略了自己也該回報一下父母親,這是課文的重點。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自個反覆默讀課文,仔細體會到小彼得的媽媽的賬單上是0芬尼,蘊含着媽媽對小彼得的無私的愛。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也談談自己媽媽對自己的愛,孩子們的興致很高。有的說:“我的鞋子壞了,是媽媽帶我去買。”有的說:“我發燒了,是媽媽帶我去吊針。”還有的說:“下雨了,是媽媽給我送來了雨衣。”……後來,我又問:“你爲媽媽做過什麼?”課堂裏出現了短暫的沉默,過一會兒,有幾雙小手舉起來了,有的說:媽媽下班回來,我替她拿拖鞋。有的說:我幫媽媽按摩。……幾個同學說完後,課堂又出現了沉默,看着同學們低下頭的樣子,我知道他們在思考、在慚愧……後來,我笑着對孩子們說:“沒關係,今天回去後再好好幫媽媽做一些事,要以實際行動來幫媽媽做事,反對只說空話。做個懂事的孩子,好不好?”大家都說:“好。”最後課堂在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中結束。

我認爲自己在上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觸發了學生的情感,讓情感成了溝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紐帶,引導他們朝着真、善、美的領域去發展,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4

《媽媽的賬單》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堂課下來,自己感覺基本上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來完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較成功之處是整堂課靈活地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反覆誦讀文本、對比兩份賬單中進行說話、朗讀訓練,並感悟到母愛的無私、無價,讓學生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而不求回報的,要主動幫父母做事。我聯繫學生生活經歷來學習課文學生自主性高,討論氛圍熱烈,對文中的條理性也掌握比較透徹,整堂課貫穿“母愛”這一主線,通過提問、討論、談話等種種形式,學生深深感受到母愛之情。因而也就理解了媽媽寫一份賬單的良苦用心,懂得了小彼得計較和不懂事,整堂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一理念,給學生充分營造質疑問難的學習機會。

“以生爲本”“以讀爲本”把閱讀教學活動視爲寬鬆愉悅的“讀書交流會”,爲學生提供充裕的課堂主動學習的時間,“自主”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注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主體閱讀實踐中進行自讀、自疑、自悟。這是我設計本預案的理念。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課前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反覆閱讀《媽媽的愛》這首詩,在內心感受母愛的偉大,爲本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環節一:一開課利用特殊算式設下懸念,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帶着極大的興趣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環節二:回憶梳理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葉聖陶先生指出:“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在學生自學前,梳理出富有彈性的學習方法,減少學生學習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可提高學習效率。)環節三:引導學生多角色、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將無聲語言轉化爲有聲的語言,讓學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體驗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着思想感情,將媽媽的賬單蘊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進,層層提升。環節四:在拓展性閱讀中,學生的語言積累量不斷地增加,理解力不斷地增強。這樣,語言和情感就能在廣闊的精神空間產生共鳴。作業在以往的積累相互作用,從而引導學生從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文過程中注意與綜合性學習相結合,(怎樣回報父母的愛)把話題打開,向生活實際延伸。教學中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幫父母做過什麼事,當時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你怎樣評價當時的做法。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議一議。

在閱讀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自已學習課文,這樣平等、開放的教學過程,學生既可學習知識,又可以得到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適時又加深對學生的引導,如: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媽媽是怎樣愛你們的?讓學生大膽想象,通過讓學生在熱烈地發言與交流中接愛教育,思路清晰,條理清楚。

學生是學習各發展的主體,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我在上課時注意到這一點,先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兩份賬單”進行比較、討論。找出“賬單”的異同點,讓學生感悟其中的含義,把學生合作的學習方式與實踐能力融合在一起,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

當然,本課還有許多對自己不滿之處,其主要表現在:指導學生閱讀的環節上不到位,整篇課文讀的份量不足,內容沒有指導學生閱讀,大都是以師生對話、問題進行。另外時間的安排不夠妥當,出現了前鬆後緊的現象,學生質疑、對一問題的辯論停留時間沒把握好,如果後面有時間的話妥當安排一些小練筆,例如: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你媽媽說什麼?小彼得把小臉蛋埋在媽媽的懷離他會想些什麼?這樣,便能在學生懂得媽媽如何愛自己的前提下使母愛之情日次昇華,把整堂課帶向高潮。另外,在教學中我忽略了對詞語的理解,如一——“躡手躡腳”、“小心翼翼”等,這樣不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積累。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5

文章中包含着濃濃的深情,是媽媽對孩子的關愛,是孩子體會了媽媽的深情之後對媽媽無限的親情。如何能讓孩子們體會到這一點呢?

