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1

散文好讀不好教,這是許多語文老師的共識,在我看來,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課就象是跳水運動員做高難度的跳水動作,成功了滿堂喝彩給人美的享受,失敗則成殘缺品全部變味,教的人不是滋味,聽的人更是無聊。該怎麼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課呢?準備《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我着重思考這一問題。以學懂一篇課文爲目標轉變爲進行某項語文能力訓練爲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目標在教學中起導向、激勵和檢測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先有明確的目標。這是已被教學實踐所證明了的。我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設定的目標是學會品味文章的優美語句,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課後能夠模仿課文寫描寫景物的小文章。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我採取了合作與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教學方式:

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掃清教學障礙,這樣才能讓學生上課專注品味文章的語言,做到有的放矢。掃清文章生字詞障礙,對於整堂課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可以通過課文生字詞的自習,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這樣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新課標特別注重語文教學的實踐能力培養,強調口語交際,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回憶性的啓發導入,要學生將小學時學過的,《望廬山瀑布》背出來,回憶其中描寫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態和氣勢,接着我問學生喜歡什麼花,描繪一下自己曾經見到過的最難以忘記的花開的情景,包括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環境中見到的開着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們想象,自己喜歡的花象瀑布一樣是什麼景象,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最合適,學生沉默了,我讓他們翻開課文。簡單的將課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況介紹了一遍。課文的導入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聽的很認真,積極的參與了課堂的討論,講述自己曾經歷過的感動一刻。

由於課文的生字詞特別多,而且比較難,所以我在課堂上將重點生字詞再解釋了一遍,並且將所有生字詞帶讀了兩次,,然後讓學生自己朗讀兩次。這樣,對於字音、詞義就有一個鞏固的作用效果。

新課標提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根據這個要求,我讓他們聽課文的錄音後,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問題是作者在文章中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她是按什麼思路來組織文章的?檢驗他們能否讀懂文章。設定目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有助於他們仔細看課文,有針對性的思考問題。等他們看完課文後,我提問時很多同學舉手表示能夠回答這兩個問題,叫了3個同學都基本能夠回答正確。

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總是力求用準確、傳神的語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過真實、生動、包蘊豐富的形象呈現給讀者。因此,必須積極啓發學生進行審美想像,把學生引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事物,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從而深刻地體味文章的內涵。成功的導入了文章之後。我採用了“欣賞法”的教學方法,即以審美爲主幹的閱讀方法。這篇文章首先打動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表達形式與結構。我首先要求學生將他們認爲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劃出來,並且思考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這個問題我讓他們四人學習小組討論。這個過程也可以稱之爲:品詞品句,欣賞美大概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教學形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爭着舉手,當時場面有些混亂,學生都認爲自己找的句子是寫得最好的,主動分析句子羅列理由證明自己的選擇是“英明”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基本沒怎麼分析學生自己就將文章句子分析了,並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根據學生對文章中“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以及“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等句子能夠理解到這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能將寫景的句子的妙處說出來,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的生動具體形象化。我覺得品味語言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

散文常以生動的語言取勝,散文將文章的語言分析好了,文章結構就好辦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我要學生將文章朗讀一遍,將文章中寫到紫藤蘿樹和花的句子畫出來。然後思考三個問題:

1、作者從那些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的?寫出樹的什麼特點?

2、作者是怎麼描寫紫藤蘿花的?

3、作者描寫紫藤蘿樹和花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給五分鐘的時間思考,同桌之間可以討論。

這三個問題分析文章語言時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們歸納總結好就行啦。到這裏文章基本就講完了。接着,我讓學生提出文章還有那些地方沒有聽明白,或者有疑問都提出來,提了幾個問題,同學之間自己解決了。

這篇課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講臺教書以來,最有感覺的一堂課,我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愉快並且完成了預定目標,這從作業批改可以看出來,我佈置學生課後作業是學習紫藤蘿瀑布的寫法寫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優秀”,並且其中很多人還寫成了大作文,只有極少數學生拿“中”。

我不由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

一(1)班的語文基礎比較紮實,學生很活躍,自己設置的課堂導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沒有任何“壓力”的欣賞文章是他們以前所沒有體驗過的,覺得很新鮮,有與他人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慾望。願意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完課文之後,他們很激動,很樂意借用這篇課文的描寫手法寫自己感興趣的景物。因此我較高質量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討論很投入,有時沒有聽其他同學對文章句子分析的發言,只顧自己發表意見和看法,課堂有些亂。使學生學得更好,這應該是一切教學形式的最終目的所在。千萬不要只顧讓學生“自主”學習,追求形式上的課堂活躍,而亂了課堂,疏忽課堂老師的引導作用。今後的教學路還很漫長。對於如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兼顧課堂紀律,我將會去摸索,去總結。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2

