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學反思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1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理科課程,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有關知識,內容多,知識面廣,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內容的整合和聯繫,要從自然界整體性的存在和變化過程中看待每一個知識內容,從而理解科學原理的統一性和普遍性。那麼,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三種角色是在師生互動中實現的,要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爲他們的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並在活動中支持他們的各種嘗試。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

《科學》的本質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和猜想、制定實驗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怎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讓他們把被動的學習轉化爲主動的學習呢

問題情景的形成是整個探究活動的起因,問題得出的好壞與否,將決定着探究活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將決定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探究能否順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師引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併產生一種探究的動力,支持他們不遺餘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講解“物質溶解性”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斷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 又如:把兩個雞蛋分別放進裝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雞蛋會下沉還是上浮呢 學生一般都會回答下沉,然後教師做演示,發現雞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裏的雞蛋先是下沉,蛋殼表面產生大量的氣泡,然後會慢慢上升,最後浮在液麪上。學生對這一現象感到奇怪,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心裏就想要了解兩者的區別。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引發很多問題。如:在講解“物質變化’’時,事先準備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後讓學生用嘴通過玻璃管向裏面吹氣,學生髮現‘‘水”變得白色渾濁不清,學生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想要問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說: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

這就說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總之,科學課是一門全新的綜合性學科,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習科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爲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唯一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科學課理解爲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科學素養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2

學生認爲科學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爲,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科學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爲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科學問題的能力等。

思與問有成效,取決於師生的共同努力。我不斷尋找答案:

(1)要認識學生個體。學生是小大人,他們具有獨特的個性,獨特的內心世界和感受,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和約束學生。

(2)要有高尚的師德。教師要熱愛學生,用心去認識、理解、關懷學生,做到一言一行總關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裏出發,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3)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淵博的知識,多方面的才能。

(4)要賞識學生,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天性。

(5)要有幽默的性格,用風趣的課堂語言詮釋着學科知識。

思與問有成效,也要學生“動”起來。所謂“動”,指的是學生能積極開動腦筋舉手發言,不像過去那樣只會聽課,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而且能“動”好呢?通過聽別人的課,通過自己的實踐,也通過對一些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老師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明確師生互動好處,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課堂氣氛一定要融洽,師生感情一定要和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腦中"聽教師講、被動學"的思維習慣還蒂固根深。注重學用結合。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3

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科學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因此,我們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認知過程。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爲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纔會向前?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現象和規律,爲下一步學習科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再次,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如在講磁場時,我把條形磁鐵放在鐵屑喝上,下面的鐵屑就會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因此,以一種生動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4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爲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爲“經驗型”的,認爲自己的教學行爲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爲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爲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5

古人曾這樣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科學教學反思。”那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於反思,如何反思?作爲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於進行教學後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我根據自身經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達到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能否有助於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爲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衆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爲充分,因爲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衝突,作爲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展。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接受與內化的漫長過程。更爲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爲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在學生的科學啓蒙階段即小學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能力。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必須總結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

(1)過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反思《科學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衆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需要整合不同的學習方法,需要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慮。比如說,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爲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爲主;科學閱讀討論課就要以閱讀、討論爲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知識的形成應該是以學生爲主的探究活動形成的。但這並不等於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實,因爲有些知識受學生閱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科學概念的形成。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科學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形成是依賴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內容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理解不會也不可能脫離科學內容而孤立進行的。

 三、要認真地進行科學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律及評價體系,教學反思一般從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內容的有序性、教學結構的整體性、教學方法的確切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反饋矯正的及時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爲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認爲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據科學課的特點,主要要進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後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科學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藉助於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並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後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科學課的學習需要藉助於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於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繫,相互作用後能不能體現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爲學生在科學課上對於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爲主,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爲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總之作爲一名鄉村的科學教師,只要認識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誤入反思的誤區,認真正確的進行反思,就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能變、能通、能久,從而科學教育教學工作,使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6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說: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這就說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這就要求 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科學問題的能力等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7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思意識人類早就有之。“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爲人們的自覺行爲,何況作爲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適時反思教育的得與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擔任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目前學期工作已基本結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新教材數學教學的特殊性,我的講解基本上還拘泥於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比例還較小。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有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中考熱點和中考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3、對中考的研究不夠,對中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二、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由於課堂教學中以上問題的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複習出現了許多問題。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願意發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數學學科複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迴歸課本,數學複習缺乏系統性,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複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複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4.基於以上情況,我認爲作爲學生中考的把關者,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有正確地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課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於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複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的吸引並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爲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於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於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信息,複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中考的信息,拓寬教學內容。

