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心聲》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語文《心聲》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心聲》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心聲》教學反思1

今天上了《心聲》一文,一些學生對文中的人物程老師頗有微詞,認爲她弄虛作假,不能體察學生的心情,一廂情願的安排她心目中的好學生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結果險些把事情搞砸了,要不是李京京及時“救駕”,她還不知要怎麼下臺階呢。我覺得他們說得的確有理。程老師的做法確不可取。

正常課也好,公開課也罷,還是原汁原味的好。爲啥要作假呢?雖然她的用心是好的——爲了學校的榮譽,但她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也在無意中給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程老師的做法我們當引以爲戒,不可效仿!老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就要親近學生,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尤其是對學困生更要倍加關懷愛護,不嫌棄他們,才能贏得所有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心聲》教學反思2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深有體會:它不僅是一篇小說,更是一篇用文學的筆法寫成的教育論文,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以啓示,給語文教學以啓示。

第一:要以學生爲主體。作爲教師,我們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不應有好壞之分。常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作爲老師應該尊重、關心、相信每一位學生,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教學中不宜弄虛作假,不管是給誰聽,都應是最真實的。常在各種公開課上看到,學生回答問題時,答案非常準確,簡直是標準答案,讓每個老師都驚歎這學生素質真高;以及回答問題時就那麼幾個人,在朗讀時,久經訓練的聲情並茂的齊讀,還有一堂課下來,看着學生仍是很乾淨的書頁,讓我感到現在很多公開課都變味了,這都是爲了出新片面追求課堂的表演性,忘了語文課爲何物。用一些令人炫目的“花招”代替了腳踏實地的語文訓練。這樣的“表演”學生反感,對語文教學無益。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只有真的,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只有真的,才能讓學生受益。作爲公開課,應是一種教學思想的體現;應是一種課堂實踐的引領;應是一種教學藝術的創新;應該是高效優質的課堂。

第三:課堂上要民主。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學生敢想、敢說,願意想、願意說。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爲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願我們在教學中更多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更好地改進教學,使之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心聲》教學反思3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在一種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寬鬆,樂意進取、樂意參與,情緒很高亢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就是說,學習方式轉變首先要考察的內容,就是課堂的教育氛圍、環境:學生是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學習的?教師會設計什麼樣的教學情景,設計什麼樣的課堂氛圍?

進一步來說,新課程課堂該有什麼樣的教育氛圍?學生要什麼樣的學習狀態?我覺得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學生要自由。我們要求課堂要有規範,要有紀律,但是課堂規範和課堂紀律最核心的實質與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謂自由就是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心理,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無拘無束,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第二,要有寬鬆的氛圍。所謂寬鬆,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說錯話,說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日本的一所小學流行一種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爲“教室就是讓孩子出差錯的地方”。在日本,離開了學校你就不能犯錯誤,但是學生在學校是允許犯錯誤的。我個人的理解,犯錯誤就是讓學生打開心窗,把他心裏想到的、碰到的經驗和體會充分地表露出來,一時我們的教學真正進入孩子的心理。我們的課程,如果不能夠將孩子的經驗、孩子的認識真正整合起來,那麼孩子的經驗就無法完成再構,形成新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第三,就是民主。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像這節課上,我寫錯了一個字,學生立即給我主動的指了出來,這點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它已經成爲習慣,再這樣既寬鬆、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圍之下,學生纔敢於指出老師的過錯,這也正說明了學生處於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之中。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說,願意想、願意說。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轉變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方法的轉變。

學習方法轉變的關鍵是提升學生學習的本質,解決的是怎麼學的問題。比如說朗讀,可以有學生自由讀,教師領讀,全班齊讀;還有對課文的分析,怎麼理解等等。像教讀《心聲》這篇文章,主要通過“閱讀——解讀——拓展”幾個環節,第一是理解性的讀,把課文讀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課文中有可爭論的東西挖掘出來進行探究,因此需要設計有思考深度的問題,但又不能過多,防止出現“蜻蜓點水”,分析布頭,加講解不透的問題。因爲此前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是理解性的,學生的整體感知大都一樣,現在學生就要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個性化的理解,這正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思考進行解讀。當然這節課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文章中李京京現象透視出來的有關教育的深層問題。但不管怎樣,新課堂教學一定要秉承新課程理念中一切以發展爲本的精神,一切以學生爲本的理念,就是說教學的所有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願我們教師能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心聲》教學反思4

每個人活在人世,最渴望的便是得到別人的瞭解。如能得到一兩個人讀懂自己的心聲,那邊是高山流水般的難得,知己難求啊!