我要學生比較圖片與課文的區別,也是一種“調動”。“比較”的能力,學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節課上從無到有、憑空建構的。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是爲了激活它,使之浮出水面,參與到新的學習中去。我因勢說出“文字的表現力、感染力比顏色、線條、聲音等更全面、更豐富,也更準確、更深刻,更有利於智慧的發展”一番話,則是現身說法的教化。對於現在“卡通的一代”來說,初中語文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與卡通爭奪孩子的眼球。

而對“生死謎,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讀,包括《尋找我的名字》的寫作練習,正好有利於展示漢字的內涵和魅力。我一直覺得,漢字是漢語文教學的根本憑藉。請原諒,我非常反感用“詞”替代“漢字”。我懷疑是“詞”離間了我們的心靈和漢字的距離,否則,何以有那麼多的人在獲得了漢字的支撐,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後,就過河拆橋,用全球化的“詞”來教訓漢字呢?這也許是題外話。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3

《紫藤蘿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經過紫藤蘿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歷程,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感歸爲兩類,一是對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寫對象,用的是工筆。二是寫人,而寫人的情感是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主題句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是寫花和寫人的匯聚處,作者認爲,對於個體的人和話來說,他們的生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有些苦難像她的弟弟那樣,是沒辦法挺過去的,但對於歷史來說,它都穿行在險灘平原之間,它總是向前進的,個人要獲得生活的意義,就要把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聯繫起來,雖然說個人生命生命隕落,但因爲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應有的一筆,後人的美好的生活裏有他留下的痕跡,個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義。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所以獲得高度的張力和作者對紫藤蘿以及她的賞花的心情和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描述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就是說,前邊的敘事和描寫的充分的抒情和議論的基礎。

備課時我想到這基礎問題我又想到一個“基礎”問題,學生能理解這一篇文章嗎?他們理解這一篇文章有基礎嗎?根據以前教學,我感覺到學生理解這一篇散文有困難,這些閱讀困難來自學生缺乏宗璞那樣的經歷的共鳴點。我認爲學生缺乏的共鳴點有。

一、紫藤蘿是什麼樣的植物?大家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很好笑,我不這樣想,因爲我也不知道紫藤蘿是一種怎麼樣的植物,我這兒沒有紫藤蘿,後來我問學生,全班沒有一個人認識紫藤蘿,前邊的插圖其實離“瀑布”太遠了,還好,我上網去查閱,看了許多有關紫藤蘿的圖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於課文中說的“瀑布”的紫藤蘿,我還下載了許多圖片,可惜的是,上課的時候沒到多媒體教室裏去,就沒用上,不過,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看“層層疊疊”的三角梅花牆,三角梅我們這兒很多,學生用三角梅的層層疊疊的其實來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蘿,果然理解“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的紫藤蘿變得相當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麼樣的人,他和宗璞之間的事是什麼?本文比較含蓄,學生閱讀時是不太可能很敏銳地發現“生死謎,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許多時間講宗璞弟弟和宗璞的關係,對於現在不少獨生子女來說,“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麼容易,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更難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開放。這也是妨礙學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問題。因此我從“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說起,講了許多文革和這相關的故事,學生聽了大爲驚訝,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個瘋狂年代瘋狂的事,他們認爲文革那個年代,生活應該和現在是差不多的,甚至還不知道文革是什麼年代。

缺乏了這些理解共鳴點,朗讀能讓學生理解本文主題嗎?如果能理解的話,我認爲也可能遠離了宗璞的原意甚遠,不過,你問學生理解了嗎?我相信,學生會高聲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差距不是用“個性化閱讀”的解釋所能解釋的。

我們能假裝學生已經理解了以上幾點共鳴點來“硬教”下去,雖然“硬教下去”可能會讓課程完結用時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於這樣提供背景迂迴的教。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4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爲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爲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說,並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裏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後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形成這樣的意識:哦,這些答案都是我們想出來的,並不難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5

