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翠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翠鳥》教學反思(15篇)

《翠鳥》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首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愛護周圍環境”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也是學生寫好動物的一篇範文,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讓學生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樹立環保意識,並把課內學習描寫動物外形的方法運用的自己的寫作實際中去。我對第二課時的教學做一下反思:

一、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學生在第一課時基本上理清了課文的條理,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學習時,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接着全班進行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描寫翠鳥的外形的部分,我因勢利導引入了對這部分自然段的學習。首先抽生朗讀課文,讀出自我感受,接着全班齊讀,再多次的朗讀中我巧妙地引出了作者對翠鳥外形的描寫的順序,在學生的腦子裏形成了一個初步地輪廓,無意中滲透了描寫動物外形的寫作方法。然後課件出示:啄木鳥、綬帶、麻雀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鳥,並口頭表達它們的外形,大部分學生觀察的比較認真,同時靈活運用了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對啄木鳥的外形描寫得非常生動、形象!

二、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

指導朗讀,採取範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議論、理解相結合,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背誦要在理解和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先弄清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翠鳥外形的,教師略作提示:如,爪子、顏色(頭、背、腹)眼睛、嘴。這樣學生容易記。

三、不足之處

課堂中,我感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還有待於提高,如出示課後第二題中的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讓學生在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生雖然知道了帶有形容詞的寫得好,但是具體好在哪兒學生表達的不準確。

《翠鳥》教學反思2

《翠鳥》第二課時,重點是《翠鳥》的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舉一反三。抓住重點詞語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得那麼美那麼可愛的,然後再把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爲課件適時地引入,對於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積極作用。

我在教學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時,及時補充課件,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翠鳥外形的美麗和行動的敏捷。然後再充分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己讀的過程中體會翠鳥的 “美麗和機靈”,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如第二自然段:“儘管小魚是那樣機靈,只悄悄地把頭露出了水面來吹了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目光。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讓學生體會情景朗讀,師給予提示:“悄悄地”讀輕聲,“吹了個小泡泡”也讀輕聲,表現出小魚的“機靈”。“儘管”是個轉折詞,讀得重一些。動詞:蹬、叼、貼、飛需讀得重,整個捉魚的一句都要快讀。最後一句:只有蘆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就應該讀得舒緩了,以表示餘波未盡……可以請學生示範讀,或比較讀。從而體會小魚的機靈,翠鳥捉魚速度的快。

再如第三自然段: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裏嗎?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又很深,不容易逮啊!”應該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讓學生比一比,誰的語氣最像老爺爺的說的話?

《翠鳥》教學反思3

師:老師對“翠鳥”的“翠”很感興趣,不知道這個“翠”什麼意思?小朋友查。(生)

生:“翠”的意思是“綠色”。

師:那翠鳥是不是隻有一種顏色──綠色呢?大家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生讀課文找答案)

從疑點“翠”入手,層層解疑,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究。

生:我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鳥的顏色不是隻有一種,而是有很多種,是很鮮豔的。

(生讀第二自然段)板書:鮮豔

師:“鮮豔”是怎樣的?

生1:鮮豔就是有很多種顏色,不是隻有一種。

生2:鮮豔就是顏色很顯眼,很豔麗。

生3:鮮豔就是別人一看就喜歡的,很吸引別人的顏色。

營造課堂探討氣氛,讓學生“動嘴、動腦”,主動思考。“鮮豔”一詞引領整段,因此有必要進行研究。

師:對呀,那麼,翠鳥身上到底有哪些顏色那麼鮮豔呢?把描寫顏色的詞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生做記號)

討論後師板書: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師:翠鳥身上有那麼多顏色,爲什麼人們要叫它翠鳥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爲翠鳥只有頭上有一點橄欖色,腹部有點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綠色和淺綠色,所以叫它翠鳥。

生2:因爲翠綠色和淺綠色都是綠色,翠鳥身上綠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鳥。

師:對呀,翠鳥身上的顏色以綠色爲主,還有橄欖色和赤褐色,漂亮嗎?喜歡它嗎?那麼把你喜歡翠鳥的語氣讀出來,試試看。

生自由讀課文後指名朗讀、齊讀。

研究翠鳥的顏色主要爲激發學生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的感情朗讀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

師: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的寫法,讀一讀“學習提示”。(生自學)

師:你知道了什麼?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總起後分述的方法寫的。板書:先

總起

分述

師:請你讀一讀總起句。(生讀)

師:你認爲這個句子的關鍵詞是什麼?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應該是“鮮豔”。

師:爲什麼?

