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教案設計

一、看古詩、猜人物

和端午[宋]張耒(lěi)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jǜ)能還。

國亡身殞(yǔn)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古詩和我國曆史上哪一位著名的人物有關?誰能來介紹一下這個人物。(知道他是怎樣死的嗎?)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二、說習俗

我們的那一個傳統節日就是爲了紀念屈原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說一說(看圖片)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三、讀文本

今天呢,我們就隨着汪曾祺,這位有着濃濃鄉情,帶着芬芳鄉土氣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們家鄉的端午風俗,去看一看他們小時候在端午節吃什麼,玩什麼。(板書課題:端午的鴨蛋——汪曾祺)

看題目、猜內容。猜一猜,作者在文章中寫了什麼內容?

(然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詞寫到黑板上,一會我們共同來解決。)

四、析內容

端午的鴨蛋:共寫了三部分內容: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分小組討論:每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圖鴨蛋

介紹這些習俗與後文的鴨蛋有關係嗎?

爲介紹鴨蛋預設背景(引出)

名聲久遠(問起籍貫會肅然起敬上海店裏會特別標明雙黃鴨蛋會成批輸出)

質細而油多蛋白而柔嫩(引袁枚文作證以北京鴨蛋相比)

曾經滄海難爲水與有榮焉

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的故事。有人認爲,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談談你的理解。

認爲是贅筆者,是爲了文章結構嚴謹,這對中學生大有必要。

認爲“自然、隨意”者,是讚賞作者閒適自由的風格,也有道理

文章的題目爲“端午的鴨蛋”,課文先從端午的風俗談起,從各地均有的風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寫到家鄉獨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再寫到“十二紅”。七種風俗,娓娓道來,精彩紛呈,顯現了鄉土生活的多姿多彩。吃“十二紅”,鴨蛋就是其中的一種,進而引出家鄉的特產--高郵鴨蛋。鴨蛋的名聲、鴨蛋的特點、最後涉及正題,寫端午的鴨蛋,掛鴨蛋絡子、打絡子、挑鴨蛋、裝鴨蛋、掛絡子、吃鴨蛋、玩蛋殼、聯想到囊螢映雪的故事。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對逝去的風俗的懷念。濃墨重彩地描繪“端午”的氣氛,爲文章主體“鴨蛋”預設合理的背景,寫“端午的鴨蛋”自然水到渠成。

小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鴨蛋,多麼富有童真和童趣,家鄉的鴨蛋在孩子們的手中發揮了最極致的價值!汪曾祺先生就是這樣,善於在平淡生活中發現情趣,找尋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也是他散文的魅力所在。着眼於“小場景”、“小敘事”,着力寫凡人小事,併成爲這種審美情趣的傑出代表。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出生活的真趣和成長的快樂。因爲快樂無小事。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隨意聊天,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文風閒適自由,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中體現了整體的嚴謹與和諧。

汪曾祺的文章在結構上的閒適自由,語言也別有特色,下面我們重點探究他的語言藝術,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五、品語言

汪曾祺曾經說:我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

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於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一)

“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蛋,在作者筆下居然寫得如此別具一格。可見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語言雖平淡,而細品之下確實有味。

口語色彩濃厚平淡有味

請再找出幾個有口語色彩的句子

1、“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

2、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

3、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

4、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5、“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

6、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樸素的大白話信口而出,樸實自然,讓人倍感親切。

(二)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爲別處所不及。

作者運用了古漢語,使文章顯得典雅,同時作者寫出了了高郵鹹鴨蛋與衆不同的特點,讓人一讀,就忍不住想飛到高郵去品嚐這人間美味

古漢語的點綴樸素典雅

請再找出幾個有文言色彩的句子

1、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過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2、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3、只是切開之後,裏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

“文(言)白(話)夾雜”,增添了“淡淡的幽默”。

(三)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着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作者寫了鴨蛋的吃法,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尤其是一個“吱”字,形象地寫出了吃鴨蛋的動感和快感。

運用語言造型動感傳神

(四)

1、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着吃。

2、端午的鴨蛋,新醃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這兩句,融入方言,帶有較爲鮮明的地方色彩。

運用適當方言有地方特色

朗讀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六、話佳節

除了端午節外,你還知道哪些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

七、讀古詩猜傳統節日

上元竹枝詞(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中秋節)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清明(清明節)(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寒食節)(唐)韓翃(hóng)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

(唐)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夕(七夕節)(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元日(春節)(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節令門端陽(端午節)——(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看圖片,猜佳節

一切資源都會因枯竭而消失於無形,惟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傳承千古……

民俗是我們和中國文化聯繫的血脈,沒有集成和積澱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民族。

“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因此,我們要保護中國節,保護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