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曉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曉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春曉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春曉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喜愛****;

2. 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中景象的圖片一幅,多媒體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古詩《清明》,請全體幼兒一起朗誦1-2遍。

(二)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1. 小朋友有沒有記得《清明》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是什麼季節啊?(春天)

2. 對了,春天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發現春天帶來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副畫,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有沒有在畫上看到了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 地上和河裏的花瓣是怎麼來的呢?它怎麼會落下來的啊?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師小結:這是因爲,在春天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雨,到了早晨的時候,樹上的很多花瓣就飄落了下來。當時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他就寫下了這樣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幼兒一起跟教師跟讀兩遍。

3.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讓我們來聽聽看這首詩到底是怎麼寫的。(教師播放課件)

(四)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 小朋友們都知道這首詩叫什麼啊?(春曉)

2. 教師講解詩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於是他就想到要寫一首詩,古人寫詩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

3. 下面請小朋友們聽老師來讀一遍。教師朗誦第一遍。

4. 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聯想詩人所寫的景象。

(五)幼兒學習朗誦。

1. 古詩中有的詞語有很多意思,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朗誦時要慢一點,音要拖的長一點,別人才能聽的懂。

2. 幼兒師範朗誦詩3-4遍(可採用多種形式,如分組朗誦等)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在家學會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並要求幼兒回家後把今天學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在家還可以學一些古詩。

春曉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瞭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5、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好多孩子學前就已經會背了。如果我們再一味注重讀背,那就如我們所說的:學生只是在數白嘴、背天書,毫無意義。試問,這樣的課學生趣從何來?這無非是在浪費時間。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們必須把握一點: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定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遊戲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背誦以前積累的古詩。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課下蒐集背誦了好多的古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來,勇敢地站起來給我們背一首吧!

2、出示圖片,觀察。

師:你們真是勤奮好學,背誦了這麼多古詩,今天老師獎勵你們看個圖片,示圖。

真是太美了!老師想用一首古詩來描繪一下這幅圖,你猜是什麼詩?

(學生猜測,會背的背給大家聽)

二、認讀古詩。

1、師生合作,認讀古詩

老師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這首《春曉》,(板書課題,解釋:曉,天剛亮)我們的課本上也有這首詩呢,趕快看看它和我們背的這首《春曉》是不是一樣呢!請同學們打開書17頁,自己認真地拼一拼、讀一讀這首詩,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是圈下來,一會兒想辦法解決,好嗎?(生自由讀,師板書詩)

2、指名讀,互相評價。

誰願意把書上的這首詩給大家讀一讀?

3、這麼好聽的詩,老師也想給大家讀一讀,給老師一個機會好嗎?

4、生評價老師

三、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師爲什麼能讀這麼好嗎?因爲老師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曉、眠、覺、啼、多、少、處

2、合作識字。

來看第一位生字朋友,誰認識它?

生逐各念出讀音。

4、讓我們一齊來認認他們吧!

師領讀,生個別讀,齊讀。

四、觀察、誦讀,感悟詩境、詩情。

1、看圖引入

提問學生:圖上都有什麼?

生自由回答,師邊聽邊總結板書:睡、鳥、雨、花。

2、看圖編故事。

誰能把這幅畫全部說下來?

師總結說詩意:

春天的夜裏小熊在沉沉地睡着,不知不覺天都亮了。它聽見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才漸漸地醒來。推開窗戶一看,哎呀,昨天晚上下了一場細雨,把美麗的花瓣都給打落到了地上,星星點點的美麗極了。

3、誦讀,感悟大意。

咱們學的這首詩呢就是描寫的`這個景象。讓我們一塊來讀一讀來體會它的美吧!

師領讀。 生個別讀,齊讀。

4、美讀。

初春的早晨,空氣裏飄着呢土的清香,眼前一片綠色,心情真的棒極了,讓我們懷着這樣的心情,閉上眼,美美地背背這首詩吧!

五、指導寫字。

1、瞭解“春”的由來。

你們真像小詩人,那麼有一個朋友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聊聊天,聽聽他會說些什麼吧?大家快看,是哪們小朋友呢?出示“春”字。

(師述:大家好,你們說我是誰?對,我是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是老大,人們很喜歡我,都說春色滿園,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雨濛濛,一年之計在於春,我是由兩部分構成,上面是春字頭,下面是日字底,小朋友們,你們記住我了嗎!)