生2:因爲後面的幾句話都是寫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的。

師:後面的幾句話都屬於哪個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師:請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話讀一讀。(三生讀)

師:大家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這三句話是寫翠鳥的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是頭上、背上和腹部。

板書:頭上、背上、腹部

生2:我發現作者把“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這句話寫具體了。

認識總起與分述是閱讀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處理這個關鍵點時“看似無意實爲匠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慢慢地領悟與思考。

師:我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幾句話,想想你還發現了什麼?(生讀)

生1:我發現“鏽滿”這個詞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鳥頭上翠綠色的花紋有很多,所以用“鏽滿”這個詞。

生2:我發現“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這幾個詞用的好,說明翠鳥身上的顏色很漂亮。

生3:我發現這三個句子都是比喻句。

師:真了不起,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3:這裏把翠鳥“頭上的羽毛”比作“橄欖色的頭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淺綠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襯衫”。

生4:我發現作者把翠鳥當成人來寫了,只有人才有“頭巾”、“外衣”和“襯衫”。

師:你從這裏體會到了作者對翠鳥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生1:我從這裏知道了作者很喜歡翠鳥,才把它當作人來寫了。

生2:我感覺作者把翠鳥當成了朋友,他對翠鳥有很深的感情。

師:作者很喜歡翠鳥,你喜歡翠鳥嗎?(生齊:喜歡)你把你喜歡它的感覺讀出來。(生自由讀後讀給同桌聽再男女生比賽讀)

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裏,學生會有很多的“發現”,這些發現從學生口裏說出來比教師說出來更有價值。

師:(過渡)翠鳥除了顏色很可愛外,還有什麼也很可愛呢?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覺得翠鳥還有什麼也很可愛?

生1:我覺得它“小巧玲瓏的身子”、“透亮靈活的眼睛”和“一張細長的嘴”很可愛。

生2:我覺得它“紅色的小爪”很可愛。

生3:我覺得“緊緊地”這個詞用的好,因爲它怕掉下來,在爲捉魚做準備。

師:它爲什麼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呢?

生:因爲它要捕魚。

師:所以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翠鳥“小巧玲瓏的身子”、“透亮靈活的眼睛”和“一張細長的嘴”都對捉魚有好處。

師:所以它有一個外號叫──釣魚郎,又叫──魚狗。

師:看圖,你能看着圖向大家介紹一下翠鳥嗎?(生自由準備後指名說,然後說給同桌聽,最後請幾生上臺作“介紹員”)

“做介紹員”爲學生搭起了一個表演和說話的舞臺,學生在這樣的舞臺上能提高對語文的理解、表達和應用的能力。

【反思】

1、語文課堂就是要讓學生研究語言文字的美,體會作者譴詞造句的匠心。教師要爲學生提供理解、表達、應用語言的時機。在上文的片段教學中,讓學生從疑點“翠”入手,理解“鮮豔”,理解總分段式的寫法,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教師爲學生陳設了較好的理解和練習語言的機會。

2、“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只作一些點撥引導。如“你怎麼看出來的?”“你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你有沒有新的發現?”“你爲什麼這樣認爲?”讓學生動腦思考,並說出自己的見解。

3、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翠鳥是一種美麗的動物,作者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它的喜愛,如何讓學生也能體會到和作者一樣的感情,就需要老師去激活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如“翠鳥身上的顏色以綠色爲主,還有橄欖色和赤褐色,漂亮嗎?喜歡它嗎?那麼把你喜歡翠鳥的語氣讀出來,試試看。你從這裏體會到了作者對翠鳥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生1:我從這裏知道了作者很喜歡翠鳥,才把它當作人來寫了。

生2:我感覺作者把翠鳥當成了朋友,他對翠鳥有很深的感情。

師:作者很喜歡翠鳥,你喜歡翠鳥嗎?你把你喜歡它的感覺讀出來。”

《翠鳥》教學反思4

《翠鳥》是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表達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學中,我緊抓三步:

1、三年級是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除了要繼續進行詞句訓練以外,段的訓練是閱讀訓練的重點。在段的教學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爲重點,首先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在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前,引導學生回憶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時,作者的寫作順序,而後放手學生自讀,帶着問題,往往比“空讀”要有實效。以讀導悟,只有學生讀準了,讀會了,纔會去思考,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理清寫作的順序,抓住各部分的特點,最後達到感悟昇華。

2、抓住學生思維成長規律,促表象思維爲理性思維,讀寫結合。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但生活閱歷比較淺,所學知識有限,思維特徵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本課第一自然段對翠鳥外形的描寫雖然栩栩如生,但因學生從未見過翠鳥,所以僅憑文字介紹依然無法使翠鳥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起來。至於習作訓練,學生雖有嘗試的興趣,但因剛開始接觸,缺少方法與經驗,寫作前往往不會觀察,寫作時抓不住主要特點。

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在教學中憑藉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優勢,逼真地展示翠鳥形象,突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和翠鳥各部分的特點,可爲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思維環境,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表象。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着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積累很重要。學生每學完一篇文章,我總會強調他們的詞語積累,比書寫,比正確率,比誰找的和老師找到的最多。以此促進學生詞量的積累。