這節課前面的部分孩子們表現得不好,我批評了幾個學生,而且有些生氣,我又重新的叫了一次上課,讓我們都重新開始。

我設計的時候先出示了媽媽的賬單,並請孩子們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馬上就看出了媽媽的賬單都是零芬尼,這是爲什麼呢?孩子們馬上就能體會到媽媽對彼得的愛了,而且媽媽對彼得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哪怕是十年的辛勞啊!我接着讓孩子們對比彼得的賬單,你又發現了什麼?細心的孩子們馬上說出了媽媽對彼得的愛這麼無私。我又讓孩子們補充好媽媽的賬單,媽媽可能還爲彼得做些什麼呢?孩子們的反應也很熱烈。

非常高興的是:馬上茗佳就提出了疑問:媽媽爲什麼要寫這份賬單給彼得呢?多好的問題,是啊,爲什麼媽媽不親自跟彼得說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四段,媽媽的表現,再讀一讀,第七段,小彼得的表現,你發現賬單有什麼作用?孩子立刻體會到了這份賬單包含着媽媽對彼得的教育?(這裏還可以再深入:爲什麼媽媽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彼得?更是一種無聲的保護。)

接着徐傑又提出了:爲什麼文章用“媽媽的賬單”來做題目,而不用“兩分帳單”或者其他的來做題目?太好的問題了,呵呵,孩子們此時也能體會了,說來全部費功夫。

這節課上的我很開心,因爲很多地方都是孩子們自發形成的答案,沒有強求,很自然,總結爲什麼這節課課以上的這麼順利呢?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6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這是實習生鄒玖菊老師第一次執教這樣類型的課。教案設計詳實,多媒體操作熟練,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下面就具體來說說。

一、對比理解兩份賬單,體會母愛的偉大

本堂課,鄒老師把教學重點放在瞭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並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鄒老師先從媽媽的帳單入手,在學生讀完媽媽的賬單後,引導學生緊緊抓住“十年幸福生活”、“十年中的吃喝”、“生病時的護理”,體會這0芬尼包含了什麼?孩子們感悟到了那是媽媽那份無價的、無私的、無聲的母愛,這份愛是沉甸甸的,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通過讀小彼得的賬單,讓學生體會60芬尼說明小彼得是一個自私的人。

二、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文中最後一段,描述了小彼得的心理變化,老師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詞語“羞愧萬分”、“怦怦直跳”、“躡手躡腳”、“小心翼翼”,設身處地的結合小彼得當時的心情,來理解這些詞語,在“躡手躡腳”、“小心翼翼”的意思時,即從字典中知道意思,再通過學生做動作來理解詞語更直觀形象。

三、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解讀文本,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真意,鄒老師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幫父母做過什麼事,當時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你怎樣評價當時的做法。學生都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並意識到今後要怎麼做。從學生的質樸回答中,看到了他們爲自己當初的行爲所感到的慚愧與內疚。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孩子們真切地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深深地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並真正地懂得了該如何去表達愛,回報愛!

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閱讀的環節上不到位,整篇課文讀的份量不足。

2、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與講讀課文的教學進行區別。本節課作爲略讀課文,要多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談感受。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爲動人。因爲該篇屬於自讀課文,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讀體會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並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瞭解讀媽媽的賬單和小彼得的賬單這一內容上。我只是簡略地引導學生通過解讀媽媽的賬單,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並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本次課上,我着重課文中幾個關鍵詞語(賬單、索取、報酬、如願以償、羞愧萬分、怦怦直跳、躡手躡腳、小心翼翼),先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它們,並運用它們來歸納大意,接着教會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它們,並運用它們來說句子,最後通過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在這些詞語中選擇自己能夠把握的,加以運用進行造段訓練,以此強化學生對這些詞語的掌握。下面我就課堂的幾個方面進行反思和總結:

一、課堂氛圍的渲染

本節課的課堂的氣氛比較沉悶,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選擇了家長開放日上這一節課,本來是創造機會增強學生的表達慾望,希望學生能夠在父母面前敞開胸懷,流露自己對父母的深刻感情。遺憾的是,很多學生在父母面前反而顯得拘謹,不敢大膽發言。就這一問題,我在緊接這節課後的家長交流會上,與在座的學生和家長進行了溝通,瞭解到的情況有兩方面,一是學生面對幾十位聽課的家長,尤其是想到在場的自己的父母,心中不可避免帶有緊張的情緒;二是學生在情感的流露中,確實帶有中國人典型的不擅表達情感的特點,覺得當着父母的面,說出感激之類的話語,很是不好意思。於是,雖然課上我努力地調節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等情緒,當我提出問題時,很多平常活躍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保持沉默,既不大膽參與小組討論,也不踊躍舉手回答問題。如果在預設中我能夠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心態,在問題的設置上稍作調整,或者轉變形式轉移學生對家長的過分關注,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

