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曲》音樂優秀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瑤族舞曲》音樂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瑤族舞曲》音樂優秀教案

《瑤族舞曲》音樂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對民族音樂感興趣,願意瞭解民族音樂的相關風土人情與文化背景。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創編與表現活動,從中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場境。

3、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生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電腦機房,課件、學生自備自己能演奏的樂器、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

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曲調特點。

教學難點:

能爲全曲分段,分辨各樂段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學:

瑤族風情

課件展示:瑤寨風景、瑤族服飾、瑤族婚俗、瑤族長鼓舞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瑤族的風土人情,瑤族是一個古老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大山爲依靠,趕山、吃飯、逐山而行,世代流動繁衍,是我國少數民族中遷徙最頻繁的一個民族。瑤族主要居住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等130個縣。瑤族有30多種稱謂,主要以頭飾區別劃分支系。訂婚儀式上,瑤族婦女往男方來賓臉上抹泥巴,以圖吉利,他們常常跳長鼓舞進行自娛自樂。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瑤族舞曲》,共同感受和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生活吧!

二、新課教學

1、演唱主題音樂。

學生跟音樂演唱

2、欣賞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思考題:1)全曲分爲幾部分?

2)注意聽剛纔演唱的主題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現?

3)聽完全曲有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瑤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沅同名管絃樂改編的民族管絃樂曲,它展現了瑤族人民歡度節日的動人場面。全曲分爲三部分,屬於帶引子的復三部曲式。

課件展示:

復三部曲式結構圖:ABA

引子||:a:||||:b:||cdcab尾聲

第一部分:引子、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第二部分:主題音樂三、主題音樂四

第三部分: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三、實踐與創作

1、給學生提供大鼓、碰鈴、木魚、響板、鑔等打擊樂器,學生爲《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即興配打擊樂器伴奏,分成四大組,每一組配一段。在配打擊樂器伴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

2、會演奏樂器的同學根據自己所演奏的樂器音色,商量好選一段主題音樂進行練習,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當中進行演奏。教師可以選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用琵琶演奏。(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班的不同情況進行指導)第一組:引子第二組: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第三組:第一部分第二主題

第四組:第二部分主題

再現部分在老師的指導下配打擊樂器伴奏。

3、合奏《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

師:同學們,長鼓舞是瑤族常跳的一種自娛性的舞蹈,今天我們也隨着《瑤族族舞曲》一起走進歡樂的瑤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按復三部曲式結構演奏《瑤族舞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會演奏樂器或沒有拿到打擊樂器的同學,可以用手拉成一個圈或者是即興創編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藉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着豐富的表現力,在表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裏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瞭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瑤族舞曲》音樂優秀教案2

課題:欣賞課《瑤族舞曲》

年級:四年級

重難點:在欣賞中引導同學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示力,使同學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發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學:

複習學過的幾種速度標誌;

2.讓同學聽辨三個音樂片段的速度(採用《瑤族舞曲》裏的三個主題旋律);

3.引入並提出問題:剛纔欣賞的三個音樂片段是我們今天準備欣賞的民族管絃樂合奏《瑤族舞曲》裏的三個音樂主題,同學們是否能在樂曲中聽到這三個主題並分別用手勢指出它是我們剛纔聽辨的第幾個音樂片段呢?

二、初聽,同學在聽的過程中,邊用手勢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復聽,出示掛圖,提出問題:

瑤族是我國西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編的描寫瑤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就是以瑤族的民間歌曲爲素材的,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傾聽音樂並想象一下,樂曲描繪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唱歌跳舞)?表達瑤族人民怎樣的心情(幸福歡樂)?你是從樂曲的哪些特點中得到這樣的感知的(節奏感強、旋律歡快……)?聽完後,同學們可以和旁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再回答老師的'問題;

2.復聽後,請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細聽三個主題

引入:剛纔,我們已經初步地感受了三個主題旋律,接下來,我們進一步來欣賞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局部之第一主題

1)、先聽一聽第一局部的第一主題,請同學們注意一下,第一主題出現了幾次(3次)?每次出現時在什麼方面(樂器的音色和力度)有變化?假如把第一主題的第一次出現表示的是一位美麗姑娘的翩翩舞姿,那麼,再次出現時多種樂器的齊奏和力度的漸強,又表示了什麼情景呢(越來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局部第一主題,讓同學跟着哼唱旋律。

2.第一局部之第二主題

1)、接下來,我們聽一聽第一局部的第二主題,請同學們注意一下,這個主題共出現了三次,三次在音調的高低上有什麼變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樂曲(快速、粗獷豪放)的情緒和第一主題比較有什麼不同?假如第一主題表示的是姑娘們在跳舞,那麼,第二主題表示的又是什麼呢(小夥子們雙手猛擊着長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盡情歡舞)?