《翠鳥》教學反思5

一、結合文本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翠鳥的課文有着其特殊性,結構很清楚,每個段落的層次也十分明顯。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時,就抓住了對於翠鳥外形描寫和行動敏捷這兩部分。圍繞着這兩部分來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將課文進行深入的研讀,首先自己要確定在教學中應該把握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應該如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來落實。同時結合語文工具性學科的特點,將語文能力的培養也同時落實到其中,這樣使學習和培養能力雙管齊下,努力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適當的教法學法。

課文教學中的教學重點是對翠鳥的外形特點的理解,通過對顏色的描寫來感受翠鳥顏色鮮豔,並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同時也要體現對翠鳥小巧玲瓏的描寫,學會抓住個別詞語來體會感悟,發現表達時運用的比喻的修辭方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介紹清楚事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這些特點,並結合板書將其進行整理和概括,滲透對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導。對於難點的第二自然段翠鳥行動敏捷的理解,採取了學生圍繞“從哪兒可以感受到翠鳥的行動很快?”這個問題,讓學生自我展開學習,從而找到自己體會最深的詞彙和語句來結合生活實際談各自的體會,這樣讓學生獨立的發現和感悟,教師再給予及時的知道和點撥,學生對於難點的理解比較到位。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讀書,自然就能聲情並茂的讀出語氣了。學生也在模仿中學習着怎樣抓住關鍵詞句來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換詞中積累詞彙、運用語言。

三、體現整體把握和建立聯繫的特點滲透寫法。

課文的學習最後要回歸到整體上,畢竟這是一篇完整的課文,不能割裂開來獨立的理解,這樣學生的學習是斷節的。所以,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個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圍繞“寫翠鳥的外形和它的行動敏捷有什麼聯繫?”這個問題,學生將課文這兩個自然段聯繫起來想,使得課文成爲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不但滲透的課文在構段上的特點,也在有意識地使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最後的說話訓練也是在對課文整體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學生用“喜歡…喜歡…還喜歡…” 的句式進而來再次對課文表達的內容進行系統全面的概括。

不足之處:

在理解翠鳥顏色鮮豔的特點時,沒有結合插圖來具體的感受,因此,學生在對於“橄欖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沒有很好的發揮課件的作用。課文結尾處應該再對文本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時間上把握還需要在緊湊一些。

《翠鳥》教學反思6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體態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本課時,我從興趣入手,先讓學生反覆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隻鳥爲什麼叫“翠鳥”?如此不僅讓學生體會翠鳥外形的美麗,喜歡翠鳥,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迫切希望對這種小動物有更多的瞭解。於是,我放手學生自學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最後,小組討論“翠鳥的捕魚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沒有關係?”進一步理解翠鳥特點,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品嚐到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輕鬆愉快,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翠鳥》教學反思7

上完《翠鳥》一課感受頗深,但歸納起來,大致可概括爲“長文短教,主次分明;創設情景,內花表達;注重積累,多中求佳”具體表現在:

1、注重詞語的積累比較:

剛開始上課,我就問學生:“剛纔聽老師講課時,我發現同學們特別喜歡翠鳥,你最喜歡它什麼呀?”當學生說道羽毛鮮豔時,我又問“誰還喜歡它羽毛顏色?你還能換個詞形容形容嗎?”學生有的說“好看”、有的說“漂亮”、有的說“五顏六色”、有的說“色彩斑斕”、有的說“五光十色”、有的說“光彩奪目”……我又說:“你們的詞彙真豐富。那書中用的是哪個詞?(板書:羽毛鮮豔)這麼多詞,作者爲什麼要用鮮豔呢?”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使學生知道哪些詞可以形容翠鳥羽毛顏色的漂亮,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累了詞語,而且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在發散中,注重比較,尋求最佳。這也就是趙景瑞老師說的“在求同中求異,求異中求佳”。

2、注重結構上的詳略安排:

《翠鳥》一課內容有三方面:一是樣子、二是捕魚、三是住處。而這三方面內容中樣子和捕魚又是重點,樣子和捕魚相比,翠鳥的樣子又是重中之重。它不僅是全文的重點,也是全文的難點。

爲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翠鳥羽毛顏色十分鮮豔?好,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詞句。

翠鳥的顏色十分鮮豔

部位

特點

頭部

橄欖色、翠綠色花紋

⑴你能不能對照你所畫的句子填上這表格?試試。

⑵誰來讀讀你所填的內容?大家看看他填的和你填的一樣嗎?

⑶有和他不一樣的嗎?現在出現了兩個答案,到底誰的對呢,誰來說一說?

⑷你們都和他填的一樣嗎?(每一部分的顏色各有特點,在顏色上點紅點)很好,你們找的真準那。讀讀你的表格,你看你還能從中發現什麼?

