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7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7篇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課文,以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爲線索大體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

2、在閱讀理解中,理解並積累常用詞語“奔馳、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巡邏、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阻隔、遨遊”,通過“語文天地”中的“說一說”這個練習,學會在句子中恰當使用一些詞語。

3、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到要想走得快走得遠,就要發展科學技術,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反思:教學目標就是要這樣明確、具體。)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如果你現在要到上海旅遊,會從大巴車、火車、輪船、飛機……中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呢?爲什麼?(生自由回答)

師(出示課題):其實這些交通工具,無論哪一種都比從前的交通工具先進得多!從古至今,人類的交通工具不斷變化、發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繼續學習課文,去了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吧!

(生齊讀課題)

2、 複習詞語。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要檢查一下同學們對課文中詞語的掌握情況,你會讀了嗎?(雙排火車讀詞語)

二、 學習課文。

(一)引導質疑:

師:通過預習課文,初讀課文,你一定對某些詞語新朋友、或者某種交通工具、或者課文內容產生了小問號。請小組代表把你們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大家來幫助。

預設:1、詞語類問題——想知道“奔馳、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巡邏、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阻隔、遨遊”等詞語的意思。

2、交通工具——想知道“軍艦、快艇、電力機車、核潛艇、磁懸浮列車、航天飛機”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行駛?有什麼特點?(也許學生提的問題表達不是很準確,可是當指導。)

3、課文內容性問題——想知道課文介紹了哪些交通工具?爲什麼交通工具能夠越來越先進?想知道人類遠行靠什麼?想知道未來還可能有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二年級學生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可能有些難,老師可以在課文學習中相機指導學生產生疑問。)

反思:不要過高估計學生的質疑問難的能力,初次提問,應該注意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自主提問的訓練要注意有坡度,循序漸進。此處,僅以第一種類型問題進行引導。千萬不要爲了我們的教研專題“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而挖空心思去質疑。

(二)熟讀課文,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

1、師:請小生快讀課文,用雙橫線畫出課文中表示不同時期的詞語。(生彙報,師板書:最初 後來 二百多年前 不久 千百年來 現在)(2分鐘)

2.在不同的時期人們遠行用的交通工具分別是什麼?請聽老師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講了哪些交通工具,並用“——”勾畫下來。(生彙報)(3分鐘)

反思:以上兩個環節可以直接以聽讀的形式,完成兩個內容的勾畫,這樣更高效。

師貼詞語條填空:

遠行靠什麼

最初 馬 獨木舟

後來 馬車 帆船

二百多年前 火車 輪船

不久 火車 汽車 軍艦 快艇

千百年來 飛機

現在 電力機車 核潛艇 磁懸浮列車 太陽能汽車 宇宙飛船 航天飛機

3. 觀察課文插圖,猜一猜插圖上交通工具的名字?(出示掛圖,抽生彙報。)

4、選一種交通工具,介紹你收集到的相關資料。(3分鐘)

反思:這個環節應該放在下一個環節之後,或者聯繫語文天地中關於蒐集交通工具的圖片或文字資料中去進行。以免影響學生思考“這些交通工具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

5、齊讀所有交通工具的名字,說說你發現了這些交通工具有什麼變化?(生:越來越先進;生:一個比一個跑得快;生:一個比一個跑得遠……)(2分鐘)

(三)、品讀課文,積累詞語,句型訓練。

1、師引:是這樣的嗎?我們來快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師引:最初的交通工具是——馬或獨木舟,後來的交通工具——馬車和帆船能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所以比最初的交通工具稍微先進些。

3、自讀3——6自然段,用波浪線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彙報,師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和句子,增強語言感悟。)

預設:學生勾畫3自然段第二句,抓住“滿載、奔馳、天涯海角”理解句子,積累詞語。

學生勾畫4自然段第二句,抓住“川流不息、巡邏、疾駛而過”理解句子,積累詞語。

學生勾畫5自然段第二句,抓住“好夢成真、阻隔”理解句子,積累詞語。

學生勾畫6自然段 “遨遊”理解句子,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填句子。

運用詞語填句子:“火車在軌道上 ”;“ 在江河裏 ”。 “快艇在 ”。 “ 在天空中 。”

在海底 。 在宇宙裏 。

反思:此處教師的引導很關鍵,具體指導學生抓住能表現交通工具速度快的詞語(如:奔馳、疾駛而過……)和交通工具行駛得很遠的詞語(如:天涯海角、太空……)等詞語體會科學發展的越來越快,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

