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1

《小蝌蚪找媽媽》是中班主題活動《春天》中的一節語言活動,春天來了,在各個領域裏都涉及到一些和春天有關的活動,剛開始的時間裏,孩子們對現在是什麼季節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春、夏、秋、冬都有回答到的。漸漸的,在系列活動開展後,孩子們已充分感知了春天氣候、植物的變化,春天的動物基本特徵等。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們已經通過畫“小蝌蚪”“折小蝌蚪”利用一次性紙盤製作“青蛙”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已經初步瞭解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簡單過程。所以孩子對這節課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在有這個故事孩子也有聽過不同的版本,孩子還是比較喜歡的。

但怎樣能使中班的孩子更進一步地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知識有所期待呢?

首先,我以猜謎語的方法導入,激發孩子的興趣;然後請孩子觀看圖片,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讓孩子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把孩子的答案做一個整理。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又給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使孩子有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問題,也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力。

二、我在用不同的聲調來分段講故事,把問題拋給孩子:如,青蛙媽媽在水草上生下了什麼樣的卵?讓孩子學說:“黑黑的、圓圓的卵”。以此層層遞進,通過“小蝌蚪與四個媽媽”的對話,讓孩子逐步瞭解青蛙的特徵。以至於到最後“小蝌蚪通過與青蛙媽媽”的對白,知道小蝌蚪與媽媽不一樣的原因,把本課的重點推向了高潮。

三、在孩子自由觀察和通過講解的基礎上,在進行“角色表演”,使孩子的興趣點又達到了一個級別,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故事的進一步記憶和鞏固。

但由於故事偏長,對中班孩子來說不是一個課時就能達到目的的。所以,趁孩子午睡時我又生動地講了一遍,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對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有了完全的瞭解。

每個活動過後,都有很多缺陷等待着我們去反思,去探討,去學習,只有不斷地進行剖析,我們的孩子纔能有所收穫,但願自己能夠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瞭解孩子的所需,爲了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2

小學低段語文中相當數量的課文是以小動物的生活、成長爲線索展開的,具有生動、有趣的特點,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如果講課時重視讓學生扮演課文中小動物的角色,表演成課本劇,學的學習興趣會更高,教學效果會更好。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介紹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在課文總結時,爲了讓學生更好形象的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我就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課本劇的表演。請了兩組同學進行表演,第1組表現:小蝌蚪迎上鯉魚媽媽向鯉魚媽媽詢問,小蝌蚪追烏龜媽媽,錯認媽媽,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基本的動作和對話都表演出來了。第2組表現:小蝌蚪在池塘裏快活地遊動,伸伸雙腳、長出後腿,迎上鯉魚媽媽向鯉魚媽媽詢問,伸伸雙手就是長出前腿,去追烏龜媽媽,錯認媽媽,後甩的手臂漸漸變短就是尾巴變短了,小蝌蚪也找到了媽媽,最後小蝌蚪就變成小青蛙,一蹬,一跳,去捉害蟲了。

課本劇表演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活動。我在學生理解了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感知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這兩組小朋友表演的都不錯,通過他們的表演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對課文大意有了瞭解,特別是第2組的小朋友表演的更好,把蝌蚪的生長過程巧妙的用伸腿代表長出後腿,伸手代表長出前腿,後甩的手臂漸漸變短代表尾巴變短了,將小蝌蚪轉變成青蛙的過程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了。

另外,兩組同學都注重課文中動詞的把握,如: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就迎上去的“迎”和小蝌蚪看見烏龜以爲是媽媽就追上去的“追”,這兩個動詞兩組小朋友都表演的很準確、到位。可見學生已經理解了這兩個字的意思。在請第2組表演時我心裏有點擔心,因爲這組裏的兩個女同學平時膽子比較小,我怕沒有第一組表演得好,但事實出乎意料,這組表現得非常棒,其中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那個大膽而且敢於表現的“小蝌蚪”,她巧妙的用伸腿代表長出後腿,伸手代表長出前腿,後甩的手臂漸漸變短代表尾巴變短了,或許在她的帶領下,扮演鯉魚媽媽和青蛙媽媽的那兩個開始讓我擔心的女孩,不但完整的將要說的話有感情地說完,還加上了合理的動作,四個人分工合作,協調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膽小的孩子能夠到位的表演自己的角色,大膽的孩子能夠將角色淋漓盡致的發揮。這樣培養了學生勇於表現自己的意識,訓練了膽小的同學,提高了膽大的同學,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