2、指導寫“春”。

(1)我們來把它請進田字格里吧。

邊寫邊說筆順,並加上拼音 問生字的結構。

(2)寫筆順

問生共幾畫(9),第5筆是什麼?(捺)

3、組詞。

4、拼讀。(注意空書)

(1)師領讀。

(2)生分列朗讀。

5、用上“春天”說一句話。

7、同上學習“處”字。

8、還有兩個朋友“多和少”(板:多、少)誰能爲這兩個字加上拼音,寫出筆順?(找兩個學生上臺書寫) 誰能爲它們組個詞?生組師書寫。

依照我們前面唸的方法,誰來把這兩個字也念一下。

生單個念,全體念。

六、遊戲鞏固生字複習詩。

(1)、講解遊戲辦法。

你們真聰明,這麼快就記住了他們,老師獎勵你們看(出示卡片)這是什麼(紅果),對,不過這些紅果可不是獎給你們吃的,它是用來串糖葫蘆的!怎麼串呢?看每個紅果上面都有一個字,我們把這些字,重新串成這首詩,每行串一串,全詩四行串四串,老師已經把這些紅果給發到了你們小組長的手中,每個小組一句,你們小組成員一塊動手把它們串好,看哪組串的既快又好。

(2)分組競賽。

(3)生複述詩意。

春曉教案 篇3

一、當今音樂課堂教學形式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育往往是“填鴨式”的教育,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塞到學生的大腦中,使學生的欣賞過程變成了對教師知識經驗的機械複製,剝奪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的思想像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毫無自主性和創新性,本來趣味橫生的音樂欣賞課變成了毫無意思的政治理論課。

二、音樂欣賞課教案《春曉》進行分析

下面我們就以音樂欣賞課教案《春曉》爲範例,對它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分析,來了解一下在新課程標準引導下的現代音樂欣賞課教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座位編排

本教案在座位編排上採用扇型小組式排列法,也許有些教師會對這一環節不屑一顧,還有些教師甚至根本就沒有注意過這一環節,殊不知這一環節正是上好一節音樂課的關鍵所在。

在以往,甚至是在現在,有些音樂教師的課堂上仍存在着教師在講臺上講,不顧學生的感受,不顧教學質量,完全凌駕於學生和課堂之上的現象。其實一切問題都源自“講臺”。一個三尺高的講臺,不僅讓學生對教師又敬又怕,甚至覺得教師是遙不可及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儘量走下講臺,尤其是在音樂課上。像教案《春曉》中的座位安排就非常得當。“一領衆圍”的座位安排使學生在心理上變的輕鬆自在,與教師的距離也拉近了。

這樣的座位安排,更有利於教師成爲學生研究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並隨時充當學生的“後勤部長”,爲學生提供所需的研究資料,並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驗證各種假設,體驗作品。

(二)導入

有了好的座位編排,更要有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有了好的導入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好的欣賞課教學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爲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將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更能讓一節音樂欣賞課氣氛昂然,博得滿堂彩[2]。

教案《春曉》的課堂導入嚴格針對音樂教學內容而設計,使課堂導入建立在與所教授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繫的基礎上,教師首先讓學生欣賞一幅唐詩《春曉》圖,並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一遍彩圖上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曉》,在此基礎上,請一位同學講述《春曉》的含義,並由此引出了藝術歌曲《春曉》。教案《春曉》利用對以往所學古詩的回顧,又請同學們對古詩的含義進行了描述,啓發了

春曉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學生的知識積累是不同的,學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異的,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也應該是自主的,讓學生運用以有的知識和能力,研究學習理解古詩,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學會課文2個生字,拓展學習部分新字,進一步鞏固對形聲字造字律的認識。

2、自主、探究學習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件創設情景,指導練習說話

1、出示畫面:

春天,百花盛開,蜜蜂在花叢中飛舞,枝頭,不時有小鳥飛來,唧唧喳喳地叫着,到處春意盎然。

2、看畫面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3、是呀!春天多麼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課件出示古詩)

二、自主學習生字,初步瞭解古詩

1、自由誦讀古詩,說說這首詩給你的第一印象。

2、讀通古詩,自己找合作伙伴學習生字。

3、交流反饋:

你對哪個生字最感興趣?有什麼好辦法識記:

初擬交流重點如下:

⑴ 曉:曉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曉字在書寫時不要在右上角多一點。

⑵ 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邊是皇帝的帝。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把交流的話語組織好。

4、娃娃教學,拓展學字:

小朋友們學會了曉字,你們還認識和曉字長相很像的姐妹嗎?請你把它介紹給大家。

學生回答情況例舉:

⑴ 我來給大家介紹認識曉的姐妹燒,(學生隨即把燒板書在黑板上。)這個燒字,我是昨天剛認識的,因爲昨天我媽媽買來了一隻不粘燒鍋,很特別,我就把商標上的燒字記住了。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曉和燒哪兒像,哪兒不像?你還能給燒組個詞嗎?

