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山西村教案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遊山西村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遊山西村教案

遊山西村教案1

《遊山西村》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遊”字,但又不具體描寫遊村的過程,而是剪取遊村的見聞,來體現不盡之遊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遊山西村教案。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古詩;

難點:理解詩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啓發,體會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觀察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記錄旅遊見聞的詩,這節課學習陸游的《遊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寫了哪些見聞。

2、同樣,在學習古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和寫作背景。(課件出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一生處於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過和同情人民苦難。這首詩是詩人罷官閒居,住在紹興市的三山鄉時寫的。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

二、自學,交流。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課後註釋、課文插圖、詞語手冊自學這首詩,把自己的收穫和理解標註在課文旁邊。)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題目的理解;

(2)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莫(不要)、渾(渾濁不清)、足(充足、備足)、豚(豬)疑(以爲,懷疑)

(3)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案《遊山西村教案》。

三、難點點撥

1、師點撥: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麼?(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辦了豐盛的飯食)

特別是哪個字看出"豐盛"(足)表現什麼?(農家的熱情和樸實)

客人是誰?(詩人;也許還有他的遊伴,以及主人請來的陪客。)

2、第三、四句寫什麼?(作者回憶來時路上的經歷)

這"又一村"指什麼?(指山西村,即詩人此刻所在的村莊。)由此可見,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跟前兩句接得很好,這也可以說是倒敘。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覆水的保護之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3、正因爲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風,民風如此淳樸,使作者深受感動。

四、拓展思考

1、三、四兩句連起來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然發現了美好的去處。但同時,也蘊涵了一定的人生哲理。現在常常用來形容事情已經陷入困境,看起來已經絕望了,而忽然又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使人增加了信心。

2、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嗎?

五、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並默寫。

2、完成《課堂作業》

3、選做題:

(1)選一首古詩,改寫成一篇遊記。

(2)針對兩首古詩中的名句,選擇一句,寫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感受。

拓展閱讀:遊山西村賞析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製的米酒。豚,是小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緻,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啓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着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裏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爲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着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裏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裏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讚美着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遊”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遊山西村教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教學重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資料準備

背景音樂與詩境相關的掛圖

字典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熟讀古詩,瞭解詩句大意感悟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豚

教師讀詩,學生邊聽邊畫出一類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

學生豚:小豬,也泛指豬。

學生到黑板前寫生字,針對生字特點強調記憶。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

4,完成課後練習1

莫:不要渾:

(1)水不清,污濁;

(2)罵人糊塗,不明事理;

(3)全,滿:~身是汗

(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諮詢老師

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仔細讀詩,試着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點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檢查反饋

檢查背誦情況:個人感情背誦組內背誦小組競賽等不同形式

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檢查對重點字,句的理解情況

六,作業佈置

繼續讀詩,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蒐集有關作者陸游的生平資料

板書設計: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間

創新火花

遊山西村教案3

一、教學目的

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背誦此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二、教學過程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愛國詩人陸游在政治鬥爭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游由於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山陰(今紹興)鏡湖之三山村。這道詩作於次年春。詩中生動地描寫了農村淳樸的習俗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表現出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真摯的情感。

(二)理解詩的意境:

1、“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農家熱情、淳樸、熱情好客,以豐饌款待客人的情況。“足雞豚”,形容菜餚很豐盛。“足”,“足夠”。“豚”,小豬,這裏泛指豬。

2、“山重水複疑無踟,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聯描繪了山水複雜紆曲的美麗風光,表現了遊者的驚喜和豪興。這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實感受。重重疊疊的山嶺,彎彎曲曲的流水,遠遠望去好象前面已經無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爛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現了一帶村莊。

兩句後來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境。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生意不絕的啓示,引導人們從一個狹小的圈子奔向一個開闊、明朗、優美的嶄新天地,所以被人們傳誦不衰。

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前一聯寫村外風光,這一聯轉爲寫村中所見所聞。春社日將臨,農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農家的穿載簡潔樸素,還保留着古代的風俗習尚。這二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

4、“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意思是說,從今以後,假如你們允許我在空閒的時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來訪問的話,那麼,我會隨時在夜間拄着杖叩啓你們的家門的。這裏,不僅說明了陸游與當地農民相處得多麼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農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

(三)背誦這首詩。

遊山西村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真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

2、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3、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層意思,嘗試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

1、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領悟詩中名句的含義及蘊含的哲理;理解、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名句的含義及蘊含的哲理;理解、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複習導入,引出課題

1、上一堂課和大家一起學習《題西林壁》,我想檢查一下同學們會不會背誦這首詩,個人背——齊背。

2、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遊山西村》,作者是陸游,你們都讀過陸游的那些詩呢?《秋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能談談你對詩人陸游的瞭解嗎?出示課件: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一生處於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他能文能武,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寫下許多憂國憂民的詩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愛國詩人。

3、山西村在什麼地方?山西村只是一個山村,作者去一個山村遊玩會有什麼新的收穫呢?請同學們先自由讀一讀這首詩,並劃出詩中的生字。要求把詩讀通,讀正確,讀出詩的節奏。

4、指名讀。注意在讀的時候注意節奏要分明一點,不能讀斷。出示古詩(表明節奏)師範讀,生自由讀,生齊讀。

5、學習"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你有什麼需要給其他同學提醒的?學生到黑板前寫生字,其他同學書空,針對生字特點強調記憶。

二、學習《遊山西村》一、二句:

1、爲了更好地去讀懂課文,體會詩人內心的真實情感,我們還是先來了解詩人當時寫這首詩時的時代背景。出示寫作背景:詩人陸游,他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迴歸故里,他此時非常沮喪,非常鬱悶,途經山西村時受鄉親們的熱情邀請而去山西村做客。這首詩就是這個時候寫的。

(1)鄉親們是怎樣招待這位從遠方歸來的遊子呢?出示古詩的一二兩句。自由讀讀一、二句詩,然後藉助註釋,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指名說,同桌相互說。(不要笑農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夠充足)

(2)請同學們再去反覆地讀這兩句詩,告訴老師你讀到了什麼?

