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公開課語言教案《鑽泥巴》含反思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公開課語言教案《鑽泥巴》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語言教案《鑽泥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能用動作表現種子“鑽”出泥土的樣子。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事先準備好發芽的小豆芽。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好的小豆芽,請幼兒說一說小豆芽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課件《小豆豆發芽了》,引導幼兒觀察豆子發芽的過程。

(1)請幼兒仔細觀察小豆豆每一步的變化,並嘗試用動作模仿。

(2)教師根據課件說兒歌。

3、組織幼兒學說兒歌《鑽泥巴》。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學說兒歌。

(3)引導幼兒加上動作學說兒歌。

小豆豆,種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發了芽,鑽泥巴。(雙手合掌蹲下)

鑽一下,(雙手合掌往上鑽)

動一下。(雙手合掌左右扭動)

鑽呀鑽呀鑽的快,(雙手合掌變左右扭動邊站直)

鑽出兩片小芽芽。(雙手打開變成兩片小芽芽)

(4)請幼兒分組扮演小芽芽,邊念兒歌邊用身體做有趣的動作,表現豆芽“鑽”出泥土。

活動延伸:

在種植區種植“小豆豆”,引導幼兒每天觀察它們的變化,看它們什麼時候能鑽出泥巴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我始終注意遵循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感受節奏到徒手練習節奏,再轉換到配器樂演奏小豆芽鑽泥巴的過程;難度也是由淺到深,從看老師演奏到看圖譜演奏再到聽音樂演奏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看我的指揮迅速做出準確的演奏。正是在這些敲敲打打搖搖中,幼兒享受到了演奏過程的許多樂趣,在合作過程中的相互傾聽,相互配合,使幼兒更多地學習到了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從中發現和理解節奏,感受節奏美。活動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在看圖譜演奏樂器這一環節,如能請配班老師用鋼琴爲幼兒伴奏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在聽音樂演奏播放音樂時,在第一樂句有一部分幼兒有點跟不上節奏,有的幼兒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樂器,我想,這也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在以後這方面還是值得我繼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