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大象和蚊子教案及反思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大象和蚊子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音樂大象和蚊子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集體協作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自制大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3、根據故事情節集體來演奏。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

2、大鼓一個、手鈴若干、響筒若干。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認識自制大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活動難點:根據故事情節集體來演奏。

活動過程:

導入:通過模仿大象和小蚊子來到自己的座位上。孩子們,我們來學一學大象走路吧,伸着長長的鼻子,轟轟地走着。現在咱們再變成一隻小蚊子,嗡嗡地飛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們表現真棒!

一、開始部分

認識大鼓、手鈴、響筒.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併爲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1、玩遊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小朋友們,聽誰在給我們唱歌?你們認識它嗎?——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大家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

幼: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2、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響筒。

師:接下來又是誰呢?請小朋友聽一聽這種聲音。老師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響筒。(並讓幼兒再次欣賞響筒的聲音,並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3、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拿的是什麼?手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手鈴在故事裏變成了什麼?小鼓和響筒在故事裏又變成了什麼?”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師結合樂器響筒、手鈴、小鼓講述故事。(伴隨樂器講故事,不僅能夠吸引幼兒,而且能夠讓幼兒瞭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問題,鞏固故事。

師:“故事裏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響爲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出的聲音?它在做什麼?”(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呱——呱——呱——的呱呱筒聲在故事裏是什麼聲?是誰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那樣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師:“在故事裏,小鼓最後爲什麼發出了‘咚!咚!’兩下重重的聲音?”(大象生氣了,使勁跺腳呢)

師:“大象跺腳後,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樣子?”

(幼兒回答並表演蚊子暈倒的樣子)

3、老師和幼兒一同表演演奏。

師:小朋友想自己來演奏嗎?那麼老師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響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麼呢?(手鈴)。

4、老師講故事,幼兒集體演奏。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演奏的都非常好,現在這些樂器要回家休息了,咱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去吧。(播放音樂)

活動延伸:在表演區投放樂器,鼓勵幼兒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教學設計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並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現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後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幼兒反應: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在剛開始瞭解各種打擊樂的時候,孩子們就表現的很認真,因爲他們對聲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後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想自己能試試。第一遍老師講故事個別幼兒配樂演奏時,孩子們能夠積極配合,慢慢進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時有的幼兒已經能夠自己邊說故事情節邊配樂,可以說孩子們都樂在其中,積極參入,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不足和改進:

首先我們的打擊樂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數量較少,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在讓個別幼兒表演之前應該先集體進行空手練習,等孩子們完全瞭解故事情節再演奏,爲後面的集體演奏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