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

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 篇1

《音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轉變教學方法的今天,應該讓學生在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着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整個教學環節清晰,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以突出音樂故事創設音樂氛圍貫穿於整個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效果。

1、精選教法、注重學法

《讓兒童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我們學校音樂教研課題,兒童音樂劇涉及音樂、舞蹈、文學、戲劇、表演、美術、等多個領域、是多個藝術學科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就是採用了這種全新的授課方式,通過講故事——編創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樂劇表演這一主線展開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劇,願意表演音樂劇,從而進行音樂劇的創作。

在學法的設計上我主要採用語言引趣、故事導趣,創編拓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我創編故事,自我學唱歌曲,自我製作道具,自我編排表演,並通過觀察從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尋音樂劇的創作素材,在參與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整堂課中做孩子的引路人,與他們同創作,同表演、同歡樂。師生互動,讓音樂歡樂的氛圍感染每一個人。

2、整堂課運用了情境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運用,給學生豐富直觀的視覺效果,突出了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也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並能夠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爲課堂創設了一個自由、輕鬆、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認識、體驗和創造音樂。

3、分散難點,由淺入深學習歌譜

從選擇與蝸牛爬行相符合節奏入手,邊聽歌曲邊進行擊拍,即是節奏練習又使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歌譜學唱之前,老師從切分音符作爲切入點,練習本課歌曲重點節奏,再進行樂句的視唱比較,這樣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4、創編音樂劇,使學生音樂創造力得到培養。

兒童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授課方式的大膽轉變,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徹底從課堂中解放了自我,和學生同快樂,同創作、同表演。爲學生創設了展示自我的廣闊空間。讓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一種全面培養學生技能的有效形式,本節課就是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活動中,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創編,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伴奏、演唱與表演,孩子們邊聽着音樂、唱着歌兒、邊自由地舞動,全身心地融入到音樂情緒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他們如臨其境,切身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這樣,孩子們心理得到滿足,個性得到了發展了,情感也充分表達出來了,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 篇2

音樂的課堂教學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其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如我在教《蝸牛與黃鸝鳥》這一課,這是小學二年級的歌曲,它刻畫了一幅黃鸝鳥在樹上嘲笑蝸牛的畫面。在學會歌曲後,我和往常一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根據樂曲中的蝸牛與黃鸝鳥形象一起進行表演,隨着輕輕的樂曲聲響起,同學們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來,喜歡跳舞的同學,紛紛展現出了或優美,或活潑的舞姿。正當我爲學生們的表現高興時,“轟-轟轟”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入了大家的耳膜,“怎麼回事?”“老師,吳家成又來搗亂了!”有學生忿忿地喊道。(吳家成是205班最頑皮的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而且喜歡搞破壞。

在我剛接任這個班級時,班主任就向我提醒過他,平時的音樂課我都特別留意他)我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只見吳家成扭動着腰肢,一副張牙舞爪的樣子,我看了有些惱,很想制止他,而腦中的教育觀提醒我,發火是不明智的,我再看他的動作挺像狗熊的形象,於是靈機一動,微笑着對他說:吳家成你在表演狗熊嗎?”

他以爲我要批評他,歪着腦袋低着頭不吭聲,眼睛卻偷偷地往我瞧,同學們都靜靜地注視着我們,看我怎麼做,我笑着對跳舞組的同學說:“蝸牛與黃鸝鳥,原來你們請了狗熊來當評委了,下面我們請評委先生說說:“蝸牛與黃鸝鳥,我們該學習誰呢?”同學們一愣,想好了都紛紛舉手,只見他搔搔腦門說:“蝸牛,”“爲什麼呢?”這時候,同學們的興致上來了,說我們要學蝸牛“笨鳥先飛”要學蝸牛“持之以恆,不氣餒“的精神。接着我就告訴他們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們做作業的做事情的動作特別慢。但如果也能想歌曲裏的蝸牛一樣,他們肯定會取得成功的。之後讓孩子們把這些話編成了歌曲中的第三段歌詞。心想:這不是很好的二度創作嗎?當然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適時的進行調整教學內容,從而進行生成教學。

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 篇3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兒童歌曲。孩子們聽到音樂臉上馬上就洋溢着活潑的神情……

這首歌的教學相對比較容易,孩子們接受的很快。

這首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像講故事一樣,把歌曲生動的唱出來。

所以我用講故事來作爲本課的導入,先讓學生聽蝸牛與黃鸝鳥之間發生什麼故事,再由一個學生生動的把故事講出來,以此來激發其他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唱的部分,唱會不難,就是有幾個字“萄、鸝”,最後一句的“要、我”偶爾唱不準,還有第二段的歌詞不容易記牢,其他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在情緒的`把握上,學生表現力部夠,歌曲演唱的有些呆板,我就採用了,師生互動分別扮演蝸牛與黃鸝鳥的角色,一遍一遍的表演唱,效果很好。後來在學生單獨上臺表演的部分,學生也能發自內心的加上動作表演,非常生動、形象。

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反思 篇4

在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根據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遊戲爲興趣的特點,在上課前,我把學生分成蝸牛隊和黃鸝鳥隊來展開聽音視唱的音樂遊戲競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聽音排序

聽音遊戲開始了,蝸牛隊和黃鸝鳥隊在隊長的帶領下各選派出兩名同學參加比賽。每人頭上戴一個音符頭飾,隨意站成一隊。教師先給一個標準音,然後按照樂句中音符出現的先後順序分別彈奏出來,戴頭飾的同學則按照師彈奏的順序從新排成一隊。教師分別彈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頭飾的同學們屏住呼吸、側耳傾聽,恐怕自己給隊裏抹黑。很快根據自己的判斷從新站成一隊。教師再彈奏出第二組音符“5、3、2、1”,請另外一組的同學進行比賽。

二、評委評判

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是全班同學。教師只起一個輔助作用。當一個同學聽辨後,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準確的用手勢判斷對錯。遇到有爭議的時候,教師及時補充,給予標準答案。凡是判斷正確的隊能夠獲得一個小獎盃,於是歡呼聲一片。教室裏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看的出來,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學習非常感興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爲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