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 教案集合五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孫權勸學 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孫權勸學 教案集合五篇

孫權勸學 教案 篇1

內容預覽:

《孫權勸學》教案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活動。

2、品味語言,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提高自學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並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學習安排:二課時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㈠瞭解作品:

㈡、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根據提示,讀出下面句子的正確的語氣。

A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學的目的,有責怪的語氣。)

C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託辭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D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驚訝讚歎的語氣)

E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嘆句,帶有自豪的語氣。)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①疑難詞語探究: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爲: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議一議:

①魯肅爲什麼會對呂蒙 “刮目相待”?

②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③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二、導學過程

㈠、小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②“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四、模仿表演,體驗反思

1、模仿表演:

2、體驗反思:

你怎樣看待呂蒙讀書迅速長進這一事情?這對你有什麼啓示呢?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2、課外延伸:

①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並造句。

②《孫權勸學》【拓展閱讀】

魯肅過蒙屯下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爲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爲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爲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並蒙。蒙固辭,陳啓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於是又爲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國志?呂蒙傳》節選)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過: (2)詣: (3)就:

(4)悉:

2.用“/”給下列句子斷句。

於 是 又 爲 擇 師 使 輔 導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譯

(1)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譯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譯文:

4.魯肅爲什麼和呂蒙“結友”?

答:

5.聯繫課文《孫權勸學》,談談你對呂蒙的看法。

4、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後你得到什麼啓發?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答:

____________

②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③課後背誦全文。

孫權勸學 教案 篇2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閱讀分析

1、朗讀課文(老師範讀或聽錄音後,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註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於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並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並歸納: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並造句。(目標3)

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爲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並造句。(目標3)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10、當場背誦全文。

四、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爲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背誦全文。

3、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啓示。

孫權勸學 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關鍵字詞,積累並運用成語,順暢翻譯課文,理解故事內容;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抓住具體的描寫手法,揣摩人物生動的形象,在自主質疑和合作探究中分析文章特色;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悟文章中小故事蘊含的深刻大道理,從中受到教育啓示。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想象揣摩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以及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分析形象;難點是鑑賞詳略得當、側面襯托以及即事說理的藝術特色。

二、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內容簡單易懂,注重以對話表現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培養學生簡易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範本。文章主要寫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進長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即事說理,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讀書的積極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引導意義。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後,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能夠感受到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他們常常認識問題還不夠全面,又側重於感性認識。所以還需進一步加強語言組織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內涵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和翻譯好課文,並通過朗讀、質疑探究瞭解文章的創作特色,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與心理,並獲得思想上的啓迪,以培養認知感悟和理解鑑賞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趣感知

師: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曾這樣評價過一個人,“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曹操也曾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那你們知道這位備受衆人稱讚的人是誰嗎?――對,他就是三國時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可能,我們更多的是瞭解他作爲帝王霸氣的一面,那麼他在生活中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

(師板書課題)

(二)朗讀成誦,文從字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並板書文中認爲難讀的字音,大家齊動手解決。

學生板書: 卿(qīng) 豈(qǐ) 邪(yé)

遂(suì) 孰(shú)

(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學生預習課文時應養成查找工具書和看課文註釋的習慣。)

2.學生試讀課文,教師範讀,師生齊讀。

3.落實翻譯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課下的註釋,小組合作翻譯課文;先把自己認爲不好翻譯的詞句小組討論解決。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請做好記錄,一會兒提交全班討論解決。

(教師巡迴指導,生合作解疑)

(幻燈片明確)

當塗:當道;當權。塗,通“途”――注意通假字。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專攻――注意一詞多義。

邪:通“耶”,反問語氣詞表示“嗎”――注意語氣助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注意成語的解釋。

師生共同總結方法:藉助註釋第一招,古今詞義需比較;一詞多義細選擇,語境推斷最重要。(生齊讀,強化記憶,掌握方法)

(三)質疑解惑,理解課文

假設你把同學們當作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你有哪些問題不明白,請教一下他們。

生:(1)司馬光先生,您寫的是孫權勸學,爲什麼還要寫魯肅贊學呢?