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句子、填表、讀表,明確了課文的寫法:先總寫了翠鳥羽毛非常毛鮮豔,然後按照順序又分寫了頭部、背部、腹部三部分羽毛顏色,每一部分都是抓住各自的特點圍繞顏色鮮豔來寫的。不僅如此還注重激發學生情感,通過比較句子、朗讀句子使學生懂得翠鳥的頭部還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部羽毛還像淺綠色外衣,腹部羽毛還像赤褐色襯衫,翠鳥的顏色真是太美了。而這些都是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這樣使知識得到內化,使喜愛翠鳥之情得以充分表達。

在設計翠鳥捕魚和住處時,我採用了略處理的方法。捕魚處安排了向在座的各位老師介紹自己的捕魚本領。主要考慮應用在座各位老師的現場資源,使學生了解一下就行了;在住處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填表式的形式,也是一代而過。

這種結構上的詳略安排,使教學內容主次分明瞭,使長文得到短教。

3、注重情景的創設:

在教學捕魚和住所部分時,我注意爲學生創設情景。比如在自學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安排的:

通過你們的朗讀,我知道你們非常喜愛小翠鳥。現在咱們都來噹噹小翠鳥,用自己的話把你怎麼捕魚的介紹給在座的各位老師聽。介紹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用上那些捕魚動作快的詞句。現在先練練,呆會好介紹介紹給老師們聽。

準備好了嗎?快下去介紹吧。哎,我跟你們說句悄悄話,別忘了讓他們給你指點指點,看你是不是一隻了不起的叼魚郎。

咱們這些小翠鳥們,把自己的本領介紹的真是有聲有色。誰願意在班上給大家介紹介紹?(評:你的本領真高)

剛纔一位熱心的翠鳥給我發了一個資料,我現在能看看嗎?

(放錄象)

真是名不虛傳。看到你們的本領,我特別想到你家去做客,行嗎?

⑴行

爲什麼?

看他多熱情好客呀。

⑵不行

爲什麼?

是不是不願和我交朋友啊?

哦,我明白了,你們那麼小巧玲瓏,住的洞口又那麼深,我這麼膀大腰圓的,當然是進不去了。可你們知道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嗎?猜猜。(失望)是的,我的心情就是這樣,是不是隻是這些?(出示課件)誰來讀讀?

4、選詞填空:

希望

願望

失望

到你家做客很不容易,我的()無法實現。我()了,只好在你飛來的時候,()你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對了,這就是我複雜的心情,我想你們的心情和我是一樣的。

呀,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去了。小翠鳥們“拜拜”

在介紹自己的本領時,我整個採用了情景創設,讓學生自己當小翠鳥,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本領。學生在班上介紹時,我還說:“看小翠鳥飛來了”這樣學生們確實把自己當作了翠鳥,真的飛着走上來了。他們在介紹時當然是是很驕傲、很自豪。這樣設計體現了課文內化,注重學生語言的表達,是適合語文綜合發展的。

在體會“希望、願望、失望”的不同用法時,我採用了選詞填空的方法。填空前,我爲學生設立了一個他們很有本領,讓人羨慕;而我特別想和他們做朋友,到他們家去做客的情景。在學生回答能不能去他家做客的過程中,他家在哪,自然而然的讓人知道了。繼而我又創設了一個他們是那麼高高在上,而我確實那麼可憐兮兮的情景。從而讓他們體驗自己的願望沒有實現後的失望和新的希望。這部分教學緊緊圍繞“創設情景”展開。就在這節課的結束時,我還在說:小翠鳥們“拜拜”使情景教學一貫到底。

雖然如此,講課中依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方說,讓學生到各位老師那裏介紹自己的本領時,學生因爲膽小、沒有見過世面,出現了扭捏、扎堆、只到自己認識的老師那裏介紹的現象。而我又沒有及時改爲組內介紹,只顧一味的鼓勵學生大膽去介紹。這影響了學生內化課文的效果。今後在教學時應注意因勢利導、見風駛舵,提高教學中的應變能力。另外在教學翠鳥羽毛鮮豔的環節時,讀寫結合聯繫的過於緊密,對於在讀中感悟翠鳥羽毛的美稍顯欠缺。今後應努力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體驗“情”,切記不把“情”字割斷。

《翠鳥》教學反思8

翻開《翠鳥》一文,我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純真的童年,回到了那個低矮的教室,看到了一臉嚴肅的吳老師以及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學同學。因爲這篇文章我在小學也學過。

面對今天的孩子,我是老師,他們是學生。我該如何教好此文,我想我不能馬虎。於是上課之前,我準備了有關翠鳥的掛圖、幻燈片和錄像資料,讓學生通過網絡或其它的途徑蒐集有關翠鳥的資料,並熟讀課文課文,爲上課做好準備。

