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絃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撥絃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撥絃大班教案

撥絃大班教案1

設計意圖

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我選擇了《撥絃》這個趣味性、節奏感很強的音樂,培養孩子在遊戲中也能注意欣賞、感受音樂。旨在通過有趣的遊戲情境,讓幼兒去感受、理解和表現樂曲詼諧、輕快的情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仔細聽辨音樂的重音部分,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從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活動目標:

1、學習把握音樂活潑跳躍的性質和特殊的樂曲結構。

2、根據故事線索,通過圖譜的提示、聽出音樂中的重音。

3、喜歡遊戲情節並作出快速反應,享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老狼、小動物指偶各一個,圖譜一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聽樂曲,請幼兒說說自己想到了什麼。

[這一環節的設計先讓幼兒欣賞音樂,然後再引出故事,是爲了不給幼兒一個思維的定勢。]

二、講述故事

(這首音樂講得是有一座黑森林,那裏面很黑很黑,人走進去很容易迷路。黑森林裏住着一隻笨老狼,因爲他整天都呆在黑森林裏,所以對那裏面的路很熟,就是閉着眼睛也能在裏面走來走去。住在黑森林兩邊的小動物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那就是跟在老狼的後面走,讓老狼把他們帶出和帶進黑森林。哦!不過你們不要擔心,笨老狼是不會傷害到小動物的,因爲它的眼睛很不好,只要它回頭看時小動物站着不動,他就根本看不見了。)

[喜歡聽故事似乎是每個人的天性,而孩子是最忠誠的聽衆。利用《小動物和笨老狼》這個吸引人的故事,孩子對音樂的結構有了初步的瞭解。有了故事的鋪墊,孩子在欣賞音樂時更加投入了。]

三、教師隨音樂操作指偶表演一遍,聽辨重音和感受音樂起伏的變化。

[此環節運用指偶表演,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更形象的感知音樂。在活動中他們都認真地傾聽着、感受着音樂,很快他們便找到了“笨老狼回頭”的音樂(樂曲中的重音出現的地方)]。

四、出示圖譜,瞭解樂曲特點。

1、提問:你們看,這圖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小結幼兒意見,講解圖譜意思

[在圖譜設計上,我把原來的三角形換成了小朋友的腳印,小動物跟着老狼走的是小腳印,老狼回頭時是大腳印,使整張圖譜更形象易懂了。由於這首樂曲是弱起小節,我在設計時用半拍一個腳印畫的,這讓旁人看了很難理解,小朋友跟着我的指揮走,基本上能理解。反思:在圖譜設計上還需推敲]

五、熟悉音樂,感受重音。

1、幼兒邊聽音樂邊看教師演示圖譜,在重音處跺腳。

2、幼兒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在重音處拍手。

[爲了鞏固孩子對音樂重音出現規律的記憶,讓幼兒體驗找重音的成就感,我讓孩子在音樂重音出現處跺腳、拍手]

3、幼兒聽音樂用手在身體各部位練習一遍。

[通過聽故事、看圖譜、拍重音,幼兒對音樂的結構基本上已掌握,在上基礎上讓幼兒在自己的身體上走,幼兒的興致很高,對音樂中重音出現的規律把握得也很好]

六、幼兒遊戲

提問:跟在老狼後面走心裏會有什麼感覺?應該怎麼走?

1、教師帶幼兒練習走路一遍。

[在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的結構掌握的比較好,就略掉了這一環節,直接過渡到下一環節,讓幼兒跟着音樂遊戲]

2、着音樂做遊戲

[在此環節中我扮演的笨老狼情緒和語言不夠誇張,沒有營造出穿越黑森林的緊張氣氛,因此沒把幼兒的情緒帶動起來。當時我沒有想到自己扮演的笨老狼是面帶笑容的,後經評課的老師一說才感覺到,以致幼兒也是一直笑眯眯的和我一起做遊戲的。遊戲的場地不夠寬廣,基本上在一個圈裏走,以致幼兒跟在我後面時我不能跟着音樂自如的走,音樂的快慢節奏沒有體現出來。]

七、結束部分

1、今天你們這些勇敢的孩子跟着笨老狼安全的穿過黑森林了,現在我們到果園裏摘果子去吧!

[在此環節中,我本來是設計讓幼兒邊採果子邊出活動室的,但是在活動中,我感覺幼兒的興趣正濃,如果就這樣結束,會讓幼兒覺得意猶未竟,就讓幼兒採完果子休息一下,又增加了下面一個環節。]

2、我們摘了那麼多果子,把它們帶回家去吧!