明確:(抓住文章主題,重在一個“勸”字。孫權勸學的描寫詳細具體,看似魯肅贊學多餘。其實寫魯肅的贊學,有着多重作用。一方面,文章如只到“蒙乃始就學”,何以見呂蒙的長進,進而體現呂蒙的善學以及孫權的善勸呢?這是側面襯托的作用。另一方面,魯肅贊學還使得文章故事更加完整,搖曳生姿,不僅充滿趣味性,而且給人啓迪。)

(2)您爲什麼不具體地寫呂蒙是怎樣勤奮刻苦學習的呢?

明確:(寫魯肅贊學已經體現了故事的完整性,如果還要寫呂蒙是何等的勤奮好學,未免重複多餘,而且使得故事流於俗套,沒有趣味性。只寥寥一筆,不僅承上啓下,更顯得詳略得當,體現了高超的敘事藝術。)

(3)您爲什麼結尾又寫了魯肅拜見蒙母並與呂蒙結友呢?

明確:(寫魯肅拜見蒙母,不僅體現呂蒙因爲讀書變化很大,說明孫權勸學的成功,還能表現出魯肅的敬才和愛才的`美好品德。具有教育啓迪意義:讀書可以改變自己,贏得他人的認可和敬重。)

……

(四)情景再現,分析形象

1.設計獨白,情景再現

再次深入文本,仔細琢磨人物見面時的神態、動作,爲人物內心獨白設計畫外音,即興表演,再現故事情景。

(1)分小組討論。

(2)師點撥指導。

讀出語氣和感情: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既關心又嚴厲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語重心長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驚訝又讚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得

……

(3)小組代表分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師:你們表演得真精彩,給自己點掌聲吧。可見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作者描寫手法多樣化運用的結果。

2.隔空送話,分析形象

師:之前問了司馬光那麼多的問題,文中的人物該生氣了,我們也來說說他們吧,結合文中他們的對話,我們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他們。

生:(1)孫權你真是一個好學,愛才的好君主。

(2)呂蒙你真是個勤學、虛心的好青年。

(3)魯肅你真是個愛才、敬才的好將領。

……

(師相機板書關鍵詞語)

(五)小結全文,感悟啓迪

師:呂蒙由開始的“吳下阿蒙”到後來魯肅對他的“刮目相待”這一變化的原因就在於――(學生:――學習)。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呂蒙一樣,做到“好讀書”“讀好書”,有一天讓別人也都對你“刮目相待”。這是司馬光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練筆:聯繫《傷仲永》一文,對比閱讀,你有什麼感悟呢?

附: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

善勸 自信 愛才

好學 勤學 敬才

孫權勸學 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2、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及“吳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語。

3、瞭解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領悟到讀書有意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通過多次朗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積累文言詞語,揣摩體會任務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1、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領悟到讀書有意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並學習應用“吳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語。

教學方法:誦讀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查找司馬光的資料,掌握本文出現的生字詞並結合文章下面的註釋能自己疏通課文。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知道“吳下阿蒙”的意思?“吳下阿蒙”即當年在吳縣時的阿蒙,或說是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和文才的人。那麼還有一個成語“刮目相待”,誰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這兩個成語來源於同一個故事,主人公都爲三國時的呂蒙,呂蒙從不好讀書的“吳下阿蒙”到讓人“刮目相看”期間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促使了他的這種變化,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文言文《孫權勸學》來解決我們的疑問。

二、出示活動任務

1、瞭解作者司馬光和《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準確朗讀課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詞語、故事內容和文中出現的成語;

3、揣摩文章的對話描寫,認識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樹立學無止境、開卷有益的觀點。

三、展示自學,夯實基礎

說說你自學會了哪些知識,查找了哪些知識,向同學們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簡介及其他資料。

1、檢查課前自學情況。

2、展示蒐集的作者簡介。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鑑》。我們熟知的司馬光的故事——《司馬光砸缸》。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3、展示重點詞語讀音,然後多種形式讀寫。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四、課堂新授活動