2、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爲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3、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侷限性,在重點內容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於傳統的計算層面,要蒐集材料,適當拓寬。

4、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採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複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是抓住課本,有效複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考前複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在複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學習並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統歸納,分清脈絡。在總複習時,要突出一個“總”字。面對上千的題型,通過複習,要使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有個總體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計算證明,小到具體的知識點,使學生腦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內容充實的“網絡圖”。

三是專項練習,有的放矢。對於以往總複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解與訓練,蒐集、積累學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逐題突破。

四、複習提示和建議。

在複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整理錯題,把試卷和做過的練習題裏的錯題整理出來,專門抄寫在一個本子上,及時訂正反饋。教師要加以選擇,並要求學生有選擇性地做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關於閱讀理解,現在出題內容越來越接近生活,因此,學生複習時應加強練習,廣泛接觸各種題型,拓展知識面,同時要有意識地積累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可減少中考時的答題失誤。

總之,中考數學複習階段非常重要,複習可以查漏補缺,能使知識達到系統、全面。雖然我們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數學課堂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爲學生的數學發展和輕鬆面對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8

新課改中推行的“科學課”,是由以前初中階段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學等學科內容整合而成的一門綜合性科學課程。此項改革旨在超越學科界限,強調各學科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科學,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鼓勵學生善於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

我校從20xx年9月開始在初中一年級(即七年級)開設《科學課》,在近一年的時間裏,參與科學課教學實驗的老師們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與實踐,親身體驗到了課堂教學氛圍的變化,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帶來的高漲的學生熱情。與此同時,老師們在備課與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和困惑,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知識結構的變化帶來的衝擊

參加過新教材實驗的教師普遍反映,科學課是最難教的課!科學課的最大特點是綜合,因此,在知識結構上與原來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的學科體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科學課對各分科知識的整合也不是簡單的分科綜合,而是通過對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從整體上的認識自然,從基本科學觀念上理解科學內容”(《科學課程標準》)。知識的整合不僅有助於學生建立開放的知識結構,而且其學習能力也將得到發展,但是,把相關學科的“部分”內容重組於“整體”的學習主題之中,科學課本身就構建了超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這就給原本分科授課的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教學任務,也對他們的教學觀念帶來極大衝擊。我校科學課教師堅持每週集體備課,互相交流,業餘還抽出大量的時間去自學相對陌生的非本專業學科知識,並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可還是覺得知識不夠用。

二、思維方式的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原先的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關係,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學生學習的基本理論通常是公認的定律或定論,實驗方式也基本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科學課裏,展現給學生的多是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和一個個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象,有着許多不確定性的問題。在學習的方式上更強調對自然社會的觀察,對科學過程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更注重指導學生科學思考與猜想,敢於懷疑,主動觀察與動手實踐等等。例如,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收集證據——驗證假設——得出結論——評價交流”的學習方法。

目前任教的絕大部分初中科學課教師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還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學習體驗,不容易認識到課程思維方式的這種改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難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例如,教師在實驗教學和探究教學前,經常會把學生在實驗或者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向學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學行爲扼殺了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

三、教學資源的缺乏帶來的困難

科學課的教材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倉促而成的教材錯漏難免。雖然課程標準只有一個,但是現行的華東師大版、上海版及浙江版等三套教材的側重點、難易程度、綜合程度差別較大,這直接影響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與落實。目前的科學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軟件上,無論是圖書資源(包括配套練習),還是多媒體資源都有待一線實驗教師自己去開發。科學課教師的教學負擔普遍過重,教材涉及到的各個學科的活動,也需要準備大量的實驗材料,其備課量已經超過了中、英、數這些傳統的“核心課程”,不少教師已感到力不從心。老師們都在盡力去挖掘各種各樣的資源,但是還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家長對此也頗有微詞,如果不盡早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影響教學質量,教師課改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受挫。