課中,我分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老師範讀課文,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我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翠鳥是一種怎樣的鳥?可愛嗎?聽老師讀完後,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翠鳥是一種捕魚的鳥,有的說翠鳥很美,有的說翠鳥惹人喜愛,有的說翠鳥捕魚時動作很快,有的說翠鳥的窩在峭壁上……,從學生的回答中,可見老師的範讀起了作用。

二、學生自由讀文,讀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內容。

老師範讀後,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內容,我再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片斷,並說出喜歡的理由。頓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孩子們在大聲的、快樂的、自由的讀着課文,臉上洋溢着微笑。此時此刻,孩子們讀書的情趣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書讀了起來(我讀的是第三自然段)。

孩子們自由讀完課文後,紛紛舉起了小手。我高興地點著名,孩子們興奮地彙報着讀書的感受:

柯慧子:老師,我最喜歡第一自然段。因爲這一自然段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翠鳥的美麗,讀起來彷彿翠鳥就在我的眼前。

我及時肯定了柯慧子的發言,並繼續準問:書中是怎樣具體描寫翠鳥的美麗的?

柯慧子:對翠鳥小爪子和羽毛的描寫,書中用了五個表示顏色的詞來形容,分別是:紅色、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對眼睛和嘴的描寫分別用了“透亮靈活”、“又尖又長”這兩個詞,一隻可愛、美麗的翠鳥便出現在我眼前,所以我喜歡它。

柯慧子是一個有靈氣的小女孩,老師和同學們給予了她熱烈的掌聲。掌聲過後,我讓學生找出這些詞並做上記號,齊讀第一自然段,一直外形漂亮的翠鳥形象便在孩子們的心中形成了。

程博:孫老師,我比較喜歡第二小節,這一小節寫出了翠鳥的叫聲好聽,捕魚時的認真。從“清脆”、“一動不動”、“注視”、“等待”等詞可以看出。

程博是一個語言表達能力極強的孩子,我順勢讓他朗讀這一段。果然,程博讀得很有感情,孩子們聽得都入了迷。

張涵博:老師,我喜歡四、五自然段,這兩段寫出了作者對翠鳥的愛。作者想飼養翠鳥,在老漁翁的勸說下,打消了念頭,只好遠遠地看着,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留一會兒。

聽了張涵博的發言,我不由得佩服起這個愣頭小子,看他好像沒聽講,其實是在思考問題。

陳樂祺:孫老師,我比較喜歡第三小節,這一小節把小魚的動作和翠鳥的動作進行了對比,寫出了翠鳥捕魚時動作的迅速,從“悄悄地”、“儘管……還是……”、“難以逃脫”、“銳利”、“蹬開”、“叼起”、“貼着”等詞可以看出,翠鳥捕魚時動作是多麼機靈,多麼迅捷啊。

陳樂祺同學的觀點令大家折服。當我說出自己讀的也是第三小節時,孩子們對陳樂祺羨慕不已,陳樂祺也顯得挺自豪的:我和老師想到一塊了!

三、齊讀課文,總結全文。

在孩子們自由讀文,充分發表意見後,我再讓全班同學齊讀全文,和我一起總結全文。

四、課後小練筆。

寫一種自己喜愛的動物,抓住動物的特點來寫,表達出對這種動物的喜愛之情。

《翠鳥》教學反思9

第六冊5課《翠鳥》一文,備課中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決定採用課件,結合掛圖和若干鳥類頭飾,並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堂中,感到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然後分組交流的完成爲學生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彙報交流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準確與生動,培養了想象力與表達力,如出示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這樣寫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抓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棱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之後的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將收集的鳥類知識隨堂介紹展示,感覺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了,拓展了其知識面,滲透了審美和思想教育。

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爲課件適時地引入,對於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了上述作用。

《翠鳥》教學反思10

《翠鳥》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貼”、“一眨眼”、“注視”、“蹬”、“叼”、“剎那間”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動物也應該自由自在的生活。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於是,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課文介紹插圖中翠鳥的外形的教學環節。

安排自由朗讀,圖文對照讀,抓住翠鳥顏色讀,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讓學生準確地理解了外形描寫這部分,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這樣做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我還訓練說的能力,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課堂上我提問學生:“我發現同學們特別喜歡翠鳥,你最喜歡它什麼呀?”當學生說道羽毛鮮豔時,我又問“誰還喜歡它羽毛顏色?你還能換個詞形容形容嗎?”學生有的說“好看”、有的說“漂亮”、有的說“五顏六色”、有的說“色彩斑斕”、有的說“五光十色”、有的說“光彩奪目”……

