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媽媽》教學反思

學生聽着音樂跳進教室了,播放的是歌曲《嘀哩嘀哩》:“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邊跳進音樂室邊聽着節奏明快的歌曲,纔會最快調動起大家的情緒)。學生才坐下,就有許多學生迫不及待地嚷:“太好聽了,老師再放一次給我們聽”。我既喜又憂——學生表現出強烈興趣當然令我歡喜,可與我原來設計不符,我本來打算用詩意語言描述美好的春天作爲導入,使學生陶醉一番之後,再進行律動,現在只好隨歌曲《嘀哩嘀哩》馬上進行律動,省略“詩意的語言了”,原意是“動靜交替”,現改爲“一鼓作氣”。音樂課程改革下的學生的特點之一是“積極主動”,不是老師說啥就信啥,他們往往能夠自主引導課堂環節出其不意地發展,所以要求教師能夠更機智靈活地隨時調整課堂內容和方法。

《大樹媽媽》教學反思

用肢體動作充分表現歡快的《嘀哩嘀哩》之後,我設法用話題引出大樹:“春天可真美,誰能說說春天裏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田野!”“五顏六色的花朵!”“小燕子!”……學生紛紛喊道。“樹林!”終於有一個說。我立即抓住機會切入正題,“樹林裏有一位大樹媽媽……”……

到了課堂最後拓展的環節,環保內容的重點——“請說服砍樹者,爲何不能砍樹”,以戲劇表演的形式進行,幾位學生戴頭飾扮演大樹,還有幾位學生手持“刀子”、“斧頭”扮演砍樹者。表演開始了,幾棵“大樹”把手舉得高高地扮“枝葉茂盛”的.樣子,凶神惡煞的“砍樹者”大搖大擺地出場了,教室響起一片嬉笑聲。砍樹者瞄着大樹準備砍,“大樹”們驚慌地大叫起來,說“你們不能砍我們!”,砍樹者問:“爲什麼?”,其中一棵“大樹”說:“如果砍掉我們,小動物們就會死,小鳥也沒有家了……”聽了這話,教室裏靜得掉一根針都聽得見,我感到鼻子酸酸的,學生們也都被這句話打動了。砍樹者說:“我不砍你,其他大樹的理由呢?”,其他“大樹”也不示弱地搶着喊:“砍了我們,你們的地區就會沒有雨水,乾旱得像沙漠了!”;“砍了我們,地球就不再美麗!”;“我們能放出氧氣,砍掉我們,你們人類也會死!”……砍樹者終於被說服了,他們說:“我們錯了。可是人類這麼浪費紙張,報紙、書籍、紙巾…這些都要砍樹才做得成。”砍樹者轉頭對班上學生問:“你們會節約用紙嗎?”,學生齊聲答“會!”,砍樹者說“那我們不砍了,還要種樹才行。”教室響起一片歡呼聲,於是我呼籲大家:“大家一起種樹吧!”並且播放起《大樹媽媽》這首歌,和全體學生一起邊唱邊“種樹”……

課堂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我卻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起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說的話,一位家長問鈴木:“我的孩子能成才嗎?”他答:“你的孩子會成爲優秀的人。”鈴木鎮一用音樂培養兒童的各種能力,包括培養學生愛的能力,有愛心,對國家、對民族、對親人、對朋友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我的這堂音樂環保課,方法和鈴木先生的不一樣,但目的一樣——培養孩子成爲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具有環保意識的孩子,已經距離優秀又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