三、總結提升。

1. 學完了課文,你覺得爲什麼會有這些新的交通工具不斷髮明出來?(反思:這個問題是下一個問題的鋪墊,加一個臺階爲後進生的閱讀理解提供適當的幫助。)你認爲人類遠行靠什麼?(小組討論,班內交流。生1:是人們不斷研究,發明出來的。生2:是人們的聰明才智的結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2. 如果讓你來發明交通工具,你想發明什麼樣交通工具呢?拿起你們手中的畫筆,設計一個未來的交通工具吧。

(生自由作畫)

四、課後作業:練習抄寫三個句子在詞句本上。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從表面看是在講交通工具的發展,實質是在說科技的進步。教授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無法用“交通工具”來概括文中所提到的事物,如汽車、輪船、火車等。我試着引導學生說“交通工具”,但不知是我的引導方式有問題,還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他們始終沒能說出“交通工具”這個詞。這讓我很困惑,同時在心中滋生某種傷感!

他們不知道內燃機是什麼,更不知道什麼是核潛艇———

他們想知道輪船和帆船有什麼區別,太陽能汽車神奇在哪,爲什麼這裏沒有——

他們問的問題好像都很簡單,可都讓我很難回答。面對這樣一羣孩子,我突然覺得我在做一項很偉大的工程,好像是一項我個人無法完成的巨大雕堡!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3

這是識字量大、專有名詞(如:磁懸浮列車、巡邏等)較多的一篇說明文,而且在時間上我又將本課的教學時間提前至三單元教學之後,無形之中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課後仔細分析,我深刻地認識到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備課時存在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只備教材,不備學生。

發現了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一下,備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備學生的學習水平,包括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應瞭解學生對已學識字方法的掌握情況,能否針對新的學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結合本課教學,我出示了:較、燃、艦、核、航、艇這些生字時,目的是讓學生能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字都可以通過用“讀偏旁”的識字方法來識字,在這裏就包括偏旁完全表讀音的情況和有變音的情況,但在教學時我沒有意識到學生很難認識後一種水平,沒有進行一下小結,道指再後來的開火車測讀時學生仍然有把jiào成jiǎo的情況,並且這種情況成爲本課的一個大問題。其實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就是因爲我沒有切實的備好學生的水平,導致在課堂教學是爲了完成教案沒有針對學生所出現的情況進行“扶”一把的教學:及時引導學生髮現有些字的讀音和偏旁一樣,有些是偏旁的變音。

二:備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自學能力。本課的識字量很大,在備課時計劃用五分鐘完成的自學任務,在課堂上卻用了十分鐘,但其實在這一時間段裏有些優生只用了三分鐘就完成了任務,沒事可做,而後進生花了十分鐘的時間還沒學完,造成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如果提前備好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平時就培養學生在自學環節中,自己學完就可以幫助別人學習,提前給學生安排好互助的對子,既能在課堂上實現生生互學,又可以充分利用優生資源,給學生創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本課時還發現了這樣的問題:識字遊戲的針對性。在識字教學中所使用的識字遊戲對整個識字教學過程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如何才能適時恰當地使用纔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英時常歸納總結,我自己由於經驗不足仍然沒有自己的一套適合本班孩子的遊戲,課堂上的識字遊戲有些盲目,且針對性不強序言今後不斷學習鑽研,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設計出適合自己教學的遊戲,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從表面看是在講交通工具的發展,實質是在說科技的進步。在上課前,我查閱了資料,翻閱了別人的教學設計,大致設計了不怎麼成熟的教學環節,現將反思總結如下:

一、導入能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對現代的交通工具較不熟悉,電力機車、核潛艇、磁懸浮列車…….這些名詞許多學生甚至沒有聽過,對其功能、特性的瞭解幾乎是一片空白。本節課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熱情。

二、合作學習仍待加強

在本課中,我根據學習內容,自主設計了一個學習表格——按照時間的發展,填寫各個時間段的交通工具。我讓同學們根據這個表格要求,和同桌邊讀邊畫出來。但是,低年級合作意識薄弱,我的話剛說完,他們便“一心一意”地畫着,要如何和同桌合作他們不甚瞭解,於是畫出的答案不夠完整。此時,我應該及時給予引導,將合作的過程和要求細節化。

本堂課中,還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做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認真備課,備學生、備課文、備資料、備提問、備教學語言……還要學會在課前,先反思自己備課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5

爲豐富學生對交通工具的認識,在遠行這個主題單元教學中,我將《遠行靠的是什麼》作爲第一課時教學。在課前,我查閱點資料,翻閱了別人的教學設計,便設計了一份自以爲完整的教學設計,將教學流程熟記於心,對其教學細節並沒有進行細緻的.分析和反思。於是,上了一堂不成熟的課,現將反思總結如下:

一、導入能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對現代的交通工具較不熟悉,電力機車、核潛艇、磁懸浮列車…….這些名詞許多學生甚至沒有聽過,對其功能、特性的瞭解幾乎是一片空白。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熱情。

