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教學目標

六年級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難點

地球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方法

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地球儀和學生用小型地球儀,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線和經度與東西半球的劃分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的精確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 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爲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

1 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則球體

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並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 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爲4萬千米。

2 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 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討論】(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並回答問題:

(1)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 球面上繪着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 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於兩點。

(4) 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爲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爲南極。

三、地軸和兩極

【教師演示】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 並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四、經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爲什麼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着東西方向, 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稱爲什麼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