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的新鄰居教案

《公雞的新鄰居》講了公雞和貓頭鷹由於生活習性不同,總是碰不着面,之後,通過寫信的方式,得以很好的溝通,併成爲好朋友。圖畫書中傳達的意思較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雞的新鄰居教案,希望您喜歡。

公雞的新鄰居教案

公雞的新鄰居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思考和自己不同的人,該怎麼溝通和交流。

2、體會公雞“想要交新朋友”的心情,培養積極樂觀的夥伴關係。

3、懂得動物的夜間活動和白天活動的相關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圖畫書及其PPT、繪畫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出示圖書,激發幼兒瞭解故事的興趣。

2、放映圖畫書幻燈片,教師講解、幼兒配合。

(l)畫面講解。

(2)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

3、組織幼兒集體討論交流。

(1)公雞和貓頭鷹爲什麼碰不到面呢?

(2)公雞喜歡朋友嗎?(一天的近乎無聊的吃睡活動。積極高興地打扮等待朋友的到來。)

4、教師爲幼兒講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幼兒體會等待朋友來的焦急心情。

(2)公雞和貓頭鷹通過什麼方式交流呢?(文字、黑板留言等)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如書裏的戴太陽鏡等,發揮想象)

(3)細節的觀察。怎麼知道有鄰居住來了呢?公雞的房子和貓頭鷹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5、想象下自己熟悉的動物中,還有哪些動物是夜間活動的.,或者是可以夜間活動的?

(引導幼兒觀察和了解動物)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日常觀察及相關知識,如貓、狗的眼睛。

6、組織相關繪畫活動。畫動物,如公雞、貓頭鷹等。

7、歌曲活動:兒歌《找朋友》。

附故事簡介:

森林裏,有兩間房子。紅屋頂的房子裏,住着一隻公雞。藍屋頂的房子裏,沒有人住。公雞每天都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起牀,吃早飯、吃午飯、吃點心、吃晚飯。太陽落山的時候,睡覺。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是,有點無聊。要是有個鄰居,該有多好。

有天早上,公雞出門,看見隔壁好像有誰搬過來了。公雞非常高興,心裏充滿期待。可是,公雞在藍屋頂的房子前走來走去,卻怎麼也遇不到這位神祕的新鄰居。“在睡覺嗎?還是出門了?”“是不是搬家太累了,起不來呢?”“好想見一面呀!”然而,幾天之後,還是沒有看到新鄰居。

於是,公雞寫了一封信,貼在鄰居的門上。“我是你的鄰居。可以的話,明天來我家玩,好嗎?”邀請新鄰居來家裏玩,馬上就收到了寫着“明天一定來”的回信!公雞高興極了,他打扮、煮菜、佈置客廳,但是他等啊等、等啊等,從白天等到晚上,新鄰居遲遲沒有出現。

公雞的新鄰居到底是誰?是貓頭鷹。貓頭鷹也想見到鄰居,晚上出來,總是見到鄰居在睡覺。收到信後,也帶着花準備去拜訪鄰居。但是,一個盼望天亮、一個盼望天黑,怎麼能見到呢?在實在忍不住的一刻,兩個都打開了門,結果終於見到了。

之後,公雞和貓頭鷹儂靠黑板傳達交流。公雞還送了貓頭鷹一個太陽鏡,希望貓頭鷹戴上,白天就像晚上一樣了。

公雞的新鄰居教案2

故事簡介

森林裏,有兩間房子。紅屋頂的房子裏,住着一隻公雞。藍屋頂的房子裏,沒有人住。公雞每天都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起牀,吃早飯、吃午飯、吃點心、吃晚飯。太陽落山的時候,睡覺。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是,有點無聊。要是有個鄰居,該有多好。

有天早上,公雞出門,看見隔壁好像有誰搬過來了。公雞非常高興,心裏充滿期待。可是,公雞在藍屋頂的房子前走來走去,卻怎麼也遇不到這位神祕的新鄰居。“在睡覺嗎?還是出門了?”“是不是搬家太累了,起不來呢?”“好想見一面呀!”然而,幾天之後,還是沒有看到新鄰居。

於是,公雞寫了一封信,貼在鄰居的門上。“我是你的鄰居。可以的話,明天來我家玩,好嗎?”邀請新鄰居來家裏玩,馬上就收到了寫着“明天一定來”的回信!公雞高興極了,他打扮、煮菜、佈置客廳,但是他等啊等、等啊等,從白天等到晚上,新鄰居遲遲沒有出現。

