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失物招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5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

《失物招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啓發,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在課文導入時,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領的錄音,然後我告訴學生,把丟失的東西領回去的過程就是失物招領。通過事實,讓學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領”的意思。

在學習課文生字時,我跟以往一樣,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讓學生先複習生字詞,學生的自尊心強,好勝心更強。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字詞,發現規律,讓他們充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學生熟記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複。但是多次重複,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所以重複中必須有所變化,這樣纔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在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同桌討論,自行解決問題,“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化,利用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啓發學生領悟朗讀的語氣時,我隨機出現問題,讓學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來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當學生提出“老師和張爺爺爲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引導孩子練習說話: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說話的訓練,一是有助於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學生感悟課文後,我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迴歸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隨便扔“失物”,在校園或公共場所有沒有看到別人亂扔“失物”,要在讀文感悟中讓學生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爲,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

通過學習課文,同學們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也感悟到了亂扔垃圾的不對,愛護環境衛生的可貴。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沒有成功地突破難點。本課的難點在於對張爺爺的話、行爲及微笑的理解由於認知能尚淺,絕大多數學生對“丟東西”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有意地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能加以運用。

2、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繼續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運用,理解課文。區分易混的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開火車讀字卡,同桌組詞。

2、指名讀字卡,然後指名組詞,自薦用上那個詞說句話。

小組內進行讀字、組詞、說話練習。二、讀課文,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麼時間什麼人去幹什麼?

3、植物園怎麼樣?同學們參觀認真嗎?你怎麼知道的?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創設情境比比誰讀得更棒。注意“可”要讀出抑揚感。

5、接下來的3、4、5、6自然段朗讀,師讀旁白,學生只要讀說的一句話,但要結合敘述加進動作、表情等等。

6、小組內練習,師巡視指導。

7、各自讀第7自然段,說說如果當時是自己在場會怎樣想,怎樣做。

8、齊讀第8自然段,師提示“會心的微笑”處要讀得緩慢、高興。

9、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10、自薦讀,比比誰讀得更生動(從語音、語氣、表情等方面評價)。

11、各自讀課文,要求:

完整、仔細,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讀讀。努力讀出自己的最佳樣子。

12、反饋(選一兩個段落即可)。

學生朗讀,師讀旁白。

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做到課文的三個“體現”。很好地體現了母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於樂,創設了符合兒童心裏特徵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會學,充分地體現了師生的創新精神,使得課堂教學不斷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亮點”。因此,可以說,這節課又是一節師生共同成長的語文課。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3

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是個人人皆知的話題,小朋友是最純真的,所以上這一課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反響。在《失物招領》的教學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着學生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非常欣喜。當我教到:“不,有不少同學掉東西了”的時候,停下了問:他們有沒有丟東西呢?他們丟了什麼?學生們不僅回答了我的問題,他們還結合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爲的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之前我總以爲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小朋友他們不僅純真而且也懂得不少道理。

課堂上也沒有發不起言的學生,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和很好引導的老師纔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儘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學生回答得起而且還能從中反思自己,只是想如果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本來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可他們不僅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麼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於精心的“預設”和教師的“課堂引導”!生成之花在預設和引導的土壤中綻放異彩!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4

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大家都愛她。這是一年級第三單元的導讀文字,從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單元是圍繞保護自然環境而展開的、愛護地球這樣一個深層次的道理,編者選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話故事《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來詮釋。而12課《失物招領》則這篇課文寫的是現實生活中一年級小學生去植物園參觀而發生的一件事,通過文中小朋友的事來作典範,讓學生明白無論我們在哪裏都不能隨手扔垃圾。

內容很簡單,作者設計得卻很巧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卻稱作“失物”。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呢,那麼誰會去認領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樣處理的?通過朗讀、觀看插圖以及結合學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撿起一張費紙,撿回一個美德”這種活動意識融合。

大部分學生的.確能很好的明白課題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當分析到課文最近一段唐老師望望張爺爺,張爺爺望望唐老師,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時。沒等我提問就有孩子舉手說:“老師,我知道,唐老師和張爺爺爲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了,因爲那些小朋友能知錯就改,並且領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領,孩子就能明白,這就說明他們理解課文了。這樣的感覺不錯。

