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少年》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歡樂的少年》優秀教案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的少年。由於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樂的表示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的風格與形式,去表示不同層面的少年活潑歡樂的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後2小節的創作,感受曲調的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佈置: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羅馬的松樹》;《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可喜的一天》

第一課時

一、扮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的“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而創作的歌曲

2.教師範唱、錄音範唱歌曲,多聽幾遍範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

分爲二局部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並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的風格更濃郁,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的特徵,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爲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羅馬的松樹》?

1.設問導入:你們是否想了解歐洲南部的少年兒童們是怎樣玩耍的??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羣少年兒童在幹什麼?(同學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的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的音樂組畫——《羅馬的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的松樹”,描寫一羣天真活潑的少年在羅馬的遊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林裏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聽舞蹈的局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

設問:這是描寫什麼?(“打仗”)?

6.復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聆聽《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識導入:

設問: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在哪裏?在20世紀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誕生了什麼國家?(蘇聯)

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由蘇聯軍隊攻克柏林與英、美、法盟軍會師,取得決定的勝利。本歌就是前蘇聯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聽歌曲,並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與內容。。

3.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4.再欣賞一遍歌曲。

5.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的感受。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歌曲分幾局部?(兩局部)用圖形表示歌曲的`不同局部。7.小結:蘇聯少年兒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扮演《叮鈴鈴》?

1.以聆聽前奏導入:?

設問:

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麼聲音?——鈴聲——哪裏來的鈴聲。請聽——? 2.聆聽範唱

歌曲表示了什麼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示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的前4小節是全曲的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視唱,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同學自學視唱歌譜。然後流暢地唱好齊唱局部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同學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同學基天性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的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這裏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的處置。

4.學唱歌曲時,襯詞“囉”等要處置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羣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爲歌曲伴奏。 里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的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創作活動

完成曲調最後2小節的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同學創作的最後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的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的問題,但與同學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2.從曲調的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同學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代替代替

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着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的“4”升高半音爲“#4”)?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的音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