公雞的新鄰居到底是誰?是貓頭鷹。貓頭鷹也想見到鄰居,晚上出來,總是見到鄰居在睡覺。收到信後,也帶着花準備去拜訪鄰居。但是,一個盼望天亮、一個盼望天黑,怎麼能見到呢?在實在忍不住的一刻,兩個都打開了門,結果終於見到了。

之後,公雞和貓頭鷹儂靠黑板傳達交流。公雞還送了貓頭鷹一個太陽鏡,希望貓頭鷹戴上,白天就像晚上一樣了。

作者/繪者簡介

岸良真由子,日本大阪人,就讀於京都的國際學院,曾跟隨黑井健與高富純學習圖畫書的創作。第一本圖畫書作品是《小兔的帽子》( 2003)。

高寓純,日本愛知縣人,畢業於愛知教育大學美術系,圖畫書作家兼插畫家。主要作品包括《誰的自行車》《山貓怎麼辦》《哇!好酸》等,曾榮獲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插畫獎、日本圖畫書獎。喜歡以動物爲故事主角,擅長以簡單率性的線條、明亮的色塊和幽默的構圖,生動呈現故事情節。

教育解讀

《公雞的新鄰居》講了公雞和貓頭鷹由於生活習性不同,總是碰不着面,之後,通過寫信的方式,得以很好的溝通,併成爲好朋友。圖畫書中傳達的意思較多,主要包括:

生命/生物世界的奇妙。大自然中,生命形式是多樣的,生物世界多彩而又奇妙,有很多爲我們所不熟悉。作息時間或說是生活習慣與環境的差異,讓很多生物不能處於相同的時空中。《公雞的新鄰居》中選擇了公雞和貓頭鷹兩種動物來表演故事,一個白天活動,黃昏後即入睡;一個晚上活動,早上即入睡。它們要想成爲朋友,就需要克服困難了。這種挫折的設計,體現了生物的多樣性,顯得很奇妙。並可以此引發兒童對類似問題的探索。

人際關係的微妙。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是現代人生存的一種寫照。這當然不利於兒童的交友需求。作品以公雞爲例,說明交友的迫切性和主動性。只有主動溝通交流,才能打破人爲的或宿命的隔閡。公雞和貓頭鷹做到了,我們也應該能做到。作品以兒童化的角色,提醒成人對此反思和借鑑。

溝通方式的巧妙。公雞見到有鄰居搬來,就想溝通,卻沒有效果。對方一直大門緊閉。與其在房間裏空想,不如實際去做。公雞寫了封信貼在對方門上,纔打破了僵局。這裏展示了文字的意義和魅力。作品結尾的一張圖,突出了兩個房間之間的黑板(留言板),兩人的溝通,也靠文字來傳達。黑板及其文字的放大,巧妙地引發兒童對文字的學習,對學校生活和學習的嚮往。

童心的美妙。作品對交友的情節設計,對公雞和貓頭鷹互相等待的細節安排,都體現了美妙的童心與童趣。在作品結尾,公雞送給貓頭鷹一個太陽鏡,戴上後白天就像晚上一樣了,從而能天天見面,這也是兒童希望友情的幼稚而美妙的表達。

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思考和自己不同的人,該怎麼溝通和交流。

2.體會公雞“想要交新朋友”的心情,培養積極樂觀的夥伴關係。

3.懂得功物的夜間活動和白天活動的相關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圖畫書及其PPT、繪畫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出示圖書,激發幼兒瞭解故事的興趣。

2.放映圖畫書幻燈片,教師講解、幼兒配合。

(l)畫面講解。

(2)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

3.組織幼兒集體討論交流。

(1)公雞和貓頭鷹爲什麼碰不到面呢?

(2)公雞喜歡朋友嗎?(一天的近乎無聊的吃睡活動。積極高興地打扮等待朋友的到來。)

4.教師爲幼兒講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幼兒體會等待朋友來的焦急心情。

(2)公雞和貓頭鷹通過什麼方式交流呢?(文字、黑板留言等)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如書裏的戴太陽鏡等,發揮想象)

(3)細節的觀察。怎麼知道有鄰居住來了呢?公雞的房子和貓頭鷹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5.想象下自己熟悉的動物中,還有哪些動物是夜間活動的,或者是可以夜間活動的?

(引導幼兒觀察和了解動物)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日常觀察及相關知識,如貓、狗的眼睛。

6.組織相關繪畫活動。畫動物,如公雞、貓頭鷹等。

7.歌曲活動:兒歌《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