我又說:“你們的詞彙真豐富。那書中用的是哪個詞?(板書:羽毛鮮豔)這麼多詞,作者爲什麼要用鮮豔呢?”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使學生知道哪些詞可以形容翠鳥羽毛顏色的漂亮,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累了詞語,而且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在發散中,注重比較,尋求最佳。。

在教學翠鳥等魚、捕魚的部分,我以“誰能用自己的朗讀把翠鳥的機靈、敏捷讀出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以“聽你讀,我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魚兒跑走了”等語句鼓勵學生再練讀。同學們通過練讀,體會到“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蹬”、“叼”、“剎那間”應該如何變化讀。再進行比賽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指導朗讀,採取範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議論、理解相結合,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就能繪聲繪色、津津有味地朗讀,課堂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愛心是人天生應該具備的,學生心中更是充滿了愛。本組的主題是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因此,在課文結束時,我故意問學生:“這麼可愛的翠鳥你想不想擁有。”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想”“怎麼不喜歡?”“不是,是因爲太愛,不能讓它失去自由。”多好的孩子,關愛小動物已經成爲他們的共識。。

總之,學生在很愉快課堂中完成學習任務。

《翠鳥》教學反思11

教學是一門藝術。本課的教學層次清晰,目標明確,教法適合教材特點及兒童心理特點。教師重視了語言文字訓練,很好地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學生學得輕鬆而又紮實,既培養了閱讀能力,積累了語言,又學到了寫動物外形的方法,鍛鍊了習作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就是爲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形象直觀

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語言非常生動,描寫也很形象,可同學們對課文的主角----翠鳥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思維形式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爲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一隻鮮活的翠鳥呈現在學生面前,化抽象爲具體,既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鬆地區分出了衆多的顏色,體會到了作者語言的精妙。

 2.讀寫緊密結合

讀寫結合是傳統的中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條好路子。西漢著名的辭賦學家楊雄曾雲“能讀千賦,則善爲之矣!”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翠鳥》這篇課文的第一段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描寫動物外形的例子。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着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充分重視“讀”的訓練

朗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爲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得到,成功的朗讀可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積累語言。《翠鳥》這一課,語言生動而準確,字裏行間都透着作者對翠鳥的深深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層次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首先初讀--感知課文內容,接着默讀--理清寫作順序,然後研讀――抓住各部分特點,最後賞讀――感悟美的語言。

 4.充分發揮“導”的作用

古希臘生物學家、教育家普羅塔弋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遵循“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的原則,避免了生硬的說教方式,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採用了很多方法,蒐集了很多課外資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步一步地誘導學生思考,“點睛之筆”疏通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自讀質疑,到理清順序,到抓住特點,再到欣賞總結,直至最後的遷移寫作,教師“導”得自如,“導”得有力,而學生則始終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讀書、思考、表達,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學堂。

《翠鳥》教學反思12

學生其實非常喜歡小動物,第一課的燕子,這課的翠鳥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文。燕子學生看見過,可翠鳥就不一樣。因爲翠鳥我們生活中很少見。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翠鳥的資料,同時查查家鄉的天空常出現一些什麼樣的鳥?看見過哪些人打鳥傷害鳥類?爲什麼要保護鳥類?

課堂上初讀課文後,讓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翠鳥的資料。體會翠鳥與其他的鳥有什麼不同,然後老師又出示有關翠鳥的課件,加深對翠鳥的瞭解。讓學生蒐集資料,其實是綜合性學習的整合,也是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同時更能掃清學習課文時的許多障礙。培養了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滲透了環保意思。

在交流時,學生由保護鳥類想到了要保護動物。通過查找資料,知道了非典的產生與捕殺果子狸有關,知道了甲流感也與動物有關。還知道了動物中有一種動物鏈。

《翠鳥》教學反思13

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所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對於我們三(5)班的孩子來說背書是他們和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但是要學好語文,積累背誦一定篇目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經常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就能背誦重點段落,怎樣的教學才能成爲點燃孩子們的火種呢?我想就從朗讀開始,如果讓學生能在課堂上享受朗讀,在朗讀成誦的基礎上再要孩子們背誦,那就易如反掌。

《翠鳥》一文內容簡單明瞭,語言活潑優美,加上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成爲一篇進行朗讀訓練極佳的好文章。因此,教《翠鳥》這篇課文時,我決定讓學生把這篇文章讀個徹底!讀個淋漓盡致,讓孩子們好好享受朗讀的快樂。如何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朗讀時間?又如何能讓孩子們整節課樂此不疲呢?我採用讀評結合,以表揚鼓勵爲主,問題指出爲輔,再加以學生互評、師生互評、耐心傾聽爲重點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後我表揚:讀得非常好!你把翠鳥的特點讀出來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歡翠鳥。 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我又喊了一位孩子朗讀。這位學生大方地站起來朗讀:“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這位學生讀得很認真,也讀得很有感情,我馬上評價她,聽你讀第一句,就把我驚呆了,讓我感受到你多喜歡翠鳥的紅色的小爪子呀。你對翠鳥的感情多豐富啊!幾句“褒獎”加“激勵”,就給學生積極讀書注入了活力。在讓孩子們感受翠鳥捕魚速度之快這一特點時,剛開始學生們還不能通過自己地朗讀來表達翠鳥的機靈和動作的敏捷,於是我指導學生們朗讀這一句“它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並提示孩子們,這時湖面上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同學們讀好了這句後再小聲練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學生自由練習之後我再讓孩子們來展示自己的朗讀,讀完之後要同學當評委學習他人的優點,也可以指出不足。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讀出了文本的味,並且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輕鬆的完成了回家的背誦作業。