我們要跟着笨老狼穿越黑森林回去了,這一次,我們來捉弄一下笨老狼吧!老狼最怕什麼?(獵人、狗、老虎……)

那我們就在老狼回頭時學獵人的槍聲,或狗叫聲、老虎的叫聲來嚇唬它一下。

3、帶幼兒邊做遊戲邊出活動室

[此環節的增加把幼兒的情緒推向了高潮,又讓幼兒自編重音,在原有的遊戲基礎提升了經驗。]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通過故事、表演、圖譜提示多種方式讓幼兒在聽音樂過程中感知音樂的重拍,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逐步讓幼兒瞭解音樂的性質和結構,掌握樂曲中重音的出現。並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遊戲中的樂趣。讓規則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出來。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致很高,本次活動的目標基本上都已達到,但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因素,在環節分析反思中我已寫明。

撥絃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詼諧、跳躍的特點。

2、通過自由操作、聽故事、自扮小動物、做遊戲的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特點與情緒。

3、能愉快的、主動的參與感受、體驗活動,並能合作、創造性的進行遊戲和表演。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簡單的場景佈置,小動物的裝飾物,彈簧小動物盒若干。

活動過程:

1、在活潑有趣、詼諧幽默的音樂中進入場地。

2、幼兒自由的'操作彈簧玩具,體驗玩具帶來的快樂。

3、教師使用彈簧玩具表演音樂的內容,讓幼兒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他在做什麼?

4、教師用講故事的口吻,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內容。並請幼兒集體表現樂曲,重點理解音樂的跳躍與樂句中的重音停頓。

5、請幼兒利用材料自由化裝成各種小動物。

6、進行遊戲活動:《狐狸與小動物》。

7、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撥絃》這首樂曲別具特色,其中蘊涵的緊張、舒緩的節奏適宜孩子生命的律動。《撥絃》是德國音樂家德力勃所作舞劇中的一個片段,原是ABA結構,本次活動節選自A段,是由小提琴用撥絃的方式演奏的,別具特色,被稱之爲《撥絃》。大班幼兒已經具備感受各種音樂性質的經驗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爲大班幼兒音樂欣賞的內容。

撥絃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詼諧、跳躍的特點。

2、通過自由操作、聽故事、自扮小動物、做遊戲的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特點與情緒。

3、能愉快的、主動的參與感受、體驗活動,並能合作、創造性的進行遊戲和表演。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簡單的場景佈置,小動物的裝飾物,彈簧小動物盒若干。

活動過程:

1、在活潑有趣、詼諧幽默的音樂中進入場地。

2、幼兒自由的操作彈簧玩具,體驗玩具帶來的快樂。

3、教師使用彈簧玩具表演音樂的內容,讓幼兒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他在做什麼?

4、教師用講故事的口吻,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內容。並請幼兒集體表現樂曲,重點理解音樂的跳躍與樂句中的重音停頓。

5、請幼兒利用材料自由化裝成各種小動物。

6、進行遊戲活動:《狐狸與小動物》。

7、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通過故事、遊戲、圖譜提示多種方式讓幼兒在聽音樂過程中感知音樂的重拍,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逐步讓幼兒瞭解音樂的性質和結構,掌握樂曲中重音的出現。並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遊戲中的樂趣。讓規則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活動有以下幾個亮點:

1、大灰狼的教具簡便、輕巧:既能充分展示表現音樂的形象,又便於教師表演操作。以往的大灰狼都是由老師自己扮演,披上大大的披風,帶上可怕的頭飾,我的大灰狼手偶是用襪子製作而成,套在手上就可以表演,使大灰狼這一形象更加生動、可愛。

2、圖譜比較貼切:圖譜有着強烈的視覺效果,它的出現,讓孩子們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頭”的音樂(樂曲中的重音出現的地方),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有效結合,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孩子們看圖譜找重音、聽音樂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級提出加深難度,突破了重難點,達到了教學目的。

3、結局出人意料:大灰狼最後和我們小朋友成爲了好朋友,這樣的結局從另一個視角告訴我們“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包括大灰狼,我們的生活要充滿愛!大家共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4、整個活動始終以情境化的教學、遊戲的方式,引領着幼兒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感知樂曲,體現着愉悅性、發展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儘可能地富有激情,因爲只有我自己被音樂感動,才能感動孩子、感動大家。

活動不足:

1、在整個活動設計中,我覺得活動的量還不夠,也就是說活動從深度廣度來講略顯不足。根據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採取不同的方式,設置不同層次的難度,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跳起來摘桃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這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讓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2、在重音處拍手跺腳這個遊戲環節中,由於我事先的遊戲規則只說了“在大牙齒的地方拍手跺腳”,而沒有反過來強調“在小牙齒的地方就不拍手跺腳”,以至於第一遍遊戲時有幾名幼兒在小牙齒處拍手,在重複了遊戲規則後大部分幼兒都已掌握,只有亮亮小朋友仍在小牙齒處拍手,我告訴他下課後我倆再單獨交流。下課後我才理解他對音樂重音的詮釋方式:小牙齒處輕拍手,大牙齒處重拍。

小百科:撥絃是借用彈撥樂器的表現手法,它能使弓弦樂器發出鏗鏘分明的彈撥聲,與弓毛擦絃聲形成了色彩鮮明的音色對比,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