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大嘴巴》手工製作課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折大嘴巴》手工製作課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折大嘴巴》手工製作課程教學反思1

本課是一節手工製作課程,基本形是學生喜愛的傳統自制玩具——“東南西北”,這就成了“大嘴巴”的第一步,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徵。做好“大嘴巴”套在手上一張一合,動態誇張、傳神,十份有趣。

基本形“東南西北”的折法基本都會,在學習時,請學生自主學習,有個別不會的同學跟着同位一起折。所以這一環節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在完成基本形後就懶得去裝飾,所以我先讓學生欣賞範作,分析這些“大嘴巴”有什麼特點?添加了哪些五官?再看看這些五官是用了什麼顏色進行搭配呢?哪些顏色搭配在一起比較好看呢?學生通過對比發現藍色和紅色,黃色和紫色等顏色搭配的比較好看。在對比之後,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大家都爭相製作趣味橫生的大嘴巴。

大多數同學把做了小動物的“大嘴巴”,其實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成人物、怪物等的“嘴巴”,拓寬學生的思路,最後展示環節,可以以請學生一起演出,臨時舞臺劇。讓學生感受美術早些帶來的樂趣。

《折大嘴巴》手工製作課程教學反思2

《折大嘴巴》是湘版美術一年級下冊的第二十二課。本課是一節以摺紙、剪貼裝飾爲主要內容的綜合製作課,取材於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摺紙玩具—“東南西北”,在“東南西北”的基礎上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徵。由於本課是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親切感,因此,學生大都能夠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導入環節我利用自己製作的大嘴巴精靈和同學們交朋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嘴巴看似簡單,製作起來挺花時間,學生又要折、又要剪、又要貼,爲了給學生充分的裝飾大嘴巴的時間,我在導入環節之後加上了“大嘴巴小擂臺”的比賽環節,激發了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折出“東南西北”,小組內的同學如果有不會的別的同學可以幫助他,體現了互幫互助的合作學習。之後是“森林精靈”的欣賞環節,雖然是欣賞,但我把它分成了三個小的模塊,從造型、創意、色彩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爲之後他們的創作奠定基礎。評價環節與以往的設計不同,我採用老師製作的大嘴巴向同學們發起挑戰的方式,讓學生誇一誇自己的大嘴巴,同時,讓大嘴巴動起來,通過唱歌、朗誦、找朋友等的形式,讓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多樣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很高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1、教學語言還不夠規範,廢話有點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逐步改善。2、大部分學生的.作品很有創意,但是也有個別同學只是對老師展示過的範作的模仿,缺少自己的想法。

《折大嘴巴》手工製作課程教學反思3

一節課下來,大概有一半多的孩子已經完全掌握了摺疊的方法,於是我讓這些孩子當小老師教旁邊的小朋友折。在教時,我發現孩子們的“教學語言”跟我的還差不多。也都強調了要找到“大嘴巴”。第二天家長們在聊天時也說孩子們回去給他們當小老師,孩子們這次的小老師當得很棒,家長們說講解的很清楚,有的家長剛開始不會折的,是孩子教了才折起來的。他們還一再的跟家長強調“找到大嘴巴,輕輕拉一下,雙三角形就出來啦!”

看來兒童化的語言,還是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本來以爲這個雙三角形孩子們很難學會的,沒想到這麼快!語言的魅力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