李京京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以前的他十分平凡,甚至是一粒塵埃,引不起任何人的關注。所以程老師對他是不喜歡的,是看不起的。然而,從萬卡進入他的世界,李京京就開始成長了,他因爲萬卡和自己相似而成長,他因爲要訴說自己的心聲而成長。當李京京執着地用生命在朗誦講義的時候,萬卡已經改變了這個平凡的不惹人注意的京京。當李京京在一次又一次的遭拒絕之後,他屹立不倒的那隻手就是他想訴說的心聲。李京京堅持不懈地渴望朗讀,學生說他是打不死的小強。是的,小強最後取勝了。

孩子們對於這個同齡的京京是存在好感的。他們各抒己見,在李京京身上學到的可貴的品質。當孩子們舉起一雙手渴望被傾聽的手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十個二十個李京京。孩子們因爲認識了京京也成長了。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學習,思考自己的做事了。

最後我想聽聽孩子們自己的心聲。我才發現,孩子們的要求真的不多,就是希望多點課外活動,少點應試壓力。他們只是孩子,他們應該享受自己的時光。

以後,我要做一個勇敢訴心聲的人,一個樂於聽心聲的人。

《心聲》教學反思5

作爲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將在學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給學生一個冷眼,收穫的將是無數個輕蔑;你給學生一張笑臉,收穫的將是無數個尊敬。

上這樣一節課的本身,對我們就是一次挑戰和考驗,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拿任課教師與“程老師”作比較。但當自己聆聽學生們對人物的.理解時,我爲自己的狹隘感到羞愧。無論是平日裏怎樣淘氣、怎樣的不願學習的學生,對他們心目中的老師都是寬容的,這種寬容不帶有任何的附加條件,使教育者本身也深受教育。但是,與此同時我清醒地感覺到:他們對教師的尊敬不再是永久的,他們已經有能力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職業道德作出較爲公正的判斷,緊緊依靠威嚴是不能讓學生永遠臣服的。特別是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們只有推倒心中那堵已並不牢實的“師道尊嚴”的籬笆,給每個學生以寬容和愛,才能真正讓師生成爲一對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語)

我節選的這一教學環節是對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師對學生的意外之言、不期之語能靈活應變,從不同思路予以肯定和指正。在對“心聲”多重含義的挖掘中,教者循循善誘,適時點撥,使學生思維清晰化,大有撥雲見日,水到渠成之感。教學中,注重學生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的雄辯恰恰說明平日功夫之深,可謂百花齊放。

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成的環節,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另外,對文本的解讀一定要深刻,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課堂生成,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心聲》教學反思6

“中央臺有個叫“面對面“的訪談類節目,很受歡迎。今天我們在這裏也模擬一個權且叫做“師生面對面”的活動,請大家送給程老師一些真心話,表達一下你們的心聲,大家願意嗎?先想一想,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爲什麼”,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人或事物,並客觀加以評價,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中,促進了健康師生關係的形成。

就這樣,學生在輕鬆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參與,有了收穫而且得到了不少人生啓迪。上了這樣一節課,本身對自己就是一次挑戰和考驗,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拿任課教師與“程老師”作比較。但當自己聆聽學生們對文中人物的進一步理解時,我深感學生的思維潛力是廣闊的,尚待我們作爲教師的來開發;藉助於學生對文中程老師的態度,我作爲教育工作者,深受啓發,對照自身發現了很多不足,亦覺受益匪淺。

《心聲》教學反思7

反思這堂課備課和教學過程,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學生讀文本的時間還略顯不夠,指導學生“朗讀心聲”還不夠深入,學生合作探究方式的運用還有形式主義之嫌等等。即便如此,這次送教的經歷讓我開闊了語文教學的視野,增長了對語文教育和課堂的理解。因爲,只有更深地去研讀教材,立足學生,以生爲本,就能讀出教材中更多的“聲音”,語文課堂自然而然地散發出更多的“語文味”!我想,這也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傳達的聲音。

《心聲》教學反思8

美點尋蹤環節,我引領學生髮現語言美和人情美,語言美主要從修辭和精彩的用詞角度挖掘。如“琅琅的讀書聲從後面追了上來”中“追”字之妙,擬聲詞“叭嗒”的表達效果;人情美尋蹤重點研讀回憶爺爺給李京京講故事及和妮兒摘桑果吃的畫面,感受親情和質樸的友情。並且適時齊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評價人物時,採取多層次評析,指出人物的優缺點,並從文中找出有力的依據,讓學生迴歸文本。一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髮現了李京京的膽小自卑,“嚥了一口唾沫”的細節被他發現,我及時表揚,坐下後我發現他的眼神裏寫滿了喜悅。