二、預習不紮實

教授新課前,我總會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讓他們將課文的字、詞、句讀準、讀通、讀順。二年級學生已具備有一定的識字能力,查、問、猜、讀半邊……都是常用的識字方法,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預習方法。但在這篇當中,生字較多,預習時間不夠充足。有部分學生仍然無法讀順,可我爲了趕時間、趕進度,邊不了了之,導致影響下面的教學環節。

三、合作學習仍待加強

在本課中,我根據學習內容,自主設計了一個學習表格——按照時間的發展,填寫各個時間段的交通工具。我讓同學們根據這個表格要求,和同桌邊讀邊畫出來。但是,低年級合作意識薄弱,我的話剛說完,他們便“一心一意”地畫着,要如何和同桌合作他們不甚瞭解,於是畫出的答案不夠完整。此時,我應該及時給予引導,將合作的過程和要求細節化。

本堂課中,還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做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認真備課,備學生、備課文、備資料、備提問、備教學語言……還要學會在課前,先反思自己備課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6

《遠行靠什麼》是一篇簡介交通工具發展史的說明文。文章圍繞“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這一中心句,敘述了交通工具的發展,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文章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列舉了不同時間內出現的不同交通工具,告訴了我們要想走得快走得遠(還包括載重多),就要發展科學技術。

橫跨幾千年的歷史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個大致的瞭解呢?而且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距較遠,很多專業術語都是首次接觸,如核潛艇、磁懸浮列車、軍艦、汽艇、內燃機,蒸汽機等,生字詞也多,要求會認的字20個;雖然是說明文,可是好詞積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這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節課裏,我重點是讓學生能在預習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初步認識本課的新字生詞,理解好詞潛移默化中積累,懂得“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圍繞目標,我對教學做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交通工具的瞭解,引入課題。然後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將深入學習生字)。接着,讓學生迴文朗讀,內化文本,理解課文,學習並積累詞語,懂得“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最後,放飛思考,大膽想象。一節課下來,主要優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善於整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由於本課的內容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很多交通工具學生都從來沒見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較遠,因此,我結合二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恰當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抓住重點詞句,把文字變成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體驗情境的同時,更有助於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二、 自主合作,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先讓學生圈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文章按時間順序來寫的特點。接着讓學生小組學習1——6自然段,畫出各個時間段裏的交通工具的名字,並說說交通工具有什麼變化,用“越()越()”說一說。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答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和自學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三、 深化文本,放飛想象。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給學生觀看神舟七號飛天的錄像,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對未來的嚮往,再讓學生想象未來的交通工具,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加深論文思維的縱深發展,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內化以及情感的昇華。這項作業學生很感興趣,透過他們的作品,我感覺到了未來世界的主人們那種勇於創新,敢於挑戰極限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無限熱愛。

這一次公開課的經驗,給我很大的啓發,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反思,發現很多的存在問題與不足,以下是我對自己的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整個課堂屬於常規教學,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課堂較爲流暢,一切都是循序漸進。前半段時間重點是字詞的認讀和正音,但在操作中,花在識字上的時間不夠多,對生字的朗讀、拓展組詞還不夠,而此部分的教學如果能將重點的詞語和生字詞的教學與難點句子的流利朗讀配合起來將更爲落實。

二、時間控制不夠好,還是有點前鬆後緊。究其原因,主要是彙報各個時間段的交通工具時板書過程比較花時間,如果可以在課件裏出示表格,讓學生一邊彙報的同時一邊點擊出現,這會省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更耐心地思考,消化問題及文本。這樣,效果可能比我自己板書會更省時,也能更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

三、朗讀的方式過於單一,整節課都是以齊讀爲主,今後要在朗讀方面多下苦功,加入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個人讀、男女對讀、比賽讀、小組讀等,在朗讀中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的積極性。

《遠行靠什麼》教學反思7

週二,我在本班上了《遠行靠什麼》。本課主要講述了交通工具的發展史,讓學生感悟到“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橫跨幾千年的歷史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個大致的瞭解;而且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距較遠,很多專業術語都是首次接觸,如核潛艇、慈懸浮列車、軍艦、汽艇、內燃機,蒸汽機等,生字詞也多,要求會認的字16個;雖然是說明文,可是好詞積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這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節課裏,我重點是讓學生能在預習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認識本課的新字生詞,理解好詞潛移默化中積累,懂得“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圍繞目標,我對教學做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查尋到的對交通工具的瞭解,引入課題,並記憶生字“靠”。然後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習生字詞。最後理解課文,學習並積累詞語,懂得“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回答課後思考題:遠行靠什麼?對自己的教學思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