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起牀、刷牙、洗臉;

7:40-8:20早鍛鍊;

8:30-9:00吃早飯;

9:00-11:00看書、做作業

??

3、看了剛纔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集體交流。

2、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從整時到整時經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鍊用了多少時間呢?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鍊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塗色部分表示早鍛鍊的時間。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鍊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鍊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麼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麼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瞭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讓學生閱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爲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課的時間。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

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於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一、遊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遊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學有關的趣味遊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並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麼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遊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的獎勵),並進行分析,然後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節分爲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後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後進行統計,對錶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祕,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爲“+、-、×”)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爲“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學書裏,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在,有些地區的方言裏,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於是問“分數,幾何?”謎底是兩個數學名詞:分數、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現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後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後: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麼驚險!

三、自主創作題:

根據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自主創作一幅與數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祕,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4時記時法的表示方法,及24時記時法簡單的時間計算。

2、培養學生自己的觀察比較能力,能通過小組合作製作出一張屬於自己的週末一天的安排,並通過相互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教學對策: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舊知。

1、4:00是下午( )時

16:00是下午( )時

18:30是下午( )時( )分

2、晚上8時睡覺,第二天6時起牀。她睡了()小時。

二、實踐活動。

1、出示小華週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學生分組討論:從小華的作息時間表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4、師從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問題,如:做家務用了多少時間?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到新華書店購書呢?

小組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解決。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多的啓示。

○白天14小時,晚上睡覺10小時。

午睡1小時10分。

○學習2小時,航模製作1小時30分。

購書1小時20分。

○鍛鍊、做家務1小時。

○娛樂:4小時40分。

○每頓飯化費的時間均半小時。

5、讓學生說說小華這樣子安排有些什麼好處?或者你認爲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裏?

6、指導學生說說安排週末的時候:要合理,科學,充實而有意義。

三、那麼你會安排你自己的週末嗎?

如果讓你安排你覺得該注意些什麼地方?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自己動手製作:

1、每個學生拿一張紙,自己動手製作自己的週末。

2、製作完後再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週末時間安排表,說說好在哪裏?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裏說說。

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各別情況進行評比,鼓勵一些安排得特別好的學生。

板書設計:週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時,晚上睡覺10小時。

午睡1小時10分。

○學習2小時,航模製作1小時30分

購書1小時20分。

○鍛鍊、做家務1小時。

○娛樂:4小時40分。

○每頓飯化費的時間均半小時。

課前思考:

這次時間活動主要讓學生設計並製作自己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分爲兩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層次,引導學生觀察給出的一張週末時間安排表,要求學生利用表中的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鞏固對24時記時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第二層次,啓發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借鑑教材給出的週末時間安排表的形式,製作一張自己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並通過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

課後反思:

先複習已學的知識,這樣爲學生學習週末一天的安排積累一定的計算方法。根據小華週末一天的生活,學生自己提出這一單元相關的數學,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並要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爲有了小華週末安排的啓示,所以學生在自己安排的時候能夠合理,科學地安排自己的週末。還能根據表格給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數學問題,並進行了計算,但是在計算時間上學生還不是那麼熟練,需要進一步練習與鞏固。學生之間在計算經過的時間這一知識點上存在很大差異,雖然在課上,我們之間進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讓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有了互動交流的機會,也能在別人方法的啓發下,提高自己計算經過時間的能力,但由於受自己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是很明顯。可能學生剛接觸這一比較抽象的知識,不知通過時間的推移,會覺得難度在下降,慢慢接受這方面的知識。

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對整個單元的綜合練習,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要點,鞏固知識點,熟練運用計算方法。對於前兩個問題,學生基本能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獨立解答,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個別差異性。而在最後對小華週末安排能夠提出的數學問題中,學生也基本能根據前兩題的方式提出不一樣的數學問題,並能獨立解答,關於製作一張自己週末的時間安排表,由於之前已經有小華的事例,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已經不難了。但由於學生生活經驗不夠,還無法真正靈活運用。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安排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先出示小華週末一天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既複習了24時計時法,又進一步讓學生掌握了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製作時間安排表,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課後反思:

這節課通過小華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進一步熟練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的換算,並且鞏固學生計算簡單時間的方法和技能。在認識水平上,學生對於簡單的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之間的換算還可以,但是一旦與生活聯繫,稍有複雜時,特別是涉及到跨越兩天的時間計算時,學生的情況就不那麼理想了,畢竟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少。基於這種情況,在指導學生髮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聯繫的過程中,由於學生的個體差別,學生的回答千差萬別,因而教師必須,或者說只能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而根本無法設計好學生的每次回答情況,同時要根據學生的應答情況作出及時的調整,使學生在相互的啓發下對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斷修正,最後達成共識。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4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爲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爲什麼方向,爲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徵,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並準確解答。

2、藉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徵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係,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係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遊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徵: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後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徵: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爲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藉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彙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啓發:這兩種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後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後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範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麼?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遊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後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麼?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着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學生已有的口算知識,探究出兩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維,算法多樣化。

3、能用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知識解決問題。

4、估算初步。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訓練算法思維、對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準備:

位值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題)

師:我們先來口算幾道題目,看題在答題紙上寫答案,開始!

(覈對答案)

師: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口算,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學習一些新的本領。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動感畫面)

問:這是什麼地方?裏面有些什麼?

師:今天小胖來玩具店準備買兩樣玩具,他買了什麼呢?看!

(一隻足球和一架玩具飛機)

你們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錢?

(學生答,師暫不下結論)

師:那麼到底38+25等於多少?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口算。

(出示課題)

2、計算方法探究

師: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來解決。

(師巡視,請2個學生回答)

30+20=50 50+13=63 40+23=63

師:原來買這兩樣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師:這兩種方法很不錯。還有其他方法呢?你們可以再圈圈,試試?

(再請兩個同學)

38+20=58 35+25=60

師:真了不起,你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這些內容在書上也有,我們看書上有3種方法,你們想出的方法比它還要多。仔細看看,看得懂嗎?像這樣在位值表上圈圈,畫畫有什麼好處?

(本着“留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理念,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方法———把新知識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對協作能力,在彙報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練習1

師:我們現在從這個玩具商店挑兩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麼?34+28又是什麼玩具,那麼該付多少錢?你能很快口算嗎?拿出練習紙,想想,把答案寫下來,如果有的同學有困難,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後寫。

(請2個同學)

學生任意選兩樣玩具,口算價格,在小組內交流

師:現在如果給你兩樣玩具,你會怎麼選,要付多少錢?請你們說給小組同學聽聽!

(學生自由說,教師巡視去聽,請兩個學生說。)

(通過這一層次的練習,學生在這一節課裏將不再是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而是學會了終生受用的學習方法。)

四、總結

師:剛纔我們學了些什麼新本領?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7

教學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及初步理解了周長含義,並且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從而更好地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運用電教手段,指導學生直觀的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小組合作討論獲得知識,並將成果展示出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語言表達、合作交流能力。

知識與技能

正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算理的理解。

一、創景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的花壇美麗可愛,吸引了好多同學的視線,有的同學禁不住要進入花壇欣賞花草,那樣會損害這美麗的景色,爲此,我們學校打算給他圍上護欄,護欄每米8元,需要多少錢呢?如何來算呢?要是一個正方形花壇,你會算嗎?(出示課件圖畫:長方形花壇實物圖)(學生齊答)

結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長然後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錢數。

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自主探究,歸納方法理論聯繫實際,拓展應用小結鞏固

師:那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來算呢?好,今天我們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二、自主探究

(一)憶一憶(回顧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麼是圖形的周長,看屏幕,誰知道他們的邊有什麼特徵?什麼是周長?(課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舉手回答)