活動一:聽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認真傾聽課文錄音,然後結合註釋,參考下面提示,把課文翻譯爲現代漢語。

1、翻譯提示

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現代漢語雙音節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

調———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補———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刪———刪去無實意在意義的詞,不譯。

2、重點詞語的意思

①卿:古代君對臣或長輩對晚輩的愛稱。

②當塗:當道,當權。

③務:事務。

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⑤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⑥涉獵:粗略地閱讀。

⑦見:瞭解。

⑧邪(yé):通“耶”,語氣詞。

⑨孰若:怎麼比得上。

3、文意疏通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語氣詞,通“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爲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爲(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爲朋友才分別。

活動二:大聲朗讀,整體感知內容

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地勸說下“乃始就學”,後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1、孫權和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收了孫權的建議了嗎?

辭學———就學

3、文章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魯肅與呂蒙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面談後有何反應?

大驚———結友

活動三:細讀課文,探究問題

1、介紹孫權、呂蒙

孫權(181—252),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君主。他從兄長孫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據有江東。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了東南地區,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

呂蒙(178—219),東吳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以膽氣稱,後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倍受孫權、魯肅的信賴;魯肅死後,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後不久病死。

2、孫權爲什麼勸呂蒙學習?呂蒙以什麼原因推辭?孫權是怎麼勸說呂蒙的?

教師點撥:

孫權: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呂蒙:蒙辭以軍中多務。

孫權: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孫權通過委婉的批評、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三方面勸說呂蒙的。

3、呂蒙學習的結果怎樣?課文是怎麼表現呂蒙學有所成的?

教師點撥:

大有所成;

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人。吳國的大學識家,對呂蒙的變化都大加讚賞,足見其成就。從側面襯托出呂蒙的學習進步之大。

4、魯肅最後爲什麼與呂蒙結友?

教師點撥:

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

5、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分析文中三個人物的形象;

孫權:關愛部下,又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魯肅:敬才愛才,對朋友的進步,發自內心的讚賞。

呂蒙:善聽別人勸告,學有所成,內心由衷的喜悅。

6、本文的寫作特點

本文以對話爲主,還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對呂蒙和魯肅的論議,側面烘托出呂蒙的自信,來表現他學有所進的學習效果,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正面描寫出魯肅對呂蒙的敬意。

活動四:自主探究,積累文言文知識

1、理解文中的一字多義

乃蒙乃始就學於是,就

去後乃至才

即即更刮目相待就

即書詩四句立即,立刻

遂肅遂拜蒙母於是,就

遂不可見終於

2、成語

吳下阿蒙:即當年在吳縣時的阿蒙,或說是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和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活動五:細細品讀,體會人生感悟

讀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啓示呢?

1、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

3、多讀書,讀好書。

4、讀書能提高人的知識才能。

活動六:合作交流,感受語言特點

本文主要是對話,請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的語言特點。

(1)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地爲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活動七: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在孫權的勸說下,呂蒙通過學習由一介武夫成爲學識淵博的人,由此可知學習是多麼重要。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收穫。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學習本文後,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佈置作業

假設你也有個朋友像呂蒙一樣不愛學習,你要勸你的朋友學習,你會怎麼說呢?寫寫看。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孫權呂蒙魯肅

循循善誘辭學,就學稱讚,結友

孫權勸學 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與《傷仲永》比較)

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聯繫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藉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並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鑑》應該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瞭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並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下面,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並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當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回答。

五、翻譯全文。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總的指導)

六、分析人物形象。

瞭解了課文之後,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爲什麼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在這個過程當中,誰起了重要作用呢?——孫權。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想一想孫權、呂蒙是什麼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裏可以看出來?(以小組爲單位討論)

孫權——

呂蒙——

我們在《最後一課》中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麼,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着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七、總結。

這是的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業。

1、小練筆(任選一題):

(1)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2)小作文《當呂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學案第15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