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對今》教案

教學目標

《古對今》教案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韻文,背誦韻文。

2、認識“圓、嚴、寒、酷、暑、涼、晨、細、朝、霞、夕、楊”12個生字,正確書寫“古、涼、細、夕、李、語、香”7個漢子,會認新部首“酉”。

3、理解韻文內容,瞭解常見的自然現象,體會大自然的美麗。

4、在誦讀和學習中體會漢語的對稱和音韻之美,提升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誦讀並背誦韻文。

教學難點:在誦讀和學習中體會漢語的對稱和音韻之美,提升學生的語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一、互動遊戲,激趣導入

1、師生共做“詞語對對碰”(說反義詞)的遊戲:師說一詞,生說該此的反義詞,從一字詞語到二字詞語,難度逐漸升級(如:大對小,白對黑,長對短;白天對黑夜,快樂對傷心等)。

2、師激趣:詞語對對碰,字數相同,詞義相對,可真有意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詞語對對碰的課文

3、師板書課題:古對今。相機指導“古”字的寫法,引導學生理解課題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現在,這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

二、初讀韻文,識字學詞

1、師範讀課文,生認真傾聽,指名生交流聽過之後的感受。

2、生藉助拼音自主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分小節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文識字學詞。

(1)指名生朗讀第1小節。

①師出示“圓、嚴寒、酷暑、秋涼”詞語卡片,指名生認讀,認識“酷”字左邊的酉字旁。師相機正音:“暑”是翹舌音,“涼”既是邊音,又是後鼻音。正音後再次指名生認讀。

②指導學生區分“圓”與“園”:讀音相同,意思有所區別。鼓勵學生口頭組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區別“圓”與“園”的意思。

師小結:“圓”指的是一種形狀,如:圓形、團員、湯圓等;“園”指的是一個地方,如:菜園、花園、園丁等。

③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1小節,全班齊讀。

(2)指名學生朗讀第2小節。

①師出示詞語卡片:早晨、細語、朝霞、夕陽。指名學生認讀,強調:“晨”是前鼻音,“朝”是翹舌音。正音後再次指名多生認讀。

②學習“朝”這個多音字。

師出示詞語和短語:朝霞、朝陽;朝着門的方向。指名學生朗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明確“朝”有兩個讀音“zhāo”和“cháo”。在本課的詞語“朝霞”中讀“zhāo”。

③區分“夕”和“西”:鼓勵學生爲這兩個同音字組詞,師適當小結:“夕陽”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陽:“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2小節,全班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第3小節。

①出示字詞卡片:李、楊、鳥語、花香。指名生認讀,讀準字音。

②引導學生理解穩重“李、楊”的意思:結合《識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楊”可以指人的姓氏,結合本課內容和漢字的偏旁,可以發現“李、楊”與樹木有關,在本課中指的是“李樹”和“楊樹”,相機出示李樹、楊樹的圖片以幫助學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3小節,全班齊讀。

4、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達到熟練的程度。

5、鞏固識字。

(1)師多媒體隨機出示詞語,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齊讀等方式,鞏固學生認讀生字,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熟練地認讀本課生字。

(2)鼓勵學生爲生字口頭組詞,並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鞏固對生字的理解。

(3)學生自主觀察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師在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方法上的指導:“酷、涼、細、朝、楊”是左右結構,通過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識記,可以藉助偏旁來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夕”與“外”比較,少了一個“卜”。

三、再讀韻文,讀通讀熟

1、生再次自主朗讀課文。指名學生交流讀這篇課文與讀其他課文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同位對讀:一生讀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讀每句的後半句。自主練習。

3、指名一對同位進行朗讀展示。

4、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拍掌伴奏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加強朗讀練習。

四、指導學生書寫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古、涼、細、夕、李、語、香。

2、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3、生自主觀察漢字,交流識記方法和書寫要領。

4、師範寫講解:“細、語”是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尤其是“細”字,右邊的“田”比絞絲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結構,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書寫伸展,蓋住下半部分。生觀察並進行書空練習。

5、生自主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進一步強調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熟練地朗讀了課文,初步感受到這篇課文朗朗上口的節奏之美,而且還在課文中認識了許多漢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有趣的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常見的自然現象,感受美麗的景色。