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有些學生有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光憑單純的說教和強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這篇課文真正引導學生自覺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想孩子們之所以能在短短一節課內深刻感悟,這與我們正提倡的“撿起一張費紙,撿回一個美德”也有很大關係,時時強調,處處做到,學生自然而然能保護環境,養成美德了。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5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小學生在現實旅遊參觀時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稱作“失物”,爲什麼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並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後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運用比較形近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例如:

先—失洞—同現—觀江—工推—準去—專人—隊木—才青—請格—各

並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律。

課堂上海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後我還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再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園裏、自己居住的小區裏、大壩上、龍潭公園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裏。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6

《失物招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啓發,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新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爲重點。在學習課文生字時,我運用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方法,在學生自己讀文識字的基礎上,出示生詞,鞏固學生識字的效果。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字詞,也就是第三個環節,進行歸類識記生字:

(1)比較形近字。

先—失洞—同現—觀江—工堆、推—準

去—專人—隊木—才青—請格—各

(2)形聲字:“洞—同”“青—請”“格—各”。

(3)組詞或說句子。

學生能夠清楚地識記本課的生字,效果較好。

緊接着,我又指名讀課文,要學生讀正確,並相機正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熟練正確地讀課文,不讓一位掉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有起來讀書的機會,學生讀書的興趣濃厚,正確率也大大上升。

在朗讀感悟環節中,爲了讓學生理解當學生領回自己的“失物”時,唐老師和張爺爺“發出會心的微笑”。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a.下面,老師要找兩位同學上來扮演唐老師和張爺爺。你們扮演文中的同學們,邊讀邊觀察臺上兩位同學的表情。

b.老師相機採訪,唐老師,你爲什麼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張爺爺,您爲什麼會心地微笑啊?”(孩子們知錯就改)

“唐老師,您爲什麼會心地微笑啊?”(孩子們領回了自己的“實物”,知錯就改)

這樣,學生在理解了“會心的微笑”的同時,更懂得了我們在郊遊時,千萬不要丟失這樣的“失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風景優美如畫的環境裏,愉快地郊遊!

不足之處:本課由於注重學生對失物的理解,和學生領回失物後老師和張爺爺會心地微笑的理解,而對文本的朗讀有所欠缺,這也是今後教學中需要加強的環節,因爲【新課標】強調,低年級應該讓學生加強朗讀,可以是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朗讀。學生朗讀的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才能隨之提高。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7

在朱慧老師的評課過程中,我對有一段講解很有感觸。識字教學有梯度,尤其在低段教學中,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是可以參插着進行的。可以先用集中識字的方法解決音的學習,而字義就可以通過分散識字的方法,放在詞語或者句子中取理解。本課識字教學的特點是具有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在學生自讀課文時藉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境中自主認讀,然後再集中識字,最後回到文中再次認讀。在集中識字時又從字音和字形上進行分辨:字音緊扣3組音(平翹、邊鼻、前後鼻韻)進行分辨,字形上鼓勵學生自創方法自主識字。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識字最緊要的是讓學生記住字音和字形。怎樣才能讓學生記得牢固,多次重現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多次重複,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所以重複中必須有所變化。多層次教學就是爲了實現重複中的變化,這種教學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本課教學把語言訓練列入教學目標,作爲教學重點,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而且,用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使語言訓練紮實有效。在引導孩子感受植物園的美麗時,讓學生用“很——很——”說短語,說句子,讓學生在運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詞短語重疊後的表達效果——既表示強調,又增強了生動性。在理解“失物”在課文中的意義時,把詞語和標點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同時順帶領悟引號的一種用法。“會心”一詞不僅放在句中,而且引導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去理解,這樣顯得更爲親切自然。發展思維也是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探究唐老師和張爺爺發出會心微笑的原由,設想他們的談話,這樣,既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課的主旨,也有利於學生的想象能力。

本課中存在的問題也有許多。如,當我要求學生們再讀一次課文,並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們說出的答案是:“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飲料罐、香蕉皮、餐巾紙、花生殼等。” 《失物招領》這一課中的“失物”其實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要讓學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課的重難點。當揭示課題時,學生回答錯了,明顯的是把“失物”與“食物”混淆起來了,而物品在這裏並沒有及時糾錯,把“食物”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朗讀辨析。因爲揭示課題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與課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節課自始至終朗讀佔的比重太大了,這應該是過分尊重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但以讀爲本不是隻以朗讀爲本,更不是以“大聲朗讀”爲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還是應該姓“語”、姓“文”,課文中如“植物園很大很大,花草樹木很多很多”、“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四十雙眼睛睜得大大的,四十雙小手在各自的口袋裏摸着,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一齊喊:‘唐老師,我沒丟東西!’”等都是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可以讓學生從中讀出韻味、悟出方法、模仿說話、學着寫話,從而讓讀爲理解感悟、學以致用服務。朗讀是必須的,但在以後的課堂上也應該定一個不變的練習環節,讓孩子們更全面、實在地面對“語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8

