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率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以下是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稅率教學反思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稅率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稅率教學反思篇一:徵稅和納稅教學反思

本框題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到課上學生研究思考、討論分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設計的資料的選取、運用都恰到好處。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使知識的生成水到渠成,思想的提升不着痕跡,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稅率教學反思篇二:六年級《納稅問題》教學反思

六年級《納稅問題》教學反思前兩天就想該找一張真的存摺來導入利息問題,一直想着利息問題,結果渾渾噩噩之中,竟然跳過納稅問題而直接去教例3了,僅僅發現,已經過去了近五分鐘。剛剛教學完“本金、利息、利率和存期”就緊急剎車,去教例2。本單元的總標題叫“百分數的應用”,所謂應用就是某種理論的演繹,公式應用的具體化。我認爲不需要探索,需要的是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的是對具體問題的準確分析,用準公式,提高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就可以了。所以,我認爲這幾堂課的教學方法是以練習爲主,外加對具體問題的數學化分析,完成生活問題與數學公式的對接。秉承這樣的理解和思想,我展開了本堂課的教學。爲什麼要繳稅?解釋“營業額”“營業稅”“營業稅率”——一些學生把利潤理解成營業額了——板書:營業額×營業稅率=營業稅。學生依據公式,完成例2的計算,教師板書和展示60×5%的兩種計算方法。從自己的買車經歷解釋車輛購置稅,現在小排量的汽車的車輛購置稅已經下調到5%,讓學生說說“怎樣計算車輛購置稅?”板書:車的價格×車輛購置稅率=車輛購置稅。怎麼理解“他買摩托車一共要花多少元?”學生回答:要把摩托車的價格加上車輛購置稅。然後學生獨立解決。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預計練習二的第四題將成爲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實際上確實是學生認識上的難點,難在哪兒呢?難在找單位“1”,或者就是如何確定繳個人所得稅的那部分收入;其次是難在如何選擇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對於書上的“不超過500元,超過500~2000元的部分,超過2000元~5000元的部分”這部分的表述我總覺得非常彆扭,對他的理解要結合上面的“超過部分按下面的標準徵稅”這些語句進行理解。解決難點的唯一辦法是教師改變表述形式,給學生一個清晰表述:對超過1600元的部分進行徵稅,超過部分小於等於500元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5%;超過部分在500元~2000元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10%??把這些話製成表格就更清晰了。理解了題目的真實的意思,學生再解李明爸爸媽媽各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容易的多了。接着,學生獨立做練習二的第1~3題,問題又出現在第3題了。雖然在新授時,我一再強調稅都是交給國家的,但不少學生用5000×20%算出來的1000元就當作張叔叔實際得到的獎金了。一經提醒,又都改正了錯誤。是審題粗疏的造成的問題?抑或是“實際得到的獎金”的理解有困難?還是我沒有板書“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率=個人所得稅”所引起的後遺症?還是做了前面幾道都是直接求稅的題目而造成的思維定勢?總之,教師最難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學生真實的`認知過程和思維過程!我的學生總是給我驚喜,這也是我辛勤付出後得到的些許回報。有一學生說:“張叔叔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應該是15%,因爲按照第4題中的徵稅標準可知,張叔叔的5000元成果獎,中5000-1600=3400,屬於”超過2000元~5000元,所以稅率是15%——多銳利的觀察力啊。第四題的徵稅標準只使用於工資收入,不適用於科技成果獎、彩票的獎,但教材並沒有作特別說明。所以,我後來指出了兩者的區別,但該學生的問題意識,敢於質疑的精神還是令我感到欣慰。

稅率教學反思篇三:《納稅與利率》教學反思

本課的內容是特定應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義。在本課中,更多的概念,如:什麼是稅,什麼是稅額,什麼是稅率,什麼是本金,什麼是利息,什麼是利率是什麼。這些概念允許學生使用自己的理解來解釋,使內存更加深刻。另外,對於擴大知識到數量的學生也需要認真理解,這個概念與學生生活並不密切相關,而是對於農民,必須要求掌握和理解。

2.靈活掌握公式,正確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應納稅額,各種收入和稅率之間的關係;本金,利息和利率關係;掌握一個計算公式:應納稅=各種收入×稅率;本金×利率×時間,你可以想到另外兩個公式。

不足:

着重解決數學問題,忽略學生如何根據不同的存款特點選擇儲蓄。例如,在前七個問題中練習二十三個:學生在設計不同的儲蓄計劃時,沒

有讓學生感覺不同的感覺 存款的方式的優點和缺點,教給學生簡單的生活知識。一般來說,利率高於現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對較高,如存在三年,兩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爲一年作爲利率每年,國庫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稅,利息收入略高於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學設計

合理的教學環節,合理配置教學時間,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現實,以實現兩者之間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