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四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四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蘇教版四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1

《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難點是引領學生體會李時珍爲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文章分別從三部分入手來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不怕吃苦,爲民造福的高貴品質。在備課時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了課文,確定文章思想的主線是“以苦爲樂”,整節課我也以這條主線循序漸進地安排着教學流程。

一、朗讀,感悟“苦”

語文的生命是讀出來,沒有了讀,語文實際上就是不動的文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越讀越深入。如在讀“李時珍笑着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一段話時,我緊抓一個“笑”字,進行多角度點撥,學生每讀完這段話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感受,隨着閱讀的深入,把課堂的舞臺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做主角,這樣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像這樣的品讀在教學中有多處,我深深覺得,學生在朗讀中的體驗逐漸加深,感情變得豐富起來,對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來越準確。

二、想象,訴說“苦”

在學生體會了喝山泉、啃乾糧已經很苦後,練習填空,讓學生髮揮想像:

A、這天忙着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裏過夜了,他想:……

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

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乾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

D、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李時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樹立起來了。

三、討論,體會“苦”

在第二課時設計中,我緊扣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個關鍵問題展開課文:

1、李時珍爲什麼要投宿在古寺?

2、李時珍夜宿的古寺是怎麼樣的?

3、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讓學生分別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有關詞句,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時珍的生活做了對比,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爲了萬民得福這個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對文章中多處景色描寫在教學中顯現的略輕些,如在處理時13節時,可引導學生對這處描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導、探究。這樣教學過程不留遺憾,卻又理解了文本。

蘇教版四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2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表現了李時珍爲修好《本草綱目》不怕吃苦、一心爲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針對今天上課情況,學校幾位有經驗的老師對我提了許多寶貴意見,現做如下反思:

一、板書時“苦”字的間架結構擺放不好,板書時速度過快、字跡不夠工整美觀。要想改變這一狀況,首先要苦練基本功,多練字、寫好字。在此基礎上,課堂教學要更加從容,課堂教學時板書要速度適中。

二、在上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苦”展開討論,着力讓學生自讀自講,卻沒有讓學生結合相關語句中的.重點字詞來理解,所以學生往往只是針對找的句子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給人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感覺。

三、在討論完李時珍和龐憲的“苦”之後,我三言兩語就將李時珍的精神品質給總結了,然後匆匆給學生拓展李時珍的其它故事,卻忽略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引領學生體會李時珍的精神品質。而分析李時珍的精神品質就要抓住關鍵段落第七小節來講,我在第七小節用時過少。

四、在與學生討論李時珍的精神品質時,學生都談到李時珍是個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人,我就只板書了這兩個詞。其實,在文章的第12小節,有描寫李時珍親自品嚐藥草的細節,這裏可以體現出李時珍是個嚴謹認真的人,我沒有引導學生展開描述,因而沒能講出李時珍還是個嚴謹認真的人。

五、在課堂最後,我有意識的給學生拓展了李時珍開棺救人的故事,本意是想豐富學生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李時珍的醫術高明。但所選故事與文章內容聯繫不大,因此給人較爲突兀的感覺。其實選擇古今中外其他人物的故事也無妨,只要該人物也具有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品質就行,這樣就能和文章內容緊緊聯繫在一起。

六、在講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只關注文章內容,卻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學語文是爲了在生活中用語文。文章大範圍描寫人物的苦,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襯托人物的精神品質。

“勵進杯”賽課已經結束,老師們的熱心指導讓我獲益良多,願反思後再上此類課時能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