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三個小板凳》教學反思

我設計的一節融合廉潔美德教育的語文課《三個小板凳》已經上完了。這節課已經達到廉潔美德教育的目的,這我很高興。

二年級上冊語文《三個小板凳》教學反思

但是,這畢竟是一節語文課。我們二年級正面臨閱讀訓練的起步階段,怎樣教學才能使學生真正得益於語文課堂呢?這也是我們年組幾位教師困惑已久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學習進步的機會決不能放過。於是忙向李校長討教二年級語文課怎樣上才能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問題?一番談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訓練,就意味着給孩子什麼樣的語文閱讀能力!”一番學習,引發了我對語文課堂訓練的幾點思考:

一、語文訓練要學會取捨。

語文課堂上,訓練要精,不要面面俱到,要學會取捨。

例如:《三個小板凳》第一自然段是:愛因斯坦上小學的時候,很少說話。有的同學笑他笨,老師也不喜歡他。

我設計的問題是這段話有幾句話?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你能用“因爲……所以……”把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嗎?如果是單純的連接,意義不大,可以不練。如果是訓練學生用““因爲……所以……”概括段意,就要留下訓練。回答問題不是目的,而“練”纔是目的。

我在第二自然段,設計這樣一個訓練:有一天上手工課,大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交給了老師,有的是______,有的是_______,還有的是___,它們可__!我順勢而爲地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的實踐運用,有效地架設好階梯,使學生順利實現從“理解”到“運用”的跨越。這樣的訓練,校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要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學生已經理解的不教,學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須要教的才教,必須要練的再練。語文教學才能彰顯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運用的實效性。

二、在對話基礎上規範學生的語言。

語文教學應該顯露語文學科的本色。字詞教學要加強,尤其是低年級,應該教會學生學會概括? 在對話基礎上規範學生的語言。

我設計的“想一想這裏的作品是指什麼?你能形容一下它們的樣子嗎?”這個問題可以細化要求爲: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們的樣子嗎?這樣的問題,可以訓練學生規範自己的語言。在語文課中應該把感悟和訓練相結合。經常提出這樣的要求“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一段話、三句話來說呢?”這樣長期訓練,學生就不會出現“因壓制不會說” 也不會出現“學生亂說”的現象了,學生反而不會胡說,而且會說,說得會有條理、有重點、概括性強。

三、學會站到文中的角度,走進文中人物。教師不要人爲的給予,要挖掘個性的東西。

教師要抓住生活的點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帶着內心的感悟引導學生、指導學生走進文中人物,教會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孤立看待問題。 《三個小板凳》中的.愛因斯坦的誠實、堅忍不拔的的確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僅從讀中感悟,還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那樣一個糟糕的板凳,他敢於拿出來。作爲你會不會這麼做呢?誰會像他這麼做?”學生的情感就會被喚醒,就會主動和文章展開對話,就會明白“如果沒有獨特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他就不可能成爲科學家。他敢於和別人不一樣。他不隨波逐流,用自己看世界的眼睛去看世界。他的坦誠、坦蕩的行爲讓人震撼。他獨立、有個性,不是刻意迎合別人。”

教學中我們努力以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學做有個性的人。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的內心的世界,不要害怕別人怎麼看我、怎麼說我。

四、明確了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思考過後,此時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的思維更加深刻了。我想做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語文訓練要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重點,取捨適度。教學結構、教學過程、問題設計等注重整合簡化;要讓學生敞開心扉,說真話,表達真實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引導、生成、規範學生的語言。學生就會在語文大道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