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物學的研究工具教案

學生觀察動畫

關於生物學的研究工具教案

一步步說出光線通過的結構:

反光鏡-光圈

-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眼睛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環境光線

太暗,選擇了過小光圈或平面鏡或反光鏡沒有朝向光源都會找不到明亮視野,找到之後不能再動顯微鏡,否則反光鏡又會對不準光源,也不能幾位同學圍着顯微鏡,擋住光線 。

學生動手操作觀察。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玻片上是“b”但在視野中觀察是“q”

生:玻片向右移動。因爲顯微鏡視野中成的是倒像,所以方向相反。

學生分組練習使用顯微鏡。

生:透明的紙能看到物象,不透明的看不到了。

學生按教師要求整理顯微鏡,並將其放入箱中。

使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意識。

收緊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區分不同事物的能力。

講練結合,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拓展發現題中題,進一步充實學生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討論去發現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通過實踐體會粗細焦螺旋的功能。

講練結合,並將所學反光鏡與光圈知識進行整和,考察學生系統的思維力。

鍛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通過問題的設 計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對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東西放手讓學生去做,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行。

帶着問題去學習,能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通過親自觀察得到答案,有一定的成就感,體會到實驗探究的樂趣。

通過練習強化所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到實驗,必須教育其養成規範實驗的習慣,爲以後更好的學習做鋪墊。整理和存放是必不可少的。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過渡:除了顯微鏡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工具在探究中同樣具有一定作用呢?

教師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學生將自己認識的指出,並上臺該大家介紹。

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能判斷出學生已學會了什麼,哪些不會使用,因此教師可以演示並組織學生訓練。

教師對學生存在的錯誤進行指正,並講解一些注意事項:

1.滴管要豎直,不要接觸試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觸加熱器具,酒精燈用完要及時蓋上燈帽將火熄滅,並再次拿起進行檢查。學生代表介紹,其他同學補充。

小學已使用過一些工具,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上臺介紹一部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達標檢測(6分鐘)

課堂達標檢測題:

A類:《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11頁第6、10題。(選擇題)

B類:《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11頁當堂達標11題。(填空題)

C 類:教材18頁第1題。(簡答題)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範性,將學習延伸到課下。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完成目標。

課堂小結

(3分鐘)

做實驗小結,啓發學生自我評價

(多媒體展示顯微鏡操作歌訣)

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九調細準,清晰見;十退整理,鏡入箱。

教師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的收穫。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由學生自我總結所學,強化知識的識記。

實驗整理

(1分鐘) 要求學生整理實驗臺,把儀器放回原位,清潔實驗桌凳。檢查顯微鏡是否放好。

最後安排小組長做好整個實驗室的安全檢查。 學生進行整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理 念,具體表現爲:

體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核心的理念。課堂的功能變了,課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上,更要創設氛圍情景,注重學習的方法訓練,思維的過程展示,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本節課通過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現了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評價要滿足學生的內心需要,評價的作用在於促進學生髮展而不是區分學生的優劣和簡單地判斷答案的對錯。本節課中教師的評價關注的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更多的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自我認識的角度出發給予了積極而又客觀的評價。老師對這些同學的評價除了對生物知識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開發與喚醒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體現了活用課程資源的理念。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不是教材。教師纔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材的信息與素材靠教師去整合,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圓滿,教材的拓展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所以教師不能把教材的內容硬塞給學生,要對教材進行改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