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案範文

導入

《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案範文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讀思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爲寫得美的語句。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穫。

交流

a、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着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

1、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2、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麼?

b、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着歡樂的鼓點,踩着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2、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c、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1、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麼?

3、練習說話:“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思考,適時想象,使學生感受到總理的平易近人、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情誼。】

朗讀

1、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爲什麼那麼開心?爲什麼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2、指導讀:練習讀--範讀--分組讀--競賽讀--齊讀

文章結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滿懷深情地朗讀,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實踐

1、.查找、蒐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寫字

練習書寫其他六個字。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共性問題示範書寫。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伴教錦囊

1、傣族有人口162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西雙納州和德宏州。臨滄的耿馬、孟寶、思茅的孟連、玉溪的新平等30多個縣也都有分佈。傣族歷史悠久,在近年發現的傣文史籍中,記述着遠古時期傣族先民的活動。“傣”,意爲熱愛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國前,傣族地區處於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經濟發展的過程。不同地區大體可分爲三種類型:西雙版納爲代表的領主經濟保存比較完整;德宏、孟連、耿馬是代表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的地區;景谷、新平、元江等內地的傣族地區地主經濟已經確立。

2、傣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門節、關門節、送龍節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爲互灑清水可以消災彌難,互相祝福。節日裏還舉行堆沙、丟包、放高升,賽龍舟等活動。

3、漫話竹樓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顧名思義,竹樓是以竹子爲主要建築材料。西雙版納是有名的竹鄉,大龍竹、金竹、鳳尾竹、毛竹多達數十種,都是築樓的天然材料。

閱讀在線:綠色的竹樓

西雙版納,一片翠綠。那兒的房屋很怪,不用磚,不用石,是用綠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樓是懸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撐着。把竹樓架高,不但能防潮,還能在樓下養牛餵豬呢!據說,這種建房子的辦法,還是當年諸葛亮教給傣族人的呢!

進竹樓,先得把鞋脫下放在樓梯邊,光着腳走在用竹子鋪着的地板上,涼絲絲怪舒服的。人們盤腿坐在竹樓裏火塘邊的竹蓆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來長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籤在火塘裏點燃,嘴斜着埋進竹筒裏,呼嚕嚕地抽着。原來這是“水煙筒”。

吃飯時,人們圍坐在竹編的圓桌旁。擺在桌上的菜更新鮮。什麼“螞蟻蛋拌酸筍”啦,“油炸青苔”啦,而雞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樓,滿眼是綠樹、鮮花,連圍寨子的牆,都是長得又高又綠的仙人掌。

西雙版納真是綠色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