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旅教案集錦7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孤獨之旅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孤獨之旅教案集錦7篇

孤獨之旅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2、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3、學習運用快速瀏覽的方法,把握課文梗概;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體會課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

第1課時:組織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積累詞彙,感知課文內容。

第2課時:朗讀品味精要文段,欣賞作品,質疑探究,合作釋疑,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有過孤獨的體驗嗎?請用簡潔的語言敘說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樂,有痛苦。有的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有的人在孤獨艱辛中成長。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課文《孤獨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長的一段經歷吧。

二、閱讀課文,感知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1)標出生字新詞,查閱工具書注音釋義。(2)抓住要點概括杜小康的放鴨經歷。(3)引導學生評價、補充同學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師小結:(1)評價學生概述的得與失。(2)歸結概述課文的要求:抓住要點,突出重點;語言簡潔,敘述清楚。

3.再讀課文(默讀),列出故事情節提綱,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1)速讀之後列出情節提綱;(2)合作交流、修改提綱,教師巡視指導;(3)篩選較爲成功的提綱在全班交流,將選出的提綱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學觀摹、評價、修改;(4)分辨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教師小結:抓住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心理的發展進行指導性總結。

強調:故事情節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離家隨父野外放鴨的行程生活及定點生活所經歷的艱辛與孤獨的具體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長過程中生活艱辛、精神孤獨的人生旅程。

第二課時

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長的孤獨及超越自我的品質

學生思考:

(1)課文中主要人物是誰?(2)找出表現杜小康生活艱苦、精神孤獨

的語句,探討:

①杜小康經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難?

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麼?

③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④杜雍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教師小結:突出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生活情況及其心理變化過程,引導學生加深對主要人物飽經生活磨難而逐漸“長大”的成長經歷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於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二、欣賞景物描寫旬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生活動:

(1)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寫;

b.鴨羣活動情景的描寫。

(2)讀景物描寫句段,欣賞描寫語言和描寫技法。

(3)探討景物描寫的作用。

(一邊自由朗讀句段,一邊欣賞與之相關的屏幕畫面,文字、畫面結合,引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體會杜小康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內心活動,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環境中的孤獨情感,從而探究景物描寫的作用。)

(4)回憶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如魯迅的《雪})、高爾基的《海燕}、紀伯倫的《組歌》等,區別本文景物描寫與詩歌散文中景物描寫的異同,讓學生領會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除渲染氣氛、抒發感情外,還可以推動情節發展。

教師總結:(1)小說中的景物是爲了把人物擺到特定的景物環境中去展現豐富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杜小康的成長旅程有着直接的關係。

三、探討課文的藝術特色,欣賞課文的寫作技巧

1.教師提示:文章的寫作特點可以從文章的構思,文章的選材剪裁,文章的表達方式,文章的語言等方面去思考。

2.要求學生:

(l)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你對課文寫作方面最欣賞的一兩個方面,教師板書學生口述要點,引導學生羣體評價研討。

(2)老師補充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根據品味欣賞。

3.教師小結:不同的同學,由於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欣賞角度不同,導致對課文某些問題的理解不同,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隨着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就能共同發現一篇文章的閃光點。

四、歸納全文,質疑問難,切磋砥礪

1.溫故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切磋釋疑。

2.研討課首提示和課後問題。

3.教師概括總結。

五、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想像思維能力

觀察生活中某位有個性的人,瞭解他的成長曆程,虛構一個小故事或寫一篇小小說,在班上交流。

孤獨之旅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初步體會小說中環境、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教學的重點)

二、通過品味語言來體驗、品味孤獨,指導學生勇敢面對孤獨,健康成長。(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誦讀法揣摩法點撥法文本細讀法

[基本理念]

緊扣本單元和小說的主題,立足大語文,彰顯語文味,由小說三要素入手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注重人文性的滲透,強化“積累”、“誦讀”、“體驗”、“生活”等角度的語文教育的迴歸。

[教學思路]

①、課前發放課文材料,要求學生結合課後練習進行預習,自行解決閱讀障礙;②、由歌詞導入新課,展開學習,教師抓住小說三要素設疑激趣,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③、以課文插圖爲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細讀研讀,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④、聯繫學生自身,有課內走向課外,通過課內外文學的積累賞析來品味孤獨,從而豐富文本的內涵和外延,指導學生勇敢的面對孤獨。

[教學流程]

(課前爲了緩解師生緊張的心理情緒,也爲文本學習創設情感的基調,特播放張雨生的歌曲《大海》。熟悉的旋律使同學們輕鬆了起來。)