2)、播放第一局部第二主題,讓同學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局部主題

1)、第二局部的主題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較弱)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請同學們認真感受它都有怎樣的變化並說一說。第二局部相對於第一局部的熱烈歡快,旋律變得比較(平穩),就象人們在親切地交談。

2)、播放第二局部主題,讓同學跟着哼唱旋律。

五、再次復聽全曲

剛纔,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樂曲的三個主題,這首樂曲是由三個局部組成的,樂曲的第三局部基本上重複了第一局部,下面,讓我們完整地再次復聽全曲,並聽聽樂曲的哪個局部最優美抒情(第二局部),高潮是出在哪一局部(第三局部)?在本次欣賞中可提示同學樂曲中漸快、漸慢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身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藉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示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扮演形式有着豐富的表示力,在表示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裏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瞭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瑤族舞曲》音樂優秀教案3

教材分析:

管絃樂合奏《瑤族舞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們置身於音樂的天地中去認識音樂、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用音樂教育來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音樂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好的弘揚民族文化。

學情分析: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樂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思維,感受《瑤族舞曲》速度、力度特點、感受樂曲情緒,就成了本課的重點,而記憶樂曲的旋律,引領學生作出對節選部分的樂曲的正確分析便成了本課的難點。課前我佈置給學生作業收集相關的瑤族資料,並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整理,並大膽的利用網絡教室與學生共同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爲第二時的欣賞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計算機”音樂課。激發了她們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學習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本土音樂文化,初步瞭解長鼓、《瑤族舞曲》的創作背景等相關的知識。

過程和方法: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和熟悉樂曲的主題,掌握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節奏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感受《瑤族舞曲》速度、力度特點、感受樂曲情緒

教學難點:

掌握瑤族舞曲的節奏及音樂風格特點。分析作品內部的主題變化發展。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室、PPT

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言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彙報本組收集的資料,並向大家簡單的介紹。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網絡教室利用白板製作課件並演示。

(百度圖片瑤族服飾)設計意圖、依據: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動手能力。

2.教師將自己製作的瑤族風光片展示給學生,通過語言介紹,瞭解“盤王”、“長鼓”等關鍵詞,爲欣賞教學打好鋪墊。

開發網絡資源,將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料利用軟件製作成走進瑤家山寨的段短片,讓學生着重更瞭解與瑤族舞曲相關的內容。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

設計意圖、依據:

利用姐妹藝術“有聲的文字——語言”。讓學生更直觀自然地瞭解了關鍵詞,盤王、長鼓、長鼓舞等。

二.學習新知

1.好看的風光,好聽的樂曲,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非常有特點,被喻爲“有音無影”。也就是根據動聽的音樂聯想出舞蹈的場景。那麼如此美妙動聽的旋律又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學生帶着疑問,欣賞視頻介紹瑤族舞曲的創作背景及曲作家劉鐵山的短片。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上網收集下載的中央電視臺主持走訪曲作者劉鐵山的視頻短片。

設計意圖、依據:藉助於視頻短片的記者採訪,讓學生直觀的瞭解了樂曲的創作背景,以情激趣,豐富了對音樂的理解。

2.再次聆聽:分段聆聽並隨着音樂做該主題主奏樂器的演奏動作,學生感受、體驗樂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感。並自覺完成p11頁課後習題。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藉助於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依據:提高學生記憶旋律的有效性。

三.鞏固練習

1.拓展延伸:把課內外有機融合,拓寬學習渠道,提升課堂立意,播放其他形式的瑤族舞曲並和同學們一起觀看。爲學生介紹新稻子演唱組的成長經歷,並播放在青歌賽上演唱的《瑤族舞曲》改變的歌曲。學生與教師共同欣賞其他形式的瑤族舞曲並和老師一起觀看。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充分利用網絡優秀資源,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設計意圖、依據:旨在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感情,也爲使學生能夠永久喜歡上聽覺這門藝術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美好心願。

2.達標檢測:

①《瑤族舞曲》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樂曲?創作於哪一年?曲作者是誰?

②說出三個以上少數民族的特色樂器。

③《瑤族舞曲》的曲式結構?由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都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④請你聽聽現在播放的樂曲是《瑤族舞曲》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怎樣的情緒?

形成性評價:

1.關於測試問卷,學生對樂器的名稱和音色回答的不是很好,這也是我最需要充電的環節,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從這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

2.由於五年級的學生的心理因素吧,和低年級的同學比較,都很不情願到前面進行參與表演,但是對於網絡課卻格外的喜歡,特別是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大膽的採用了學校的網絡教室,學生們在機房上音樂課還是第一次,課堂上的表現都很興奮,從收集、整理到製作課件,都興致盎然。

板書設計:

1.小組探究 自主活動——學生展示收集的瑤族資料

2.情境導入 瞭解新知——欣賞瑤族風光片、視頻播放,瞭解樂曲創作背景及作曲家。

3.初聽全曲 感受音樂——初步感受聆聽樂曲,小組合作回答問題。

4.分段聆聽 記憶樂曲——認識瑤族長鼓、學習它的基本節奏型

5.再次聆聽 逐步深入——再次整體聽賞,表現創造音樂。

6.拓展延伸 提升課堂——聆聽欣賞瑤族舞曲改編的音樂作品,提升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