在表演後我還讓學生進行點評。學生各抒己見,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當組織學生表演完課本劇後,我讓學生再齊讀課文,我覺得學生讀得更加投入了,“小蝌蚪找媽媽時的着急,找到媽媽時的高興。”當讀到長出後腿時:有幾個學生不自覺的伸了伸腿。讀到長出前腿時:又有學生不覺地動了動手。這就是課本劇表演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真切體驗。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當然課本劇也要從課文內容出發,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不能亂演,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3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啓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着課的質量。上課伊始,我神祕地告訴學生,剛纔在學校看到了一張尋人啓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尋人啓事》,把學生的吸引到課堂中來。

二、看視頻,整體感知課文

視頻出示這一課的動畫,全文配文字,利用課件,將本課中的圖與文對照起來展示給學生,學生讀起來興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藉助圖來理解,如“迎”和“追”字,圖上鯉魚和蝌蚪面對面,這就是迎上去,烏龜和蝌蚪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這就是追過去。對文中這兩個生字學生更好的理解。看動畫,也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要注重學生的讀,在讀課文中,讓他們帶有表情的讀。例如:看到鯉魚阿姨時,急切的心情;看到烏龜時,高興的心情等等,要求他們讀自然段時,加入這些表情。

2、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在講課文的過程中,我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

3、說——以對話爲主,進行朗讀訓練

這篇課文,有許多的對話,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經行對話練習。多鼓勵他們說,加上表演,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更有表情地說。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不夠多樣,在分析課文不夠深入,創新性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

總之,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藉教材的優勢,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爲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閱讀,喜歡語文的。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4

這次美術活動與其他繪畫形式不同,是故事連環畫,要求幼兒學習畫故事連環畫,並在畫面上寫數字以表示閱讀的順序,與同伴分工,確定自己表現的故事情節,在畫面中表現出故事中主角和主要情節,感受故事畫與其他繪畫形式的不同風格效果。

由於在語言課上已教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了,所以幼兒對故事資料比較熟悉了,首先我在每組放了倆本幼兒用書,讓孩子們參考幼兒用書來畫,並且規定孩子們選取我翻到的那頁進行繪畫,其次,我重點教了青蛙的繪畫方法,但是繪畫下來效果卻是差強人意。大部分孩子畫了鴨媽媽,龜媽媽,只有幾個孩子願意畫青蛙,魚,透過觀察,我發現幼兒用書上的圖畫是比較複雜,導致孩子們都不願意嘗試。

在第二教時時,我就吸取了教訓,首先讓孩子們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你要畫哪幅,有的組讓小組長幫忙分配,然後請幼兒自己說說要畫哪浮,其次在青蛙,鵝的師範圖上都相對簡單了,最後,簡單的從整體佈局和均勻塗色這2方面上對幼兒的作品上進行了評價,並把較優秀的作品佈置在了主題牆,其餘幼兒作品合訂在一齊,變成一本新《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故事書,放在了圖書角,供幼兒閱讀。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5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搞笑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忙媽媽一齊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

在教學時,我採用瞭如下方法,感覺比較成功:

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我在導入題時採用了層層揭示的方法。如教學本課時,我先用謎語引出“蝌蚪”,學生在猜謎之後興趣已被激發,然後,我又說“但是這羣小蝌蚪最近卻遇到了些麻煩事,它們悄悄告訴宋老師當它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齊玩耍時,它們很羨慕,可它們卻不明白自己的媽媽是誰在哪它們聽說一(6)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所以想請你們幫它們找找媽媽,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話音剛落,全班孩子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願意!”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以興趣爲前提,讓學生主動用心地去讀書,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顯。

二、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爲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本文生動搞笑,以對話爲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在教學中我用了自讀、對讀、男女生讀和分主角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並讀好了以下幾個地方: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的快活情緒;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情緒;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在讀的同時不少孩子自然而然地表演了起來,要明白,能夠這樣的表演,讀好課文是前提,而讀好課文務必是在理解故事資料的基礎之上完成。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樣生動、活潑的朗讀形式令孩子興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