課堂上,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積累語言,讓背誦不再是孩子們的負擔,讓課堂教學富有實效將是我不懈的追求。

《翠鳥》教學反思14

自從去年教室裏安裝了多媒體,我的教學就多了課件演示這一環。精心的備課再加上精彩的課件,總是能夠讓我的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學生們也變得更加愛學、樂學。在準備《翠鳥》一課時,碰巧在網上看到了有關的課件,做得很是精美實用。於是下載下來,參考着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改編,用在了課堂上。

課上得比較順利,一切按部就班,一直按着我的思路進行着。學生們都被翠鳥的可愛外形和敏捷身姿所折服。接近尾聲時,我問道:“當捉翠鳥來餵養這個願望不能實現時,我們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希望。這個希望又是什麼呢?”我出示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想和學生們一起陶醉在那份濃濃的“愛”裏。正當我暗自帶着幾分得意掃視課堂時,一個學生突然高高舉起了手,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我心裏犯起了嘀咕:又是他,那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生,這回不知他會想出什麼怪答案,可別破壞了課堂氣氛。於是,我的眼光一掃而過,裝作沒有看見,可是他把手舉得更高了。怎麼辦呢?還是尊重學生提問的權利吧!我請他站了起來。“老師,這裏爲什麼是‘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和課本上不一樣?”他指着我的課件提了一個問題。教室裏安靜下來,我從講桌上摸起語文書對了對,再一看屏幕,糟糕!我怎麼犯了這樣一個低級的教學失誤?編制課件時也許是一時疏忽,居然把“遠遠地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這句話漏寫了“遠遠的”三個字。我定了定神,剛纔的妙語連珠一下子卡殼了。

正想向學生說明自己的失誤時,教室裏又傳來一個聲音:“老師一定是故意這樣寫的,是讓我們進行比較句子練習吧?”聽學生這麼一說,我忽然間靈機一動,對呀!新課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讓他們暢所欲言嗎?我就來個將錯就錯。我笑眯眯地問:“你們知道,這裏爲什麼要說‘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那是說明,我們很喜歡翠鳥。”有的說:“孩子們看到翠鳥這麼美麗,真的很想接近它。”有的說:“我讀懂啦,小作者想走近翠鳥,親手摸摸翠鳥鮮豔的羽毛。”還有的說:“那是告訴我們,小朋友們想永遠和翠鳥呆在一起,最好捉一隻來餵養。”……學生們一下子說出了這麼多的見解,我心中暗暗高興,於是趁熱打鐵。我又問:“也就是說,大家從這句話中看出了小作者和他的夥伴們對翠鳥的什麼呀?”“愛!”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看着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越來越深,我喜不自禁:“那你們再拿起書,看看書中的最後一句話,爲什麼小作者和夥伴們說要‘遠遠地看着翠鳥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呢?”學生們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道:“那是小夥伴們不想驚動可愛的翠鳥啊!”“小作者們擔心走得太近的話,會讓翠鳥以爲有人要傷害它。”又有人說:“老師,我知道了,小朋友們肯定是因爲太喜歡翠鳥,而不想打擾它。說明他們很愛護翠鳥,只要遠遠看着它就夠了。”

這些答案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在解讀教材時沒有想到的。我用讚許的目光看着孩子們,說:“對啊,愛翠鳥就應該和它和諧相處,這纔是真正的愛!誰願意來讀這句話呢?這裏不僅體現着小作者對翠鳥的喜愛,更多的還是什麼呀?”“愛護、關愛……”我的眼前出現了一隻只高舉的小手。在孩子們真切的朗讀聲中,我的內心感慨萬分,如果按照最初的預案,學生們對課本的理解恐怕不會悟得這般透徹,這般水到渠成呀!