《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狀物抒情的優美散文。教學這篇散文,意在使學生從作者對紫藤蘿花的描寫文字中,感受紫藤蘿花的繁盛與美好;從作者回憶紫藤花不幸的過去與現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對比中,理解文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恆和美好。最終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語言,體驗和陶冶美的情感中,學習美的表達。爲此,我反覆品讀原作並仔細斟酌,結合散文主旨,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聲情並茂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本課用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自讀自學爲主,先讀課文初步感知,然後讀宗璞的《哭小弟》,瞭解文革背景,爲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再反覆讀課文,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提出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一個看圖說話的環節來導入,藉助形象具體的美麗圖片來形成視覺衝擊,在簡短的交流之中,學生很快隨之入境,思維隨之被激活,濃濃的教學情境與學習氛圍由此創下。隨後,以”讀“爲手段,以問題爲驅動,引導學生在“聽讀——研讀——美讀“的過程中,理解結構,把握思路;研讀理解,品析文意;美讀欣賞,訓練表達。

在“聽讀、理結構”的環節中,抓住簡潔而關鍵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加以設問:

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是爲什麼?“

⑵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這又是爲什麼?

⑶初讀並感知課文,說說作者從紫色藤蘿的美好和不幸經歷中悟出了什麼?(原文句)

⑷“賞花——憶花——悟花”是作者構思本文的思路,請分別找出各部分相應的文字段落,並說說“我”悟出了什麼。由於抓住了簡潔而關鍵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加以設問,從而引導學生順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結構,把握了文章思路:“賞花——憶花——悟花”。於是,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找出各部分相應的段落並加以概括。

在“研讀、品文意”的環節中,設置瞭如下思考題,每一個問題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指向每一個研讀的角度。

⑴“這樣盛的紫藤蘿”,表現在哪些方面?說說“我”是如何進行觀察的?

⑵“佇立凝望”紫藤蘿瀑布,“我”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在“夢幻一般輕輕籠罩着”的香氣中,“我”聯想到十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的不幸命運,你能理解“我”那時的心情嗎?

⑶紫藤蘿彼時的衰、今天的盛,引發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感悟的?

在“美讀、做交流”的環節中,我這樣設置問題和要求:

1.美讀交流點:《紫藤蘿瀑布》是一篇狀物抒情的優美散文,作者從眼前的實景——盛開的紫藤蘿花寫起,融情於景,由情入理,抒發了積極的人生情懷,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請你從文中找出感觸最深的句段,美美地品讀,加以體會,並概括本文主旨。

2.美讀交流示例:”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此段以空中垂下的瀑布來比喻紫藤蘿,狀寫出它的繁盛與壯觀;又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的活潑、美麗、生機勃勃,還暗示出生命長河之偉大。

語文教學中,不能總是拿體驗說事,因爲學生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歷,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體驗,文章中一些深奧的句子比如,“生死謎,手足情”,“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他們一時是無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強求,老師一廂情願的解釋,效果反而不好,課堂上,我們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調動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然後讓他們藉助有限的生活經歷來理解這些蘊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6

從前的課堂裏,教師似乎無所不知,授課成了呈顯才學的機會,是居高臨下式的;現在學生主體以後,教師便煞費苦心地將課堂設計成娛樂板塊,自己成爲節目主持人,還是那種“快樂大本營”式的。

我並不否認,教師在課堂裏有時候需要作爲“知識的上帝”出現,有時候扮演節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師的本色使命除了課堂的組織者外,更應該是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尤其是參與者,教師應該有身臨其境的參與姿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超然於學習活動之外,做一些應節而舞的假動作。而進入學習狀態之後,教師表現出來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實姿勢。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在組織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格外注意與學生“同甘共苦”,從而有了意外的收穫。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篇7

實際的課堂教學的把握卻是不盡人意的,甚至凌亂。比方導入課題後,沒有及時地板書課題,後來才補上(這是一個失誤)。板書設計沒有突出文本的脈絡,主要內容的概括,不盡合理。由於緊張的緣故,沒有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去,把老師學生割裂了開來,沒有和學生、課堂很好地融爲一體。時間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這堂課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課的把握上,究竟該怎樣設計,定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最後又究竟生成了什麼樣的教學效果。我的這堂課,在目標的設計上,有點“貪多嚼不爛”的感覺,目標設置的模糊和不確定性,導致這堂課的時間不夠用,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後一個環節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節課。

總之,學習《紫藤蘿瀑布》,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走進了紫藤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畢竟是我對語文課堂探究的一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