結論: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圍成一個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周長。(教師板書: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

(二)試一試(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長6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的周長嗎?(出示課件:長6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小組合作探究)

探究結果:有三種方法。

(1)6+4+6+4=20(釐米)

(2)6×2=12(釐米)4×2=8(釐米)12+8=20(釐米)

(3)(6+4)×2=20(釐米)

2、師:同學們,哪一種方法最簡單呢?(問題明顯,齊答)結論:(6+4)×2=20(釐米)最簡單

3、師:這幾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呢?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呢?(小組討論)(討論出結果之後出示課件:長方形的周長公式)

討論結果:“6”表示長方形的長,“4”表示長方形的寬,“2”

表示兩條相等的長邊和兩條相等的寬邊,“20”表示周長。

由此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教師板書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應用)

1、師:我們學習了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你能計算出屏幕上一邊靠牆,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護欄的周長嗎?(演示課件動畫)(小組合作探討)

探討結果:院子護欄周長=(8×4)—8=24(米),因爲院子一邊靠牆不用護欄,所以要減去一邊的長度。

2、師:同學們如果兩個圖形拼在一起組成新的圖形,那麼新得到的圖形的周長是兩個圖形周長的相加嗎?請看大屏幕,你能算出這兩個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嗎?(演示課件動畫)(小組合作研討)

研討結果:長方形的長是2釐米,寬是1釐米,

周長是(2+1)x2=6(釐米)。學生要明白:兩個圖形拼在一起組成新的圖形的周長不是兩個圖形周長的相加

三、小結鞏固

1、周長是圍成圖形一週的長度。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與0相乘得0”。

2、經歷探索乘數中間月的乘法的筆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你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今天有3只小貓去釣魚,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探索“0和一個數相乘得幾”

⑴出示小貓釣魚場景圖

問:(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看出來的?)“3只小貓一共釣了多少條魚”可以怎樣列式?

⑵學生獨立列式,並計算出結果。

⑶問:你能改寫乘乘法算式嗎?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3個0相加等於0,改寫乘乘法算式還可以怎樣寫?

⑷想一想:0×7= 8×0=師小結:0和乘號在一起就是一顆炸彈,誰和他們遇上了誰就會等於0,因此我們這樣說:0乘以任何數都等於0,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讓學生說一遍給你的同桌聽聽

指名口答。

問:你還能說出幾個類似的算式嗎?從中你有什麼發現?

2、探索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⑴出示看臺圖

問:這個看臺一共有幾排?每排有幾個座位?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能求出這個看臺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嗎?

⑵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⑶一個看臺102個座位,學校體育館有4個這樣的看臺,估計一下,學校體育館大約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小組交流,並說說估計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幾個座位?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⑸班級交流評講。

問:積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樣得到的?與剛纔估算的結果接近嗎?

⑹試一試:104×4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書上計算,同桌檢查計算結果並改正。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在書上,做完後小組裏交流訂正。

3、想想做做3

獨立檢查,在書上訂正,然後全班交流。展臺展示書上習題中錯誤所在,分析錯誤成因然後問:你認爲做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最容易發生哪些錯誤?怎樣避免這些錯誤?

4、想想做做5

看圖說一說,4個書架各有多少本書?你有什麼發現?你能估計4個書架大約一共有多少本書?說說你的估計理由。

5、想想做做6

談話: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將學生提出問題板書出來,要求學生選擇問題並解決。

四、全課總結,深化理解

問: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麼?

五、作業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數都得0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不是難題,可簡化過程,強化結果讓學生牢記。

關於0的乘法強調數位,那一位上乘的雞寫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寫,如進位要和這一位的積相加。

強化豎式的對齊,這樣會有利於計算的正確。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並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爲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由於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爲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爲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爲什麼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麼看法?學生討論後,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爲什麼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爲什麼?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數學網特地爲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