課接近尾聲時,一些學生意猶未盡,我的內心也滿是喜悅。一個有智慧的語文教師,就像是一個優秀的導演,總會給學生設計一些精彩,創設特別的情境,入境,入戲。成爲有智慧的教師,是我努力的方向。

《心聲》教學反思9

我的這節公開課授課的內容爲黃蓓佳的《心聲》,目的是讓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深刻意義。學習本文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質。我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然後按照我下發的學案,先自主學習,而後小組合作研學,交流討論,討論後由小組選代表展示他們的答案。對於閱讀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各小組自行解決,屬於共同的問題,由我來負責解決。課堂上,同學們你查我找,相互討論,即使學科底子薄弱的學生湊到一起說說。在理解“心聲”的深刻意義這一環節,部分學生完成起來稍有費勁,我就讓他們主動請教其他同學。最後,我進行總結並指導學生反饋。我的疑惑是如何能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照顧好學生的差異兼顧整體和部分,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自我評價:

合作的價值應該是要建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平等互助、教學相長”的師生合作關係,尋求更好地學生與學生的影響方式,在學習內容不拘泥於課本的情況下,促進學生在智力、道德、心理上的發展。在課堂上,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得學生取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在“案例”中,我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績效考覈”影響,總覺得通過教學直接看到學生知識方面的提升,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理解課堂合作學習態度。

首先,尊重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方能贏得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意識。事實上,我通過“快速閱讀”及“提示性的問題”爲學生的

有效合作進行了導引。我還依據學生情況,將合作梯度展開,允許他們相互請教,讓學生在他們自己的高度上都能摘到想要的桃子。“小組選出代表展示成果”激發了小組成員的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進而帶動和感染學生。

其次,不要使得合作的形式化。約翰遜兄弟認爲,教師“不能只是把學生放在一起,然後告訴他們要合作”,這樣的話,學生可能會盲目地、無序地“參與”,甚至會由於害怕出錯而出現尷尬的“獨角戲”。我在案例中“屬於共同的問題,由我來負責解決”及“進行總結並指導學生反饋”就是恰當地介入。所以,教師要更好地當好諮詢師,要放下教師的架子來積極地參與並針對性地告知並和學生一起享受其過程,讓學生知道老師是和學生一夥的。

再則,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合作學習。不要眼睛就盯在學科的知識層面,更不要專門盯着幾個所謂的好學生,那樣就窄化了合作學習的概念。我在“案例中的疑惑”只是實施過程中的一位傳統教學中走出的心聲。拿破崙。希爾曾說過“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協助與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

《心聲》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兒童小說,通過李京京的故事,反映的就是如今的學校生活。更影射了當前社會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全文故事情節簡單,語言淺顯易懂;小說所敘述的“上公開課”和像李京京那樣的學生,學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觸。

教學本文,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繫現實生活的有關現象,進行深入理性的思考,而不能就文論文。

本文是自讀篇目,採用洋思“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教過此文獲得以下啓示:

1、課堂上學生還是不夠活躍,不能暢所欲言,總是有所顧忌。例如“你們對上公開課有怎樣的感受和認識呢?大膽的說出來”一環節,一部分學生有顧忌,不好意思說出真實的想法。像此類極富有時代氣息的文章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無論是正面的、負面的、讚揚的或者提意見的,都可以讓學生談。教師不必做結論,如果某些問題自己有比較成熟的看法,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要營造一種自由發表意見的寬鬆氣氛。

2、對於此類文章不必要面面俱到。在瀏覽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從幾方面把握即可,如:①快速瀏覽全文,勾畫標示主要角色、主要事件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的語句。②自己概述故事。瀏覽時着重考慮以下幾點:a、這個故事主要寫哪個人?b、這個故事敘述了什麼事?

重點應在感悟小說人物形象上,如:萬卡的故事爲什麼讓京京感動?你喜歡小說中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嗎?

3、要敢於大膽地拓展,適當地引導學生質疑。如:文中對程老師這一人物着墨不多,但性格鮮明,請你就她安排公開課的一系列表現談談你的看法;探究文題取名“心聲”的含義。

4、教學中要多聯繫生活,敢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像通過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小說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種現象,你想說些什麼?

這篇小說雖然只是寫了一堂公開課前後發生的事情,卻觸及教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某些方面。作爲教育工作者,要正視這些問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更應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無論什麼樣的學生都要同等對待,一視同仁,給他們同樣的愛。更應與社會一道,主動地投入改革的行列。他的成功留給我們很多思考,正如小說結尾那

種淡淡的安慰和淡淡的牽掛。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首詩,值得我們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