四、評價方式的不確定帶來的壓力

據調查,科學課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但由於目前我市對科學課如何評價還不確定,學生家長對這門課在升學考試中的“地位”不清楚,對這門課的態度也不明朗,這就給科學課教師帶來較大的思想壓力。在實際工作中,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也會直接影響教師對科學課程的改革行爲。

據瞭解,在我國其他地方對科學課的評價方式也不確定,有的是“平時綜合地學,考試分科去考”,有的是在中考中單獨命題或在一張試卷中出一部分綜合性試題,還有的地方則乾脆將綜合性科學課又劃分到各科教師分科去教。聽說有的學校由於在初一、初二時將科學視作“副科”對待,現在要參加中考了,於是很多學校不得不在晚上和週六、週日補課,“像對付中、英、數一樣對待科學課中考!”

如果不改革考試評價方式,老師們就很難完全改變思維觀念,放開手腳去探索去實踐,因爲誰也不敢因嘗試改革使學生在升學考試中吃虧。

針對科學課教師遇到的以上困難和困惑,我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開設“科學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縱觀科學課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爲,要使學生在科學課中有更多的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體驗的機會,有必要在開設科學課的同時,研究開發 “科學實踐活動課” 校本課程。我校開設了多門科學實踐活動選修課,就很受學生歡迎。

第二,完善科學課師資培訓機制。教育部門在培訓教師時,既要關注教師教學觀念改革、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教學評價的探索和教學方法指導,也要重視對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的培訓。師範院校裏也應該開設科學專業解決中學科學課師資缺乏的問題。

第三,建立科學課教師的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一線教師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實踐積累起來的教學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增加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必將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壓力與負擔,更有利於科學課的順利推進。建議每所學校建立一個科學學科網站(或網頁),收集教師的優秀備課教案、課件、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在學校範圍內共享。市教育部門建立一個大型的全市性的綜合性的科學學科網站,收集全市優秀的科學課課程資源,並且給科學課教師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空間(例如BBS),從而使全市教師在實踐同進步,並由此推動深圳市的科學課教改實驗走在全國的前列。

第四,認真總結南山區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的經驗,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我市初中畢業生科學課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初中科學教學反思9

一學期的工作又結束了,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我執教701、702班的數學學科,工作中有收穫和快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爲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以後的工作能夠有效、有序地進行,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熱愛教師工作,思想進步,團結同志,每天來的不算早但走得很遲,無私奉獻,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和工作,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請病、事假,腳踏實地地執行學校的各項要求。

二、積極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業務學習計劃,本學期我嚴格按照學習計劃,有序有效地進行了學習,我覺得自己的業務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我又認真學習了幾本教育教學叢書,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時我閱讀了《蔡林深與洋思教育》等書,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並能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很好的應用。

三、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鑽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緻。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一面自覺學習先進教育思想方法、優秀教學方法等,一面繼續進行“課堂教學”的分層教學研究,着力點放在激發興趣---教給方法---養成習慣---培養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後進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優秀生提高,各類學生都得到應有發展”的目標。對於班級的學困生,給予特殊的關照,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適當的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並發動班上的優等生做學困生們的輔導老師,組成"一幫二"小組,根據各自的情況給學困生定出目標,讓他們雙方都朝着那個目標前進。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爲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繼續探索數學知識之間的數學思想的運用和數學問題的思路方法、分析規律等;作完初中數學各章的知識樹和初中數學的分類知識樹;撰寫多篇教學經驗類等論文。

四、認真參與班級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風

通過班會、晨會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培養班幹部,主動與家長溝通,虛心接受家長的見意,並從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爭取與家長的教育思想達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更注重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不但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而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我虛心學習、大膽創新,跟班緊、認真負責、指導到位,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級真正形成“團結向上,紀律嚴明,環境整潔,學習刻苦”的良好班氣。

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啓發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複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5、教學反思不夠。

六、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

2、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4、加強轉差培優力度。

5、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教師的工作周而復始,我將好好反思一學期來我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立足本職崗位把以後的工作做好,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我幫助和批評,讓我的工作更加有聲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