一、玩味歌詞,導入新課:

“生活處處皆語文”(幻燈片文字),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時不在。前幾天聽同學們唱歌,我發現有兩句歌詞耐人尋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花……”(看幻燈,點名學生唱這兩句)……同學們,你們想長大嗎?(由學生談論成長的煩惱或快樂)……不管我們想與不想,歲月和命運都將促你前行,更多的是無情的將我們拋到人生的風雨之中,使我們經受考驗,學會堅強,獲得成長。而在衆多的考驗當中,孤獨就是其中的一種。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一起來感受一位孤獨少年的成長曆程。(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曹文軒小說恆久的主題之一,即是:人,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這是哲學上存在論的探險(徐妍語)。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爲切入口,由時下流行的歌曲SHE的《不想長大》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設疑激趣,整體感知:

1、小說寫了誰的孤獨之旅?(板書:杜小康)

杜小康爲什麼會有這段孤獨之旅呢?(研讀第一段,品味詞語“竟”“忽然”“只好”。)

2、假如讓你不上學,跟着自己的父親去謀生,你願意嗎?(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生活體驗)

杜小康願意跟着父親去放鴨嗎?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找出關鍵句子)

過渡:課文第48段說,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這個結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和考驗才體會到自己長大了呢?讓我們走近人物,體驗孤獨。

[設計說明]: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疑,由小說的情節要素入手,整體把握文本。設疑時採用連續性的發問,注重思維的連貫性;設置懸念,深入文本,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調動。

三、走近人物,體驗孤獨:

1、請看大屏幕(點擊幻燈片),這是一副來自課本里的插圖,誰來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或者說明一下它?通過對畫面的觀察,誰能猜出杜小康當時的心情?(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茫然、恐慌、孤獨等等)

[設計說明]:採用直觀式教學,以課文的插圖爲切入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爲深入學習文本做好鋪墊。

2、據學生的回答追問,進行文本細讀:

追問:你能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語句嗎?課文是怎樣表現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獨的?(讓學生劃出相應的段落句子,引導學生仔細的品味推敲揣摩語言)

A、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寫,更換人稱朗讀,採用第一人稱朗讀,讓學學生談“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並相互評價。

B、恐慌——齊聲朗讀第21自然段:

提問:⑴、你覺得那些詞語用得較生動?這些詞語能否更換?

(“涌”“圍”突出了蘆葦蕩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

⑵、更換人稱朗讀、體驗。說說爲什麼描寫蘆葦蕩。(以景襯情,襯托杜內心的恐慌)

C、孤獨——研讀第29—33段,讀讀議議,說說杜小康的孤獨體現在哪裏?

……

[設計說明]:文本細讀主要是對文本的語言、結構、修辭、文體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本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言語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本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爲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筆者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通過變換人稱的朗誦體驗、推敲文中字詞句、填補語言的空白等手段,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3、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無助、孤獨無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將會怎樣安慰他?請幾名同學說說。

點撥:最好能夠用一首詩歌來勸慰一下他,想一想咱們學過的詩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學生齊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設計說明]: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在此,筆者秉承“大語文”的教育理念,由文本出發聯繫生活進行假設,讓學生調動語言積累,學以致用,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過渡:(教師幽默風趣的,手指大屏幕)看!杜小康聽到我們聲情並茂的“勸慰”,感動得都哭了。他有沒有哭?

4、從文中看,杜小康在什麼情況下哭的?(經歷了暴風雨,在暴風雨中找回鴨子之後)

過渡: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暴風雨?在暴風雨中他又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呢?

▲文本細讀:下面請同學們齊讀第36自然段和46段。

提問:⑴、課文是從那幾個角度描寫暴風雨的?(視覺、聽覺)試找出相關句子。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誇張和擬人)有何妙處?(分析“歇斯底里”一詞)

⑶、這些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襯主人公的勇敢與堅強)

⑷、暴風雨過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你能說明白嗎?(委屈;激動;戰勝了暴風雨的考驗,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

[設計說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通過文本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5、教師小結:“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因爲杜小康忍受了孤獨,經受了暴風雨的洗禮,才學會了堅強,完成了這段“孤獨之旅”。我們相信杜小康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堅強穩重,因爲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無助、環境中的恐慌和對未來的茫然等諸多孤獨,已經撕去了他幼稚的外殼,仔細的雕刻着他的靈魂。

板書設計:孤獨之旅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獨——→磨難——→堅強

成長之旅

拓展延伸,品味孤獨:

1、其實,有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經經受過孤獨?想一想,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已經接觸過多少經受孤獨的人物形象呢?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和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學中,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試從以下兩個方面略作反思

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教學設計立足大語文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大語文教育就是以語文課堂教學爲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發展語文能力同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能動的、網絡式的和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張孝純語)。筆者認爲,有限的文本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抓住文本,放眼課外,引導學生廣泛涉獵相關的語言資料,並加以積累和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空間,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筆者緊扣“成長”和“孤獨”角度進行教學立意,從學生喜愛的歌曲入課,設計了“換位思考的體驗”、“勸慰式的口語表達”、“孤獨形象的舉例”、“孤獨心曲的傾訴”等銜接自然的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錘鍊了學生語文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課堂教學彰顯語文味

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係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爲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爲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與自由境界(程少堂語)。鑑於以上認識,筆者在教學中力圖以生動的語言、昂揚的激情來感染學生,將學生有語言、文體的層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層面。筆者抓住了小說文體的特點,由人物形象、環境細節描寫入手,通過關鍵詞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細讀,讓學生感受小說語言所承載的人文氣息,從而感受到濃郁的語文味。當然,爲了彰顯語文味,朗讀必不可少。爲此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式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時培養語感豐富體驗。但是由於筆者朗讀水平的缺陷,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指導不夠,這也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孤獨之旅教案 篇3

 教學重點、難點

1、體驗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2、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同學們,你們到了九年級,都覺得自己長大了吧。那麼你們都能面對孤 獨,勇敢地戰勝孤獨嗎?有一個少年 ,他戰勝了 孤獨,感到自己長大了,堅強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小說《孤獨之旅》。

二、整體感知

1、 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討論並歸納:

開端:家道破落、隨父放鴨。

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蘆蕩。

高 潮:蘆蕩遇雨、經受考驗。

結局:與鴨共成長。

2、 談談閱讀後的感受。

三、體會細節,討論問題

1、 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句子。

2、 杜小康經歷“孤獨之旅”時發生了怎樣的心 理變化?請標記出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詞語。

提示:小康心理變化時間軌跡:

剛出發時 到達蘆蕩 安頓之後 住段時間 雨後天晴

學生髮言。

小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面對孤獨到戰勝孤獨,這些細節表現了主人公成長的過程。

3、 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可以概括爲兩點:①失學。 離開同學、學校,痛苦和寂寞。②放鴨生活艱辛,孤寂,恐懼(對環境、對前途)

四、探究

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羣的描寫。襯托。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鴨子的成長襯托杜小康的 成長。

(2)有關蘆蕩的描寫。廣闊無過,烘托小康害怕;寧靜美好,反襯小康恐慌。 (3)有關風雨的描寫。可怕---搏鬥- --成長。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五.拓展:

說說你的感悟聯想。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

七、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題。

 附板書:

孤 獨 之 旅

曹文軒

心理變化過程: 杜 小 康

剛剛出發時:茫然恐懼 不成熟

到達蘆蕩時:害怕膽怯 成

蘆蕩安頓後: 孤獨單調 長

住段時間後:不再恐慌 之

雨後天晴時:堅強 旅

成 熟

孤獨之旅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人物語言、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語言、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孤獨”一詞,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爲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

教學設想

這個故事生動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但文章較長,深入解讀可能會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所以我欲採用抓人物語言爲切入點,可以向環境、細節描寫方面延伸,一句話串起了時空的網絡。這種連接是兩個層面:既是形式又是內容,技能成爲課堂推進的線索,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內容。而杜小康的語言很少,就四句話,也便於教學的展開。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品味人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營造氛圍。

語文的世界有鳥語花香,亦有疾風驟雨;有溫情脈脈,亦有殘酷無情。正如我們的人生之旅,有快樂,亦有痛苦。正如歌曲中所說:陽光中在風雨後,讓我們把眼光投向課文《孤獨之旅》,與杜小康一起度過成長的一段經歷吧。

二、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1、按照小說的三要素概括故事情節。小說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講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隨父親到蘆葦蕩放鴨,在孤獨中成長的故事。

2、品味語言

這是一篇小說,故事情節是在孤獨的背景中展開的,人物語言並不多,請同學們快速在文中勾畫出杜小康的語言。(課件展示。)

請一位同學讀出四句話,體會情感。

賞析人物的語言我們要注意兩點:一.聯繫相關內容。如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怎樣的狀況下說這樣的話。二.言爲心聲。注意體會說話人的心情心理。

(1)賞析第一句話讀出現第一句話的第二自然段。

思考:

哪一段交代了杜小康放鴨的原因?這段中哪一個詞鮮明地表示了出了杜小康對放鴨這件事的態度?

