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1

思想品德課本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應該結合現實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引導學生,不僅是依靠理論的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其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說到底就是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吸引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也是檢驗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檢驗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又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一、精心備課、備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我課前首先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爲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應怎樣設計教學方案呢?經過思考,最後再設計好教學的課件,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二、向四十五分鐘課堂要效率。

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來自於課堂四十五鐘的效率。爲此我作了三個方面的嘗試。首先我自己堅持課外多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上將一些小故事、小遊戲、漫畫、視頻、歌曲穿插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差,我上課時經常會提醒督促學生做好筆記,這樣學生就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最後,重視課堂小結,明確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知識是要求掌握的,有哪些知識是重點,這使得學生對一節課所學有個整體的把握,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和記憶。

三、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在討論問題時可能會有些學生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問題,這時就是考驗教師教育藝術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的時候了。作爲教師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學生由於各方面都不成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批評教育。成功的批評教育若陽光,若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反之,則若風暴,輕易吹滅學生心中的火苗。

作爲教師,要有效地批評學生,首先,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特別是在學生不聽規勸的時候,千萬不要說過火的話,更不能有過激的行爲。因爲 老師的訓斥、諷刺或挖苦,都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進步,至 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其次,不要馬上逼學生作出反應。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是 希望學生能迅速承認錯誤,立即改正,並保證不再重犯。

很多學生在老師的逼 訓下,可能會立即做出順從的意願,表面承認其錯誤,但適得其反,內心總是 不樂意的。應該留給學生一個思考正誤的時間。使其從內心對自己的行爲作出 判斷。正確的批評,應該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使其從內 心得出自己行爲的錯誤,從而避免從犯類似的錯誤。同時,應注意場合,在教 室當衆批評學生,會讓學生覺得沒面子,下不了臺,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辦公 室批評學生,面對衆多教師,會給學生造成緊張情緒,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在巧妙設疑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提出問題,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就承擔着授業、解惑的責任了。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通過引導,激勵學生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當學生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要鼓勵學生質疑,向教師提問題,要學要問,學問學問,有問纔有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質疑和學生提問,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會增強教學效果。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自身的認識情況,通過質疑來讓學生思考問題,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恰恰是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謂方法和學習需求,解決好這些問題正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教育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程序,引導學生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把握好教材的內容。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師教學要善於設疑,巧妙設疑,要聯繫學生實際,去啓發喚醒,鼓勵學生參與質疑,幫助學生分析,觀察想象,還要抓住時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爲此我設計“出謀劃策”、“我的地盤,我做主”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

由於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考得比較靈活,所以在教完本課的知識點時我會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默記。但有的初中生仍不減好動、愛玩的特性,好勝心、自尊心也強,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意志力強的同學,能自覺主動地去記、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學則不專心,記不住。我便採取一系列活潑有趣的遊戲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感興趣,願意去背。一會兒我點名讓學生回答;一會兒我讓會的同學提問別的同學,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緊張而愉快地教學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思維訓練爲主線”的原則。此外,我還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爲單位,採取點名回答、舉手回答、搶答等方法,展開競賽,同學們踊躍參加,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 ”就是這個道理。在教案書寫和課件的製作中,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課後對教案和課件,我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教學“病理”的對策。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和總結,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總之,我的課堂教學課通過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2

《鳥語》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記述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字裏行間都充滿着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上《鳥語》這一課,孩子們是喜歡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經歷着“我”的經歷,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們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體會到深深的人鳥情,是我所注重的。

要體會人鳥情,那就要體會什麼叫好朋友。扣住主線——“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啓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閱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爲主線展開學習。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正是快樂的體現;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它們正展示着自己所具有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上課前我先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穀鳥的叫聲配以圖片一一放給學生聽、看,讓學生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引出公冶長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爲通曉鳥語的人。 我覺得創設情境很重要。讓學生處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學生才能身臨其境,與文本更接近。聽鳥鳴,學生平時在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過,如果此時我一味要求學生想象鳥的叫聲,學生也許因無法想象而進入思維的低谷。此時藉助多媒體設計一個活生生的場面,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情景中聯繫文本的語境想象鳥語,我想這一次是學生有意識地聽,是聽得最認真的一次。它把學生與大自然的距離拉近了。接着,我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

其間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我提問:那麼,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啓示呢?(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爲一體,一舉兩得)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裏,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裏忙碌的貓頭鷹那裏,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爲樹治病的啄木鳥那裏,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從海面的清潔師海鷗那裏,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從努力起飛的雛鷹那裏,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從拼命保護孩子的母雞那裏,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從善於捉蟲的啄木鳥那裏,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3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力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承認學生在思維與表達上有差異。首先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複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所以當我提出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先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讓他們考慮幾分鐘後舉手回答……

這樣避免反應慢的還沒有想到而反應快的已經說出答案。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產生他們創新的慾望,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4

《月光曲》這篇課文的內容是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它既是一篇優美的語言作品,又是一則生動的故事,所以我採用讓學生講故事的辦法,先給學生一個整體上的感性認識。

這一節課的重點是《月光曲》的創作過程,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部分,反讀,探究讀,並在此基礎分清課文中的現實事物與聯想,重視學生對一些優美詞句的積累,如清幽的月光,微弱的燭光等。

當然這堂課也有幾個不足的地方:一是課上學生髮言的面不夠廣,我不自覺地過多關注優等生,教師跟中等生的互動有所侷限。二是學生的一些見解仍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如何落實“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仍是我以後教學的一個側重點。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5

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啓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髮展性學力,兼顧創造性學力的培養,並發展學生喜歡化學、讚賞化學的個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可以發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教師課堂課後的教學反思6

教師應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先應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以學生爲主,以老師爲輔,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中有些做法卻和這種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學中往往存在着這樣兩種現象:一種現象體現的是虛假的主體性或膚淺的主體性。

比如在語文課上,老師爲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帶着問題大聲讀課文,實際上學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表面上熱熱鬧鬧,而根本沒有思考問題,因爲只有默讀才能真正思考問題,這種主體的實質就是假的——根本沒有思維活動的參與,或者由於老師提的問題太淺,學生根本無需過多思考,只好裝模作樣地讀課文,實際上學生只在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表面徘徊,根本沒有語言水平和思維水平的提高,那這種主體就是膚淺的。另一種現象體現的是脆弱的主體性。教師爲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氛圍,採用獎罰的方法(如小紅花、罰站或批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小手如林,躍躍欲試,想一想,學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的和諧熱鬧並不是來自於知識本身的興趣,而是在教師獎罰下所獲得的一種暫時的滿足感和壓力感,既然是暫時,就不具有長期性,最終肯定會夭折。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主體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自主、合作、主動、互動。

比如在教學《梯形的認識》,教師首先從學生出發,讓學生觀察後自己概括梯形的定義,學生由於思維不嚴密,這樣概括: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圖形叫梯形。顯然,這個定義不準確,教師不急於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學,你們有什麼發現?”學生經過觀察後修改: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這個定義仍然不嚴密,教師這時巧妙引導,發揮了主導作用,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圖形是不是梯形,爲什麼?”這樣學生經過觀察比較發現,最終得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這樣學生經過觀察比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區別,同時又明確了梯形定義中的兩個重要知識點(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和四邊形)爲判定梯形做好了鋪墊。

顯然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育思想,種主體性的發揮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在這種前提下,要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還應該採取一些具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