3、在誦讀和學習中體會漢語的對稱和音韻之美,提升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檢查導入

1、師生利用課文內容對對子。如:師說“古”,生對“今”,師說“嚴寒”,生對“酷暑”等。

2、師隨機出示詞語卡片,指名生認讀。

3、師談話: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二、理解內容,體會對稱之美

1、學習第1小節。

(1)指名學生朗讀第1小節。

(2)鼓勵學生找出這一小節中對稱的詞語,指名生交流,師適時板書:古—今,圓—方,嚴寒—酷暑,春暖—秋涼。

(3)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這幾組詞語的意思,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適時出示圖片(冰天雪地、烈日當空、春暖花開、秋高氣爽的圖片),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師適當補充資料,向學生解釋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鍋扣在地上,從而理解“圓對方”指的是古人對世界的認識。

(4)引導學生髮現相對詞語的特點:“古、今”都是表示時間的;“圓、方”表示的都是形狀;“嚴寒、酷暑、春暖、秋涼”都是描寫春夏秋冬季節特點的。從字數上來說,一個字對一個字,兩個字對兩個字。

(5)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這一小節主要寫的是什麼(主要寫的是四季特點)。

(6)生有節奏地朗讀第1小節。

2、學習第2小節。

(1)生自由朗讀第2小節,交流第2小節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根據省的交流師板書:晨—暮;雪—霜;和風—細雨;朝霞—夕陽。

(2)鼓勵學生在學習第1小節對稱詞語的基礎上,說說這些詞語是如何對稱的。

(3)指名生交流,師適當小結:“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寫的是時間;“雪、霜”是同一類的自然現象;“和風、細雨”描寫的是天氣現象,“朝霞”和“夕陽”分別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觀,都是一類事物。

(4)在交流的過程中,師相機出示“雪、霜、和風、細雨、朝霞、夕陽”的圖片,給予學生直觀感受,使其進一步體會同類詞語的相關性。

(5)生齊讀第2小節,說說這一小節描寫的是什麼(主要描寫的是常見的自然現象)。

3、學習第3小節。

(1)生自主朗讀第3小節,與同位輕聲交流哪些詞語是對稱的。

(2)指名生交流彙報,師出示“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圖片,使學生可以直觀感受美麗的景色,體會詞語的對稱性。

(3)指名生朗讀第3小節,讀出句式的對稱節奏。引導學生說說這一小節主要描寫的是什麼(主要描寫的.是美麗的自然景色)。

4、回顧全文,遊戲鞏固。

(1)生再次自由朗讀全文,並與同位合作練習朗讀,讀出句式的對稱和節奏的變化。

(2)指名生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3)遊戲鞏固:找朋友。教師把“古”“今”“圓”“方”“嚴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現的24個詞語卡片分發到學生手中,一生手持詞語卡片說:“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裏?”拿到卡片“今”的同學站起來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這裏。”以此類推。

5、全班有節奏地齊讀兒歌、練習背誦。

三、自主創編,拓展提升

1、師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內容,無論是詞語的意思還是字數都具有對稱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實漢語中這樣的詞語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也來學着課文的樣子,自己編一段兒歌吧!

2、出示創編要求:

(1)句式:-----對-----,-----對------。-----對------,------對------。

第一句是一字詞對一字詞,第二句是二字詞語對二字詞語。

(2)所編的這段小兒歌最好是圍繞同一類事物的。

3、生自主創編,輕聲朗讀,並與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師巡視瞭解創編情況。

4、指名生交流自己創編的小兒歌,師生共同評價,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對於學生創編的作品,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只要能體會到對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過高。

5、師小結:同學們,其實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學的時候也要學習對對子,從一字對、二字對、三字對到四、五、六、七字對,越對越長,而且對子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漁的大學問家,還編了一本專門對對子的書,叫《笠翁對韻》(出示《笠翁對韻》書本圖片),大家課後閱讀。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對對子不僅好玩有趣,而且還能學到很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能更多地關注到這種對稱的詞語和句子,在朗讀中感受語文學習的神奇和有趣。

板書設計

6.古對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圓—方雪—霜柳—楊

嚴寒—酷暑和風—細雨鶯歌—燕舞

春暖—秋涼朝霞—夕陽鳥語—花香

季節特點自然現象美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