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教案設計及點評

[教學目的]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教案設計及點評

1.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了解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點等有關科學常識,並受到文明禮貌教育。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課文提供的知識和敘述方式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師:四肢短短,身體扁平;

牆上爬行,專吃蚊蠅;

尾巴易斷,斷了再生。

2.學生猜出後出示“壁虎”圖。師: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評:根據小壁虎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編成謎語,喚起學生頭腦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詞用謎語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紹有關知識,然後由壁虎自然引出課題。教學環節的銜接流暢有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讀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評:教會學生由題目提出問題,既訓練思維,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第1遍讀課文,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讀準確, 邊讀邊畫出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2.第2遍讀課文,指名7個學生,一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音讀準,儘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讀後老師正音。

3.第3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邊讀邊想, 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師:我們讀了3遍課文,每遍的要求一樣嗎?

【評:教師要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此處設計的三讀課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的指導。】

三、深入學習,讀議課文

1.出示圖一:大家先看一看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思考:要想知道“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

(1)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

學生選第1、第2自然段,各自輕聲讀。出示活動投影片《小壁虎掙斷尾巴》。

讀後判斷:小壁虎的尾巴是怎麼斷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後,自己掙斷的。(√)

(2)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什麼情況? 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評: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爲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投影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並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師範讀第2自然段。

(1)要求學生從課文內容及老師讀的語氣, 體會小壁虎當時的心情,說說標點符號“!”“?”所起的作用。

(2)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評:讓學生聽聽,說說,練練,引導他們開動腦筋,認真讀書。】

3.看圖,聽第3至第5自然段的課文錄音。

(1)思考:小壁虎向誰去借尾巴?

附圖{圖}

(2)用“先……然後……最後……”連起來說一句完整的話。

【評:結合看圖聽讀課文,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內容,並使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得到訓練。】

4.讀議第3至第5自然段。

學習第3自然段。

(1)用引讀法讓學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和敘述順序。

教師引讀:小壁虎爬到哪?→看見誰?→他怎麼說?→對方怎麼回答?

(2)學生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

┌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小魚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

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說明小壁虎十分有禮貌。

┌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

└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引導學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爲難的心情。

&nb

sp;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

【評:通過2組對話的比較和反覆誦讀,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帶着情感去朗讀,這樣,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

(4)演示活動投影片,理解“搖着”、 “撥水”並讓學生做動作演示。

(5)小結:課文第3段先寫小壁虎爬到哪裏,看見什麼,再寫小壁虎怎麼說,最後寫小魚怎麼答。這樣就寫清了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

【評:教“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這一段,採用“扶”的辦法,初步引導學生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繫。】

半扶半放,教學第4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說說這一段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體會到第4段與第3段寫法相似,只是地點變了,借尾巴的對象變了。

(2)指名學生用手勢做“甩”的動作。

(3)用課文中的一句話, 說說老黃牛爲什麼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4)師生分角色朗讀。

以放爲主,學生自學第5自然段。

(1)學生自學本段,想一想1、2兩句寫什麼?3、4兩句寫什麼?

(2)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本段, 讓學生找出說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詞語。(擺、掌握方向)

(3)讓學生做手勢,幫助理解“擺”,“掌握方向”的意思。

【評:對於敘述順序相似的3、4、5自然段, 教師採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導,不僅使教學環節避免了重複,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興趣與能力。】

總結3、4、5自然段。

讓學生把3、4、5自然段連起來朗讀, 用“因爲……所以……”這個句式說說小魚、黃牛、燕子爲什麼沒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5.讓學生把手當作動物的“尾巴”,演示辨析“搖”、“甩”、“擺”三個動詞,體會幾個詞的意思,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

【評: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理解詞語,有很強的直觀性,把這幾個重點詞放在一起,學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領會,效果很好。】

6.讀議第6、7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一組反義詞, 說說小壁虎心情起先怎麼樣,後來怎麼樣。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讀出從“難過”到“高興”的心情。

【評:通過抓一組反義詞,把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全概括了,教學環節簡潔,又抓住了關鍵。】

(3)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訴了媽媽, 誰來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經過告訴媽媽,想一想該怎樣說?

【評:這樣等於讓學生複述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告訴”一詞的意思。】

四、小結全文,課堂練習

1.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練習。

(1)小魚(搖)着尾巴,在(河裏)游來游去。

(2)黃牛(甩)着尾巴,在(樹下)吃草。

(3)(燕子)擺着尾巴,在(空中)飛來飛去。

(4)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 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後,還能(長出來)。

【評:總結課文,既要歸納課文,又要進行語言訓練。】

五、知識延伸,相機進行語言訓練

1.閱讀短文《有趣的尾巴》瞭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鳥、猴子、響尾蛇等動物尾巴的作用。

2.選擇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種小動物,照書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順序,說一說小壁虎怎樣向這些動物借尾巴。

【評:這樣訓練學生說話,既拓寬了知識面,又依照課文進行成段說話的訓練,將增長知識和有條理地說話訓練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