從學校到家裏,從家裏到校外我們的學生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垃圾。因而,垃圾對他們而言並不陌生。

我在上這堂課前,先是佈置學生回家去調查一下,你家裏或者是你家旁邊的垃圾,並將垃圾撿進垃圾袋。上課了,我看到學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爲什麼要讓學生去撿垃圾,目的有兩個:一、讓學生親自實踐,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很多很多,我們要做到不亂丟垃圾。二、我們用什麼辦法去處理垃圾。對於第一個目的,學生的瞭解可以說是非常深的,當他們看到那麼多的同學都撿到那麼多的垃圾時,他們就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亂丟一張紙,我們的身邊就非常的髒了。對於第二個目的,學生感受更深,當時我問學生打算如何處理時,有許多學生開始說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筒。於是我讓一些同學去扔,但沒幾個,教室的垃圾筒就滿了。這時我又問他們“這時我們又該把垃圾怎麼處理?”學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學校的垃圾箱裏。那時我就問學生,那麼我們整個社會上又有那麼多的垃圾,我們該把垃圾怎麼處理呢?這時學生就積極開動腦筋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辦法,比如有個學生就提出把垃圾進行處理,生產出有用的產品。經過撿垃圾,處理垃圾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認真動腦,積極發言,親身體驗。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當然在這堂課上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問題一:學生對於自己要表達的觀點表達不夠清楚。這主要是在讓學生說一說處理垃圾的辦法的時候,學生說不清楚辦法。問題二:讓一年級學生學會提問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敢提問,並逐漸會提問,這種能力形成需要長期耐心的指導。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9

由於本課生字較多,識字又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我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並進行重點突破。並將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去完成。寫字教學時,我將學生執筆姿勢和坐姿作爲重點來抓,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有讓學生自己提問的環節。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還沒有學會提問題,所以我善待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種種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逐漸學會提問,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較濃的問題意識。

教學本課時,我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迴歸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隨便扔“失物”,在校園或公共場所有沒有看到別人亂扔“失物”,要在讀文感悟中讓學生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爲,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0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被稱爲是“失物”。課始,我拿出課間學生在教室裏撿到的橡皮跟鉛筆問:“這是誰掉的?請你來拿回去。”隨即揭題,剛纔的就叫“失物招領”。我從日常的班級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題意。

在出示課題之後,我就問學生:“讀了這個題目有什麼想問的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他們的呢?這些都成爲了孩子們質題的內容。於是,我讓孩子自己帶着提出的問題,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孩子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

當讀到“那幾位同學臉紅了”的時候,我讓學生思考:他們爲什麼會臉紅?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個,你又會怎麼做呢?下次我們去春遊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行爲,自覺養成愛護衛生的良好習慣。

在拓展延伸時,我安排請學生看看自己的前後左右有沒有“失物”,如果有,該怎麼做?在校園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從課文再回到生活,讓孩子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但在課堂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垃圾的處理問題上,認識很粗淺。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撿到垃圾箱,不隨便扔的成面。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1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啓發,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在課文導入時,我拿出一支學生撿到的鉛筆,然後詢問是誰的筆,讓筆的主人把筆領回去。最後,我告訴學生,這支筆就是失物,而把筆領回去的過程就是失物招領。通過事實,讓學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領”的意思。

在講讀課文時,我先提出了一些問題:課文中的“失物”是什麼東西?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又是怎樣被主人領回去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讓這些問題成爲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學習本篇課文。學生在自主尋找問題答案的時候也完成了對課文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學習了課文還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的習慣,還有利於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學習能力。

當我講到文中的小學生都把垃圾撿回垃圾箱去時,我環顧教室,說:“我們班也有很多的失物要招領,你們看看自己的桌子底下。”說到這裏,我就不再講話。同學們看看我,再看看桌子下的垃圾,接着就彎腰拾起旁邊的廢紙走向了垃圾簍。