打開課件上的一首小詩,配着精心挑選的音樂,我開始朗誦:“我愛你那美麗的羽毛,我愛你那悅耳的鳴叫。我愛你,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的生活裏,不能沒有你的歌唱。大樹上,草叢裏,不能沒有你的小巢。叔叔,快扔了,你手中的鳥槍。大哥哥,快收起,你捉鳥的網套。愛鳥吧,讓所有的鳥兒和我們一起過快樂的日子。”學生們沉浸在這優美的情境中。緊接着,我又播放了自然生存環境惡化和鳥類被捕殺的圖片,和着音樂輕輕地講解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有的孩子流下了傷心的眼淚,有的則在竊竊私語。在這種越來越濃烈的傷感氣氛中,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拯救小鳥”四個大字,大聲地說:“想爲可愛的小鳥做些什麼嗎?把你心裏想的寫成詩歌或作文告訴老師好嗎?”

從沒有過如此美妙的寫作環境,靈感和着緩緩流淌的音樂就像夜空裏的繁星一顆一顆地跳進我和學生們的心裏。下課鈴聲早已過了,可孩子們依然沉浸在寫作中,不忍打斷他們,我什麼都沒說,什麼也沒做,悄悄地退了出去……

這一天,我的心情一直很美麗,因爲那一個美麗的錯誤。

反思:

以上的教學片段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們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他們的思維發散性很強,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兩點感悟:

一、真情實感,融入教學。

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夠感動別人。作爲一名教師,首先要自己樂在其中,對語文教學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語言。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纔有可能感染學生、帶領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到語文的教學中去。新大綱強調指出:要在朗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的語言簡練,讀來朗朗上口,學生們又對鳥兒十分喜愛,朗讀課文使他們感覺愉悅,而我選擇的配樂詩朗頌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情感因素。於是在朗朗的書聲中,學生們感同身受,他們的思緒漸漸融入其中,縮短了與課文的情感距離,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從而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二、學生爲本,活力課堂。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着以人爲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教學就應該積極地響應這個主題,以學生爲本,創建充滿活力的課堂。一直以來我都在設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要從學生的視角和需求出發,策劃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才能和全體學生一起來上好一堂充滿着活力和童趣的課。只有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師亦友,纔有可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例如本文的教學,在出現了教學失誤而學生們又自己另闢蹊徑時,我沒有馬上打斷他們,而是及時地跟上他們的思維,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下,學生的自主意識被喚醒,各種不同的理解紛紛得以展示。然後我再對他們的發言進行分析和歸納,並很自然地引入到保護鳥類這一教學階段,使得學生們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這樣的教學一方面保護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知識得以更加柔和的傳播,因此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知識可以被傳授,而智慧卻是與生俱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力求避免灌輸式教育,而應以循循善誘,啓發爲主。尊重學生,發揮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潛力,開啓學生自身智慧的天窗。讓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在教學中成長,一起在新課程、新理念引導下的語文教學寶藏中繼續探究和挖掘。

《翠鳥》教學反思15

昨天上午講了《翠鳥》一課,首先我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目的爲了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由於單元整體識字課已經把生字、生詞全都解決完了,所以在分段讀文結束後,我直接拋出本課的中心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歡翠鳥?”請同學們邊默讀邊動筆畫出相關的句子。

在學生自主學習5分鐘後,開始進入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即把你畫的句子和組內成員進行交流,並說一說畫這些句子的理由。學生們大都畫出了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形容翠鳥速度之快還有希望翠鳥能夠多做停留的句子,這些都能夠體現出作者對翠鳥的喜愛。

可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畫出了“我們真想抓一隻翠鳥來飼養”這句話,而且他們幾乎都是最先畫的這句話,我自己可從沒想過這句話說明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我甚至完全忽略了這句話。

孩子們的第一次交流彙報很成功,現在他們基本上已經能夠很好的彙報文中相關語句,也能夠很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體會和想法了。當一個同學彙報到“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這句話的時候,我沒有反對,而是順勢抓住時機,“現在我們就進行第二次交流討論,討論一下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說明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歡?”這次的交流比第一次更加熱烈,顯然孩子們完全放開了自己去談內心的感受,在彙報的時候,有的說“我認爲這句話是說明作者對翠鳥的喜歡,因爲他想捉一隻來飼養,就是想天天看着它,就因爲喜歡,所以纔想天天看。”

看,表達得多完整。陳墨接着說:“我覺得也是作者喜歡翠鳥,因爲他說我真想捉一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麼多麼想啊,作者喜歡翠鳥的程度是多麼深啊”聽,他能通過抓重點字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多好!在孩子們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我覺得孩子們說得確實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這句話可以從兩個層面去理解,我說:“從作者的角度看,他想捉翠鳥來飼養,說明他很喜歡翠鳥,可是從翠鳥的角度想,如果它被捉回去飼養,對於翠鳥來說......”孩子們說:“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翠鳥會生活的很不快樂。”

孩子們能夠自主學習、自由交流、勇敢表達,並且能夠把文本體會得這麼好,我覺得這節課可以圓滿的落下帷幕了。或許這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語文課,簡單、清晰、明瞭、學生學得透徹、說得明白,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