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蟬教案

一、教學目的:

法布爾蟬教案

1、學習通過細緻觀察,用擬人等文藝性手法和準確明晰的語言,說明一種動物生    長過程和生活習性的方法。

2、培養細緻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

3、理解作者在動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擬人等文藝手法的運用。

2、難點: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學時數:

自讀課文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預習思考題:

1、畫出本文的結構示意圖。

2、找出本文的修辭手法。

字詞正音:

蜣qiāng(屎殼郎)  窠kē(鳥獸做的窩)  墁màn(用磚或石塊鋪地面)

纖xiān(細小)

蚋ruì(小昆蟲,體長兩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鰭qí(魚類的運動器官)  曝pù(曬)

詞語補釋:

喧囂: 聲音雜亂,不清靜。

匹敵: (qǐ)對等,相稱。

罅隙: 縫隙。

騰躍: 跳躍。

開合自如: 分開收攏不受阻礙。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黴)

無動於衷: 心裏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作者簡介:

讓亨法布爾被譽爲“昆蟲世界的荷馬”,他的傳世傑作《昆蟲記》是一部十大卷的鉅著。作者用富有詩意的文藝筆調向人們展示出一個絢麗多姿,光怪陸離的昆蟲世界。這與作者長期接觸大自然和喜愛文學,酷愛詩歌分不開。少年時期的法布爾家境貧苦,爲了幫助貼補家用,便擔當起給人放鴨的勞動。正是在與大自然的長期接觸中,少年法布爾愛上了昆蟲研究這一行。由於他對各種昆蟲的'精細的持久的觀察,他筆下的昆蟲故事都顯得多生動有趣,而且還帶上了他對社會和人生的觀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義。par    《昆蟲記蟬》共有“蟬和蟻”、“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動活潑、風趣形象的語言,詳細闡明瞭蟬的生活習性,具體介紹了蟬從卵到幼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課本節選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屬科學小品,是介紹動物生態的說明文。

寫作特點:

一、說明中兼用文藝筆調,對所要說的事物進行具體描繪。

1、表現手法:

擬人: 讀了“蟬的卵”,我們彷彿看到一位“可憐的母親”生兒育女所付的艱辛,同樣也會憎恨象蚋那樣專門殘害生靈的壞種。而由卵發育成蟬所經歷的漫長艱苦的歷程,更使我們對這個小生物的成長髮出慨嘆,多麼不易啊! 從而對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產生共鳴。最後一段裏的“苦工”“享樂”“歌聲”“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來比喻蟬的離殼過程。它“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縐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不可能看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脫出。”整個動作順序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的“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翻”“鉤”“脫”等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把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準確而又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par   2、說明順序倒敘  幼蟲→成蟲→產卵→幼蟲

(順序  卵→幼蟲→成蟲→生活習性、生理特徵)

跟記敘文“倒敘”的作用完全一樣,是爲了突出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這既是重點(蟬一生大部分的活動時間),又是難點(最不易瞭解),並使行文生動活潑,吸引讀者注意,加深讀者印象。

二、語言準確明晰。

1、使用同義詞近義詞。(爲了科學地說明蟬的生態的各個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腫”,言其肥大而笨,寫出它的形態,因其大故能貯滿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爛泥擠進乾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鉤住”“掛”這三個詞語分別寫出了“蟬的脫殼的過程”。

“把握”: 緊緊抓住。“鉤住”: 像鉤子一樣掛住。“掛”: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尋覓”“尋找”“找到”分別寫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況。

這三個詞語都有“找”的意思,一個比一個口語色彩更濃。

2、語言準確、平實。

第二段中說: “在陽光曝曬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圓孔,孔口與地面相平。蟬的幼蟲就從這些圓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個限定語“陽光曝曬” 正寫出蟬的特性“喜歡頂乾燥、陽光頂多的地方。”“陽光曝曬”不能寫爲“陽光充足”,“曝曬”限制在炎熱的夏天。

拿蟬的脫殼過程和孵化過程來說,文章都寫得很清楚,“開始”“不久”“最後”“以後”這些時間詞語,正寫出其過程的進展。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第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