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教學要求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

1.使學生瞭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這一神奇的溶洞。激發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寫作特點,培養有條理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介紹課文及作者

1.課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情景。

2.作者,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吳縣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1957年葉聖陶先生60多歲時,遊覽了“雙龍洞”、“冰壺洞”,見《小傳十篇》。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文。

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劃出不懂的詞語。

2.集體討論難字、新詞。

①讀音

wān

sǔn

蜿蜒

即使

石鐘乳

石筍

②新詞

孔隙突兀森鬱進

四、讀熟課文

1.散讀。

2.小組讀。

五、思考寫作順序,試着劃段

第二課時

一、理清層次,劃分段落

1.默讀。

思考: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安排材料的?

遊覽順序——空間位置變換。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時間、地點、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見聞。

第三段(4~8自然段)遊覽經過。

二、講讀

1.指名讀第一段。

分析:這是一篇遊記,且開篇點題,交待了時間、地點。

2.學習第二段。

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記寫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問:

①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筆劃一下。

溪流:時而…時而…時而。

②什麼叫迎着溪流?人怎麼走?

逆流而上(遊覽的一條“暗線”)

③理清這部分敘述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

4.小結: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從洞口裏流出來的”,引出描寫重點——雙龍洞。

第三課時

一、從讀入手,理清層次

1.讀第三段。

說一說寫了幾層意思。

2.分析:

②外→內

學生邊讀邊思考,師生共同總結。

a.泉水來路。

b.孔隙大小。

c.小船形狀。

d.進出方法。

e.人的感覺。

二、學習本段第三層

③內洞奇景。自由讀,並小結寫了什麼?

a.黑爲什麼?只有孔隙相連。

c.大十來進房子那麼大。

d.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裏。指明泉水的發源地,且點出洞已到頭。

④最後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三、總結

作者記敘了遊覽雙龍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