(4)能抓住重點詞進行品讀嗎?也就是說你從那些關鍵詞中體會到了山民的熱情。預設:“足”是什麼意思?指什麼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時會讓客人怎樣喝酒,要求客人怎樣吃肉,對,這就是農家人,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那同學們想一想,在作者眼裏,這裏的足難道還單單指酒菜足嗎?那還指什麼足?你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達出來嗎?自由讀——個人讀_個人讀——齊讀,足嗎?要突出“足”個人讀,齊讀。看到山民如此熱情的招待遠方的客人,同學們,你們還可以想到那些古詩文呢?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B,花徑不曾緣客少,蓬門今始爲君開。杜甫《客至》

(5)山民對待詩人是那樣的熱情、好客,而詩人對待山民又是怎樣一份情感呢?你能繼續抓住關鍵詞來談談你的體會嗎?莫笑是什麼意思?詩人叫人不要笑什麼呢?對,這裏的酒菜肯定沒有大酒店裏的精緻,由此可見,在詩人的眼裏,他不看重什麼,他看重是什麼?,相信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朗讀把詩人內心的這份感動表達出來吧!自由讀——個人——齊讀。如果我們稍稍改動一下李白的詩,是不是可以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山民待我情”

(6)同學們此刻你眼前彷彿看見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樣一個畫面?又彷彿聽見鄉親們和詩人說了些什麼?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彙報。

(7)是啊!山民無比敬愛詩人,詩人熱愛山民,這是一份多麼真摯的情感啊!讓我們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讀。板書:情誼真。

2、引讀:

(1)看到鄉親們殺雞宰豬,用滿桌豐盛的酒菜熱情的招待自己,詩人的心開始慢慢地融化了,讓我們帶着詩人的感動一起再來讀這兩句詩——

(2)聽着山民淳樸、真切的話語,看着鄉親們一張張寫滿熱情的臉,詩人鬱悶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讓我們一起讀,讀出詩人內心的喜悅。

(3)山民敬重詩人,詩人熱愛山民,這份真摯的情感始終充盈着整個場面,他需要我們通過讀把這幅其樂融融的畫面不折不扣再次呈現。一起讀——

三、學習《遊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鄉親們熱情款待的陸游心情豁然開朗。他騎上毛驢,流連於山水之間。出示詩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山重水複指的是山巒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彎彎,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麼?美麗的小山村。這裏的疑是什麼意思?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個人說——同桌說。(山重水複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一個村莊。)

2、在山重水複,作者以爲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麼?(可以拓展)這景色怎麼樣?板書:景色秀。

3、誒!這眼前之景不正和陸游此時的心境想吻合嗎?你想想,陸游被罷官了,他的心情怎樣?以爲陷入了人生的絕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沒有嫌棄他?

4、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盡頭,你也有可能欣賞到別樣的美景。同樣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會絕處逢生。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山西村村民的熱情,陸游他對自己的前途會有什麼新的想法呢?他除了看到桃紅柳綠、美麗的小山村外,其實他還看到什麼?請同學們用“他還看到什麼——”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柳暗花明、美麗的小山村,同樣淳樸的民風,新的景象,新的希望)

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本來以爲自己是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突然發現一片無限的風光,這前面一句該怎麼讀?後面一句又該怎麼讀?對,要先先抑後揚。個人讀——齊讀。

5、在學習中,生活中,你有過和詩人相同的感受嗎?請根據提示寫話。

出示:

(1)當你做一道應用題百思不得其解,正爲此懊惱時,______。

(2)當你和小夥伴下棋,感覺無路可走,打算放棄時,______。

四、朗誦,感悟情境

過渡:同學們,詩人迴歸故里,內心鬱悶。對照官場的僞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爲國出力。這種心境與遊境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傳的《遊山西村》。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千古流傳的《遊山西村》。

1、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首詩跟《題西林壁》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麼呢?那就是既有美麗的景色描寫,又蘊含着深刻的哲理。這首《遊山西村》裏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明什麼道理呢?看似簡簡單單的詩句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看來,這句詩句能成爲千古絕唱絕對有它自己的理由,當然,我們就沒有理由不記住他了。一起讀讀這句千古名句。

2、同學們,你願意把這首千古流傳的古詩永遠留爲自己的記憶嗎?請趕快把他背下來,個人——集體。

3、對於古詩,我們不但要會背,還要有感情地朗誦,同學們自由試試看,個人——個人——集體。

五、課外鏈接,拓展延伸

其實,還有很多詩像這樣於寫景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我們一起來讀讀下面這首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這堂語文課。

出示:登飛來峯宋·王安石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