⑵ 我也來給大家介紹曉的另一個姐妹澆。(學生也把澆字板書在黑板上。)這是澆花的澆,請小朋友一起跟我讀。(齊讀澆。)這個澆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因爲我家陽臺上種了很多花,我天天給它們澆水。哪個小朋友能運用辦法很快記住它?

⑶ 老師,我還有呢!(邊說邊走到黑板跟前板書繞。)我認識繞字。咱麼學校附近前幾天施工,那兒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前方施工,請繞道而行。我就把這個繞字介紹給大家,你們知道這繞爲什麼用了絞絲旁?

教師對學生的交流作適時的點撥。

5、指名誦讀古詩。

6、教師簡介作者。

7、理解題意,重點理解曉的意思。

三、提出研讀專題,研究學習古詩

過渡:剛纔我們已經理解了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難看出全詩描寫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麼整首詩寫了哪些景色?

要求在詩句中用圓圈加以表示:

(鳥、風雨、花)

1、引出研讀專題: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讀讀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說說詩人在描寫這景物時的感情。

2、提出研讀的要求:

⑴ 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圈圈點點,或塗塗畫畫。

⑵ 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問題,可以採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師合作學習。

3、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詩,教師參與學習。

四、交流研讀成果,落實訓練目標

1、明確交流要求:

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點撥,並隨機落實訓練目標。

(以下各部分內容的先後順序及互動過程,均以學生的實際研讀情況作出彈性處理。學生解釋一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交流的質量,並適時教給正確的交流方法。)

處處聞啼鳥:

⑴ 理解處處的意思。練習給處處找近義詞

⑵ 課件播放鳥叫聲,理解聞的意思。

區別平時句子中的聞和詩句中的聞的不同,進行練習:

說說下列句子中聞的意思:

放學回家,我剛進家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從廚房中飄來。

居里夫人是世界聞名的女科學家。

⑶ 理解啼的意思,說說別的動物叫又可爲什麼?例如:馬嘶、虎嘯、雞鳴、獅吼等。

⑷ 自由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⑸ 交流詩人聽到鳥叫聲時的心情,並指導感情朗讀:

夜來風雨聲:

⑴ 課件播放風雨聲,進入情境想象說話:

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⑵ 理解夜來的意思。

⑶ 交流整句詩的理解。

⑷ 交流詩人在詩句中的感情。

⑸ 在自己體會到的詩人感情中朗讀詩句。

花落知多少:

⑴ 感知詩句中詩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憂傷。

⑵ 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⑶ 指導讀出那份淡淡的憂傷感。

3、在理解了後三句的基礎上學習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導語:

我們已經理解了後三句詩寫的是詩人聽到鳥叫聲,想到昨夜的風雨聲,不知不覺產生了對落花的憂傷,那麼我們再來理解第一句就不難了。

⑴ 眠是什麼意思?春眠指的是什麼?

⑵ 這裏的曉與題目中的曉有什麼不同?

⑶ 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4、交流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背誦全詩,延伸課外學習

1、播放音樂,自主背誦全詩:

(短短的四句詩描繪了這麼多的景物,包含詩人複雜的感情變化,古詩的藝術魅無窮!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背下來。看誰背得快?看誰背得好?)

2、孟浩然帶着淡淡的憂傷描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詩人:

在春天的夜晚聽到了風雨聲後,寫下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中詩人的心情。(課件出示古詩: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詩的色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每首詩中都浸透着詩人的感情。

3、提出課外學習任務:

找幾首描寫春景的古詩,並背誦下來。

春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時的情景。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裏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後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詩中描寫了作者的所感、所聞,表達了詩人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重點是學會本課5個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法建議:

1.識字教學要重點提醒學生讀準“聲、知、少”三個字的讀音。鼓勵學生用熟字或者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2.這首詩的詩句比較好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重點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來感悟這首詩語言、意境的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麼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着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遊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於寫山水詩,字裏行間凝聚着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後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後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麼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