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桂花雨》教學反思

很榮幸在學校和教研組的關注下,十二月初我參加了三校聯誼研討課的執教。雖然課文上完了,但留給我的卻不僅僅只是一堂課後的感覺。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爲什麼這課與預設的會出入那麼大?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爲什麼我會接受不了這樣的教學?難道真的是我的教學理念不對嗎?等等疑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直到最近才覺得有了些許明朗。

五年級語文上冊《桂花雨》教學反思

一、學生永遠是主角

首先我想我的課與預設的出入這麼大關鍵就是我沒有備好學生的課。雖然試教時分別上了四年級與五年級,感覺也不錯,但我沒估計到正式上課時學生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他們很緊張,而我恰恰沒有很好地舒緩他們這種情緒。在課始的閒聊中,學生談家鄉給他們留下的記憶時我就沒有很好地引導他們說具體說生動而是匆匆走了一個過場,以至於自己就開始對整堂課沒有底了。如果那時我能放鬆地引導學生好好聊聊,輕鬆聊聊,相信學生不但會徹底放鬆還會更容易進入整堂課的情景中。就如王紅校長點評時所說的“學生是活的,不可能與你預的那樣一成不變的。”是的,學生是鮮活的,怎麼可以用我試教時得來的經驗套呢?我真的忽略了這堂課的主角了,所以把學生永遠把在第一位,讓你的學生永遠是主角這對於上好一堂課至關重要。

二、散文的形散教學

其次《桂花雨》是一篇散文,從沒嘗試過散文教學的我現在想來那堂課其實可以用更開放的形式教學的。不管課前怎麼備課其實上的時候完全可以放開上,特別是本課,既然是散文,何不學學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呢?讓學生質疑,在解惑的時候抓住幹線──桂花雨爲什麼能牽動我和母親的情思,這到底是是什麼?或許學生在質疑解惑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理出那條線──我的'搖花樂和母親的思鄉情。但很遺憾我只是在開頭讓學生質疑,然後又是走過場一樣趕緊引到我預設的步驟中來,我怕學生的開放會漫無邊際,會讓我點不了題結不了尾。說白了我不敢放手教學,依然是循規蹈矩地按教學設計上,所以纔會上得連自己都感覺很生硬很牽強,感覺我在拉着學生走完整堂課。現在想來真的是慚愧啊!其實無論學生怎麼理解我只要抓住主線不就是讓自己的課也與文本結合起來了嗎?那纔是真正的散文教學啊!

遺憾也是一種收穫,雖然這種收穫有些苦澀,但這樣的收穫會更長久,一堂研討課讓我看到了自己關於語文教學的薄弱點,也讓我明白了我的語文教學發展的前進方向,相信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會讓我在語文這條道路上成長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