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閱讀教學設計

  湖北省枝江市教研室 徐國樑

《生命生命》閱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的寫作思路是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它通過三個小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來談對生命的認識,展示了生命的意義,並且教育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聯繫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利用前面的課文已經引發了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爲學習本課作了鋪墊,這樣可以減少本篇課文教學的難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片,朗讀音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學生收集杏林子的資料和有關生命的名言、諺語。

四、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引入課題。

1.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放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2.大家聽了這段音樂,想到了些什麼呢?(點人說)

這首樂曲的作者就是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貝多芬一生坎坷,28歲開始,他的耳朵逐漸失去了聽力。但貝多芬沒被命運擊倒。他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創作了多部世界著名的樂曲,今天我們所聽到的這首名爲《命運》的交響曲就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邊說邊出示字幕)樂曲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鬥的思想,貝多芬用音樂解釋說明了生命的力量。板書:生命

3.那生命是什麼呢?同學們,你們問過自己嗎?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正值金色年華的同學們可能很少會去想這個問題。但有一個人卻常常思考它。(課件出示杏林子的圖片)大家認識她嗎?對,她有個很好聽的名字──杏林子。杏林子是我國臺灣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思考生命問題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我把題目補充完整。板書:19 生命 生命

4.同學們,你發現了嗎,這個題目和我們以前經常讀到的課文的題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麼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點人讀)他們讀出來的這兩個詞語在聲音注意了高低、輕重上的變化,我們一起讀一讀。(齊讀兩遍)好!待我們學完課文再來讀一讀。

(二)檢查預習,感知大義。

1.過渡:昨天讓大家預習了這篇課文,文中的生字詞自己會讀了嗎?

A 騷擾 掙扎 躍動 震驚

B 磚縫 竟然 茁壯 即使

C 聽診器 沉穩 震撼 糟蹋

(指名讀,正音。)

2.讓這些詞語迴歸到課文中的句子中,你還會讀嗎?(注意加點的字)

A 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上飛來飛去,騷擾着我。

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B 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了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C 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在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3.紅色顯示:震驚、竟然、震撼

再看看這三組句子,有三個詞姍姍來遲,比較一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相似之處?這三個詞都含驚訝的意思。那麼,作者因爲哪幾件事而感到驚訝?

板書:飛蛾 香瓜子 心跳

(三)品讀賞析,深入體會。

1.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作者驚訝的心情,哪些地方也使作者產生了對生命的思考?請大家邊讀邊圈畫,並做好批註。(出示此要求)

2.同學們自學完後,同位的互相學習學習。

3.同學們學習得都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共同來交流交流。

(1)我們先來看看寫“飛蛾”這件事,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震驚”?邊點人說邊出示:

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作者開始很討厭飛蛾,所以伸手捉住了它,後來作者爲什麼又放了它呢?慾望是什麼意思?飛蛾並沒有說自己要逃生,作者是怎麼感受到飛蛾心中的想法的?那飛蛾掙扎着,極力鼓動着翅膀,它在對它自己說什麼呢?它的生命掌握在作者手中,它又想對杏林子說什麼呢?

是啊,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想求生,那強烈的求生慾望讓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隻小小的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齊讀:生命!

從小小的飛蛾身上,杏林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原來生命就是飛蛾──掙扎的身影,生命是飛蛾極力──生齊讀:鼓動的翅膀。

生命還是飛蛾──生齊讀:強烈的求生慾望。板書:慾望

是啊,作者震驚了!誰來讀讀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你的震驚!(指導三個感嘆號的讀法)我相信這隻頑強不屈的飛蛾不僅寫在了文字上,同時也寫在了每一個同學的心裏。那麼,就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文字,把這隻勇敢的飛蛾再一次帶到大家的眼前吧。

(2)“香瓜子”怎樣讓作者感到“震驚”的?

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了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這個小小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裏竟然發芽了,而且還長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生齊:不可思議的事情。

誰來讀這段話,讓我感受到你們的不可思議。(學生讀)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小小陰暗潮溼的牆角,一小截瓜苗傲然挺立,杏林子就坐在牆角,凝視着這株小小的瓜苗,你聽,她在感嘆,她在說什麼?(學生說)板書:頑強

這個時候的杏林子還僅僅只感到不可思議麼?(點人回答)

讓我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你們的驚訝和震撼!齊讀。

(3)“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又給作者帶來哪些震撼呢?邊指名讀邊出示:

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在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

好!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遍。(齊讀)想一想,作者從“震撼”中對什麼產生了怎樣的認識?邊點人回答邊出示: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同學們,有的東西就在文字中,一眼就可以看到,有的東西卻是藏在文字後面的,需要我們去走進,才能發現。下面讓我們走進杏林子。(出示上課開始的那張照片及文字資料)

同學們,看着這張照片,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點人回答)

是的,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臉的微笑,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呀,她讓我感覺到她非常的快樂、幸福和樂觀。但是你們知道嗎?杏林子十二歲的時候,就和你們差不多大的時候,患上了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叫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壞死,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裏,她腿不能行,腰不能轉,臂不能擡,頭不能動,就這樣保持着一種姿勢,在輪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課件展示手的圖片)我們這篇文章就是杏林自靠着這樣一雙手,坐在輪椅上寫出來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時間裏,她就是用這樣一雙手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出示課件)這些著作的出版,使杏林子成爲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而且還被評爲臺灣十大傑出女青年。

瞭解了這些,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第二、三、四自然段,讀完後想一想: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們飛蛾是怎麼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杏林子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學生答完後齊讀出示的整個句子)

(4)讀悟背誦最後一段話。

是啊,生命是什麼呢?指板書

從飛蛾身上,杏林子感受到生命是一種渴望;從香瓜子身上,杏林子發現生命是一種頑強不屈的勇氣;傾聽着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杏林子下定決心,要對自己負責,活出生命的光彩。杏林子對生命的意義是怎樣概括的?邊回答邊出示最後一段話。(自由讀背-點人背-齊背)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聯繫實際,暢談感受。

1.引發學生感受

同學們,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飛蛾一樣脆弱,疾病會突然間奪走它,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樣頑強,哪怕僅僅只能活幾天,也要頑強的活着,而且要儘可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光彩有力。正是因爲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對自己的生命格外的──(板書:珍惜)對身邊的生命,哪怕是一隻小小的飛蛾,一棵小小的瓜苗她都是心存敬畏(板書:敬畏)

生命是什麼呢?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許多多生命同樣煥發着自己的光彩。窗外綠草茵茵,生命就是小草努力伸展的手臂;課堂上看到你們的張張笑臉,生命就是同學們如花的笑靨;聽到黃鸝在柳枝間鳴叫,生命就是黃鸝那婉轉動人的歌聲。同學們,那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麼呢?拿起筆,把你對生活的觀察,對生命的感悟用“生命是────”的形式,用一兩句話寫下來吧。看誰寫得最精彩!

2.分組交流,推薦一名最優代表。

3.宣讀自己的感悟。

(五)迴歸課題,拓展延伸。

1.讓我們再一起回到這個課題。你現在知道杏林子爲什麼要把生命一詞寫兩遍了嗎?杏林子把她對生命的渴望和深深的思考都凝聚在了這兩個詞中。齊讀課題。

2.齊讀貝多芬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3.拓展閱讀。

杏林子通過自己的思考告訴了我們生命的價值,無獨有偶,美國作家克倫沃森也寫了一篇同名文章《生命生命》。現在發到大家手中,請大家認真閱讀,看看與本文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