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

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2. 培養把垃圾分類放進廢物回收箱的習慣。

3. 合作製作並裝飾可回收垃圾箱,培養合作能力和創造性。

4.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事先在小塑料瓶上貼上五官和手腳。

2. 媽媽和男孩手偶。

3. 風車。

4. 大紙箱。

5. 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1. 老師出示小塑料瓶、媽媽和男孩手偶,講故事《小塑料瓶的命運》:

津津喝完果汁,就把空的小塑料瓶扔進了一個垃圾箱,(向幼兒提問:“你喝完果汁後,怎樣處理空塑料瓶?”)

小塑料瓶在垃圾箱裏大聲喊:“錯了,錯了,快救我出來!”

津津媽媽聽見了,就走過去看是怎麼回事。小塑料瓶對媽 媽說:“我還有用呢,可是津津卻把我扔到了‘不可回收垃圾箱’裏了,請把我放進‘可回收垃圾箱’吧!”媽媽說:“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呀!津津,快來把小塑料瓶放進‘可回收垃圾箱’,這樣小塑料瓶就可以被回收,變成有用的東西了。”津津便把小塑料瓶重新放進了“可回收垃圾箱”裏。

小塑料瓶說:“幸好小朋友把我放到“可回收垃圾箱”裏了,否則我就會被送到垃圾處理場,永遠被埋在地底下了。”( 向幼兒提問:“什麼是垃圾處理場?”)

這時候,小塑料瓶看見可回收垃圾箱裏還有許多其他大大小小的瓶子,它們七嘴八舌地正在猜測自己將來會被重新制造成什麼。有的說自己會變成一張地毯,有的說自己會變成滑梯,垃圾箱裏一下子變得十分熱鬧。小塑料瓶心想:“我又會變成什麼呢?”

過了幾天,大大小小的瓶子都被運到一個工廠裏,在那裏重新加工,小朋友,你猜小塑料瓶最後變成了什麼?原來,小塑料瓶變成了津津新買回來的風車!

2. 展示幼兒帶來的廢紙、塑料瓶、鋁罐、充電電池,提議在班上舉行“垃圾分類大行動”,幫助塑料瓶、鋁罐、廢紙、充電電池找個合適的家。請幼兒想想可以用什麼來收集垃圾。

3. 請幼兒分組利用四個大紙箱製作可回收垃圾箱,製作前與幼兒討論:

每個垃圾箱分別用來收集什麼垃圾?

怎樣能讓人明白那是收集什麼垃圾的垃圾箱?

這些垃圾是可回收的,還是不可回收的?什麼樣的標誌表示 “可回收垃圾”?

4. 鼓勵幼兒發揮創意,各組利用不同的美工材料裝飾自己製作的垃圾箱。

5. 請幼兒將帶來的各種物品分類放進自制的垃圾箱裏。

6. 將垃圾箱放在活動室門口,收集幼兒園的各類廢品。本主題結束時,老師可以和幼兒將收集來的各種廢品集中進行處理,如:賣給廢品回收站,或利用一些廢品做手工活動。

活動評價

能與同伴合作製作可回收垃圾箱。

有分類投放各類垃圾的意識和習慣。

能正確地將廢紙、塑料瓶、鋁罐和充電電池分類,並放進分類垃圾箱。

活動建議

向幼兒介紹不同國家和地區處理可回收垃圾的方法,如:在中國香港,社區和路邊都設有不同顏色的廢物回收箱,用來分類收集不同種類的可回收垃圾,其中黃色回收箱收集鋁製飲料罐,藍色回收箱收集廢紙,咖啡色回收箱收集塑料製品,還有專門的回收箱收集廢舊的充電電池。

要特別注意幼兒的衛生和安全。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準備

課件,廢舊垃圾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垃圾與生活的關係。

1、出示地球媽媽圖片。

師:今天,老師把地球媽媽請來了,你們看,她怎麼了?

師:她爲什麼這麼傷心?

2、瞭解垃圾及垃圾與我們生活的.的關係。

師:你認識這些垃圾嗎?是什麼垃圾?

師: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講衛生,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得怎麼樣?

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減少垃圾或處理垃圾?

二、垃圾分類

師:剛剛,地球媽媽請小朋友把垃圾扔進了一個垃圾箱裏,覺得太亂了,想請你們分分類,好嗎?

師:老師這裏有3個垃圾桶,表示什麼意思呢?

讓幼兒自己探索各種垃圾的分類。

看視頻,聽清潔小博士進行介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質。然後進行檢查剛剛幼兒分的垃圾。

師:根據剛剛學的小本領在分一次,這次可不能錯嘍。

再一次檢查

三、結尾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還有有害物質的小本領,現在我們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進行一次分類吧!

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3

活動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瞭解垃圾的分類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垃圾的簡單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難點: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物質準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像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提問:什麼是垃圾環衛工人爲什麼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爲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 (學習詞:有機垃圾)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像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像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污染環境,造成白色污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像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學習詞:可回收垃圾)

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請幼兒設計有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誌。

2.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找一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一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課時是主題活動――垃圾中的第三個活動,在此之前已經做過了兩個實驗,所以本課時是整個主題活動的總結,重點內容的提煉。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通過看錄像回憶實驗過程、結果和做實驗來完成。這主要是考慮到幼兒瞭解事物的直觀性,同時考慮到幼兒對看錄像和做實驗的極大興趣,曾經有好幾個幼兒來問我什麼時候能看看實驗錄像。直觀形象的錄像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能對內容產生極大的關注,同時,實驗的操作性、實踐性很強,能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獲得有關垃圾的常識。本課時的側重點在於認知和技能,主要是讓幼兒瞭解垃圾的不同特性,從而學會垃圾分類。

二、效果分析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對前兩個實驗活動做出了總結,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瞭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像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誌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垃圾分類實踐教育活動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誌,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並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誌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裏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並瞭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繫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誌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並說出師大院子裏有哪些類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誌的圖片(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爲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裏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餘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誌。

(1)利用牆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餘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餘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麼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誌。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誌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麼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餘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誌。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誌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着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誌後,玩垃圾分類小遊戲。

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捨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捨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裏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誌的桶裏。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裏,在生活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