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對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是第一學段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讓學生體會1克和1千克實際有多重,建立正確的質量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通過讓學生經歷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來達成這一目標的。總的來說,這節課體現了以下幾方面新課程的理念。

一、 走進生活,體現生活數學。

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克和千克”這個內容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因此,我打破課堂40分鐘的侷限,把學習延伸到課前,拓展到課後。課前,我讓學生走進生活,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從課堂上學生的彙報,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兩個質量單位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感受到了它對生活的意義。這是展開新課教學的基礎。課堂上,我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爲新課的引入,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然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生活中哪裏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秤,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重1克,哪些東西大約重1千克。可見,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概念是有效的。課後,我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克和千克的數學日記,喚醒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二、 關注過程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本課教學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感悟質量觀念,讓“做數學”真正成爲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爲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了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有多次的體驗活動,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從學生能比較準確的估測物體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兩個質量單位的理解是比較清晰的。這些數學知識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並形成了一定的質量觀念,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 在數學活動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感。

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數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本課中,建立了1克的觀念後,讓學生想一想10個這樣的2分硬幣該有多重呢?10袋這樣10克的米又該有多重呢?從學具中找出大約100克的東西等等。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個數學推理和想象的過程,有着濃濃的`數學味。猜測和驗證又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稱一稱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另外,判斷數學日記中有哪些錯誤是比較高層次的數學思維活動。只有在深刻理解質量單位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以上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了推理、猜測、驗證、判斷等心智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發展。

上完這節課,從學生能準確的舉例說出生活中大約1克或1千克的東西,以及大部分學生能比較準確地估測物體的質量,正確地使用克和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是比較高的。但這節課的學具比較多,學生對於這些東西都覺得很新鮮,很好奇,總想動一動。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多思考和總結一些有效的課堂調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從“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發現有個別學生估的質量和實際質量差距比較大,可以看出有個別學生的估測能力在一節課內還沒得到很好的培養,需要在日後的生活實踐和練習中不斷修正,形成正確的估測策略。

今後,我的教學將繼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從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讓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