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反思

《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反思1

新的語文課堂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還要給學生以精神。這節課,我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力圖打開學生精神空間。開課前,讓學生傾聽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創設情境。開課後,讓學生談感受,把學生帶入親情的氛圍。由兒子給父母的信自然引出父母給兒子的信,水到渠成。在拓展延伸環節,先讓學生傾聽龔玥《父親》,藉助音樂、歌詞、背景圖片,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引起共鳴。我發現,學生顯然已融入其中,深受感動。有了情感基礎,接着,讓學生寫出父親對自己的愛,感悟親情。在這個教學環節結束後,再讓學生用龔玥《父親》中的“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表達對普天下父母的美好祝福,並與自己的父母做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本節課結束時,用“勝不驕,敗不餒”作結語,既評價了各小組表現情況,鼓勵了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又落實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同時,在教學中,我注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兩則家書聯繫起來進行閱讀教學,因爲兩則家書雖寫作時期不同,內容不同,但貫穿的主旋律――教育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則是一致的,且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了“堅強”的含義,即消沉失意時要堅強,成功得意時更要堅強,這樣對學生來說,所獲得的啓示更全面。

尤其讓我感觸較多的是,當我放下身子與學生共同成爲學習的夥伴時,我感到自己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在教學中,我嘗試與學生同讀、同議、同評,爲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去放飛心靈,去感受父母對自己真誠的.愛。當學生頭腦中出現了那麼多感人的畫面時,我真正體會到了理解的重要性。願天下所有的父母也從《傅雷家書》中獲得啓示,利用多種方式與你的孩子交流,給他們以幫助和鼓勵,成爲他們的朋友。

不足的地方:

1、教學建議中指出:對“孤獨”“赤子之心”等幾處飽含哲理的議論,既不應隨意放過,也不必強求闡發的深度。雖然在課前我已做了大量的準備,也設計了教學思路,但是學生的參與率與我的課前預設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可能是我的點撥還沒有切合學生的實際。

2、由於時間關係,在比較兩封家書的異同時不是很細緻。

3、由於學校的特殊情況,從教十餘年來,我的課堂一直是比較嚴肅的。習慣比較難改變,這節課我也覺得可能有點嚴肅了,和學生的親和力不夠好,有待於以後改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不斷積累經驗,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文章展現了文壇泰斗、文化巨人,教育家、學者的思想風采,將學生引向更爲廣闊、深邃的人文世界。《傅雷家書》兩則是著名學者傅雷和音樂家兒子傅聰的藝術交流,蘊含着深刻的哲理。細細品味,將使學生對人生,對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教學本文時,我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準備課件,設計問題,教法學法上,都進行了斟酌。具體表現爲:

一、教學準備:充分有理有序,趣與新與效和諧統一

爲每天都能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受,仔細翻閱了《傅雷家書》,上網查閱了許多諸如傅雷及其家人的許多材料,並下載了一些相關的圖片,目的是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樂趣。同時新穎的教學設計程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設計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初三學生真正接觸的說理性的文章還不是很多,沒有羅列成一個系統的整體。考慮到這一因素,在教學層次的設計上,以字詞的掌握入手,以《一封家書》爲導引,將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指導學生學會寫信,注意書信的正確書寫格式,然後將兩篇文章進行比照朗讀,發現兩文的內在的共同精神,理出文章的主題,最後以其中一封家書爲實例,引導學生篩選信息,組織相關要點,並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學會精選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突出重點,循循善導難點。

“堅強”含義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朗讀後學會篩選信息,組織了三個問題的討論,設計講究層次性。第一個問題:貫穿兩則書信中的主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堅強在兩則書信中的含義分別該怎麼理解?第三個問題:我們所接觸到的名人中,有哪些“堅強”的人?選取兩三個,說說他們的事蹟。

難點是:“孤獨”“赤子之心”的理解。將書本知識,文本價值巧妙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精神的食糧。

四、教學方法:比較閱讀法,批註閱讀法。

關注細節,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互動,關注價值意義。

在課前預習中,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閱讀,小到一個標點,大到一篇文章,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教會學生賞析文本,賞析詞句,鼓勵學生逆向思維,大膽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尤其是敢於向權威、經典問難的勇氣。

其次,考慮到兩則家書的異同,引導學生進行比照朗讀,設計三個層次的問題,讓學生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同種求異,異中求同,理解教材選材之精之妙。

五、教學效果:積極調動學生思辨激情

整個教學流程如同山間溪水,自然而流暢,實實能聽見叮咚響。由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所以學生積極發言,展示個體的慾望高。特別是在拓展過程中,將學生自己與父母的交流融入課堂,讓學生有話說,很想說,不吐不快。結果幾乎是搶着發言,學生整體的感受是,語文課關注我們的心靈發展,關注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生將生活中碰到的困惑,與父母交流的絆腳石,一一呈現出來,大家獻計獻策,兩節語文課下來,學生積極思辨,感覺心裏痛快了不少,內心的苦惱畢竟需要宣泄。

六、教學體會:珍視學生的思維火花。

教學中特別應該關注細節。這個班級學生很善於思考,幾乎每節課都能提出許多問題。比如本文,學生在自主閱讀,並做了批註之後,有一個學生就問:“《傅雷家書》裏這麼多書信,爲什麼就唯獨選這兩篇呢?”多好的問題啊!我立刻讓學生展開討論,幾份鍾後答案赫然出現:兩則家書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啊。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變化,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促進教育的立竿見影,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這正是語文教師的追求。

教學瑕疵:

多媒體教學的普遍毛病,課堂反應轟轟烈烈,學生內心的情感很容易被喚起,但知識掌握效果模模糊糊,導致知識點不夠落實;另外,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但沒能個個都主動發言,特別是一些不善言談的男生,聽的入神但沒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儘管聽課老師共同反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比較好,但我覺得,大多人主動參與的地課程還不是好課,只有讓每個人都有話說,都有躍躍欲試的衝動,都有非說不可的憋勁,都能酣暢淋漓的來一次心靈的洗禮,那纔是一堂優美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