二、教學目標的完成

教學目標是我們達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預定效果。我本來打算用三言兩語讓學生在默讀課文及抓住關鍵詞語之後,清楚課文講了什麼故事,體會了的思想感情,隨即將重點轉移到詞語的訓練方面。但是課堂上發現,學生並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吃透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有了較爲全面的理解,但是情感沒有投入,感情的流露僅限於表面。雖然後來的詞語訓練較爲成功和有效,但沒能把握這篇課文,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更多的領悟,是我一個不小的遺憾。

 三、串詞環節的效用

本次課的重點圍繞我的課題研究內容展開,整節課是我所研究的“串詞成句”作文教學方法在常規課堂的使用展示。經過一學年的訓練,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之前的串詞訓練,我都爲學生預留十分鐘時間,本次課的預設也不例外。而教學實際中,我觀察到不少學生在五分鐘裏面已經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小作文,字數達到100個的學生有好幾個。於是我果斷地停止了這個環節,進入交流階段。在不少家長眼中,花費這麼長時間在課堂進行練筆可能是時間的浪費,而我通過對學生一年來寫話能力的跟蹤調查之後,發現了學生詞語運用能力在不斷地提高,速度一天天加快,這個環節中學生的出色表現,卻讓我非常欣慰。

這是一節課極爲常規的、真實的語文課,學生在沒有預習課文的情況下參與其中,課堂基本展示了我一學年來帶領學生進行的“串詞成句”訓練的模式,並且體現了這種訓練方法下學生寫話水平的提高。作爲一名年輕的教師,我在課堂調控和教學安排各方面還存在不少缺陷,但我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足跡,並且堅定了繼續努力的決心。我會通過更多地學習和歷練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課堂更精彩、更高效。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8

《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親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爲動人。看到兒子開出的賬單,媽媽什麼話也不說,而是按照兒子的要求,把兒子索取的報酬如數放在他的餐桌旁,同時給兒子留了一份總額爲零。卻載着愛的賬單。母親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孩子:如果你覺的幫媽媽做事需要要得報酬,媽媽會滿足你;同時,媽媽提醒你,媽媽一直全心愛着你,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向你索取報酬。

在教學中教師抓住了“讀懂課文內容”這一重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理解媽媽給比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這一難點。故學生討論熱烈,大多數同學,認識到彼得索取媽媽的錢是錯的,母親的愛是無價的和無私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9

《媽媽的賬單》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如願以償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羞愧萬分,他悄悄地把索取來的60芬尼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實習老師韋倩雲講授了這一課。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一、數學題導入,激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通過一道數學題來導入新課,提問問題:0與60大家比比看哪個數大?同學們紛紛回答當然是60大,中間應該填一個小於號。接着,質疑此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賬單,讓同學們談談自己見過的賬單,引出今天我們學習一份特殊的賬單----媽媽的賬單。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自由朗讀課文前,明確閱讀要求:課文圍繞着賬單講了一件什麼事?我們一起去文中去尋找答案。帶着這些疑問學習課文,在文中找答案。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讀完課文,進行生字詞的簡單檢查,點名讀,領讀和齊讀,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學習課文。

三、進入課文,明白事理

請同學們找一找小彼得寫這份賬單的原因?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請同學讀,談一談原因。再次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拿出筆劃出你認爲小彼得發生變化的詞語或句子,這時候學生已經讀了兩遍,準確的劃出了原因。下一環節,出示兩份賬單,首先讓同學們自由朗讀賬單,提問,你認爲小彼得是個怎樣的孩子?那如果你就是那個懂事、聽話(根據學生的回答),你會怎樣讀,讀出怎樣的語氣?學生再次讀書體會,在這個環節,韋老師不是一味死板的讓學生讀書,而是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讓學生深入地讀。最後再出示小彼得認識自己錯誤後,知錯就改的行爲,學生談體會,引導學生理解母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我們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報答他們。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學完文章,先讓學生去談自己的感受,進一步昇華主題,然後再帶着這種體會就交流,交流內容爲自己有沒有幫父母做過什麼事要求了回報,到時怎麼想的,現在又怎麼評價當時的行爲的。這讓學生學完以後進一步反思自己,以後生活中懂得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報父母,和彼得一樣做一個懂事的孩子。這個環節,學生熱情高漲,紛紛舉手談論自己的母親。

最後回到課文的初始,學生就明白了在這篇課文裏0大於60,母愛是無私偉大的。

總的來說,抓住了略讀課文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理解了課文中表達的母愛偉大,應回報父母的主題,利用不同的讀書要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讀書很多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當然,也存在不足,以後講課之前,應該充分準備教案,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