看到這種情況,我很高興,同學們在學習課文時,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也感悟到了亂扔垃圾的不對,愛護環境衛生的可貴。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他們都願意爲保護環境衛生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做的效果要遠遠比單純的說教要來的實際,效果也更明顯。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2

教學中,我首先來問學生:你家裏的垃圾有哪些?它們是怎麼來的?你家裏的垃圾怎麼處理的?並談談自己的想法。於是我佈置學生回家去調查一下。目的有兩個:一、讓學生親自實踐,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很多很多,我們需要時時的不去亂丟垃圾。二、我們用什麼辦法去處理垃圾。對於第一個目的,學生的瞭解可以說是非常深的,當他們看到那麼多的同學都撿到那麼多的垃圾時,他們就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亂丟一張紙,我們的身邊就非常的髒了。對於第二個目的,學生感受更深,當時我問學生打算如何處理時,有許多學生開始說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筒。於是我讓一些同學去扔,但沒幾個,教室的垃圾筒就滿了。這時我又問他們“這時我們又該把垃圾怎麼處理?”這時學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學校的垃圾箱裏。那時我就問學生,那麼我們整個社會上又有那麼多的垃圾,我們該把垃圾怎麼處理呢?這時學生就積極動腦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辦法,比如有個學生就提出把垃圾進行處理,生產出有用的產品。經過撿垃圾,處理垃圾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認真動腦,積極發言,親身體驗。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於是,接着讀課文,接受比較快。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3

在《失物招領》的教學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着學生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們結合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爲的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

之前我總以爲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喜歡代言,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課堂上沒有發不起言的學生,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的老師纔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儘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學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本來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

可他們不僅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麼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於精心的“預設”!生成之花在預設的土壤中綻放異彩!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能加以運用。

2、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繼續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運用,理解課文。區分易混的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開火車讀字卡,同桌組詞。

2、指名讀字卡,然後指名組詞,自薦用上那個詞說句話。

小組內進行讀字、組詞、說話練習。二、讀課文,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麼時間什麼人去幹什麼?

3、植物園怎麼樣?同學們參觀認真嗎?你怎麼知道的?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創設情境比比誰讀得更棒。注意“可”要讀出抑揚感。

5、接下來的3、4、5、6自然段朗讀,師讀旁白,學生只要讀說的一句話,但要結合敘述加進動作、表情等等。

6、小組內練習,師巡視指導。

7、各自讀第7自然段,說說如果當時是自己在場會怎樣想,怎樣做。

8、齊讀第8自然段,師提示“會心的微笑”處要讀得緩慢、高興。

9、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10、自薦讀,比比誰讀得更生動(從語音、語氣、表情等方面評價)。

11、各自讀課文,要求:

完整、仔細,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讀讀。努力讀出自己的最佳樣子。

12、反饋(選一兩個段落即可)。

學生朗讀,師讀旁白。

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做到課文的三個“體現”。很好地體現了母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於樂,創設了符合兒童心裏特徵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會學,充分地體現了師生的創新精神,使得課堂教學不斷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亮點”。因此,可以說,這節課又是一節師生共同成長的語文課。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5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被稱爲是“失物”。開始,我拿出課間學生在教室裏撿到的橡皮跟鉛筆問:“這是誰掉的?請你來拿回去。”隨即揭題,剛纔的就叫“失物招領”。我從日常的班級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題意。

在出示課題之後,我就問學生:“讀了這個題目有什麼想問的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他們的呢?這些都成爲了孩子們質疑的內容。於是,我讓孩子自己帶着提出的問題,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孩子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

當讀到第七自然段“那幾位同學臉紅了”的時候,我讓學生思考,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嗎?有個孩子問:他們爲什麼會臉紅?讓孩子們說說他們爲什麼會臉紅啊。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個,你又會怎麼做呢?下次我們去郊遊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行爲,自覺養成愛護衛生的良好習慣。

在拓展延伸時,我讓學生看看自己的前後左右有沒有“失物”,如果有,該怎麼做?於是孩子們紛紛尋找教室裏的垃圾,有的甚至拿起小掃帚掃起來。我問孩子們,如果在校園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失物”,你將如何行動?從課文再回到生活,讓孩子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但在課堂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垃圾的處理問題上,認識很粗淺。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撿到垃圾箱,不隨便扔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