“只好”一詞寫出了杜小康無奈的態度,當他說這句話時的心情怎麼樣?(害怕恐懼)爲什麼害怕恐懼呢?(要離開疼愛她的媽媽,離開熟悉的朋友,學校)

你們知道放鴨之前的杜小康的生活狀況嗎?找一位看過《草房子》的同學來介紹一下。(看幻燈片)

總結:家境富裕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羣裏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澤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遠的天空中一隻悠然盤旋於鴿羣之上的黑色的鷹,父親對他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可現如今要離開疼愛他的母親,離開熟悉的校園,到陌生遙遠的蘆蕩去放鴨,他願意去嗎?

於是他對父親說了第一句話,應該怎樣讀?從這裏看出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不能體貼父親,只想着自己的杜小康)

(2)(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讀出這麼多的內容)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賞析或同桌討論其餘的三句話,用“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杜小康”這樣的句式,批註你的賞析結果。一定要在文中找到語言依據。

A賞析第二句話,你從第二句話中讀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杜小康?(從說話的環境和心理去理解)

找出說這句話的環境:讀21自然段,在這樣空曠陌生前途未卜的環境裏杜小康的心情怎樣?(害怕恐慌)

但這時的杜小康並沒說要回家,那是在什麼時候?(孤獨想家的時候)勾畫出寫孤獨的句子。

指導朗讀29至31自然段,變換人稱,將杜小康改爲“我”體會孤獨對杜小康的威脅。

此時的孤獨比剛離家時要深百倍。濃千倍,它吞噬這年幼的杜小康,終於在晚上夢到母親說出了這句話。與第一句話比較你認爲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杜小康?(是一個有點懂事,逐漸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杜小康,能面對困難的杜小康)

B那麼你從第三句話中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杜小康呢?(一個成熟的,勇敢的、有責任感的,敢於面對困難的杜小康)

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夜雨找鴨的情形能說明杜小康長大了,“分頭”一詞體現杜小康成熟了)

老師範讀夜雨找鴨的38自然段,同學們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總結:頭上如萬輛戰車般在滾動,耳畔是呼呼的風聲,身上砸着歇斯底里般的雨點,臉上和腳上以傷痕累累,可他還要孤軍奮戰。

然後讀第三句話,“還是分頭去找吧。”能把”吧“去掉,把句號改成問號嗎?爲什麼?(這樣才能突出杜小康的勇敢、堅決、果斷)

文中還有好多細節也讓我們感受到杜小康的成熟,特別是能表現父子之間關係的句子,同學們自己去找找,這些都說明了杜小康的成熟和勇敢。

C第四句話,你讀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杜小康呢?

一個感受收穫喜悅的杜小康,一個激動的杜小康。體現了激動不已驚喜的心情。

總結:通過對這四句話的品析,每句話都鮮明的表現了杜小康當時的性格,請同學們在讀這四句話,讀出情感。 三品味主旨

1、當我們陪着杜小康走完這段孤獨之旅,結合杜小康的成長,你認爲怎樣算是長大了?(獨立不依賴別人勇敢堅強)

2、那麼是什麼促使杜小康的成長呢?(孤獨)

杜小康年幼時家道中落,飽嘗物資生活的單調、精神生活的痛苦,可最終用稚嫩的雙肩扛起這一切。孤獨並不可怕,困難並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敢的去面對,他就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再回首課文,孤獨之旅其實就是成長之旅。

作家曹文軒也這樣說(看幻燈片)

總結:這一段孤獨的旅程成爲了杜小康以後人生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每當遇到困難挫折他都會想起。讓我們再次品味孤獨。(看幻燈)齊讀這段話。曹文軒在《青銅葵花》中說道“少年時就有一種對待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有可能是一個強者。”

四看幻燈片,拓展訓練。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孤獨,試以“我的孤獨”爲題,寫一段話。

附板書:孤獨之旅

曹文軒

杜小康:幼稚(不懂事)

懦弱(逐漸懂事)

堅強(成熟勇敢)

激動(長大)

孤獨之旅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瞭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2.體會成長中的感受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研讀中聯繫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3.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爲主。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到了初三,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裏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作品簡介

1954年1月,曹文軒生於江蘇鹽城農村,並在農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留校任教。後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有:《憂鬱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恆》、《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草房子》是一部關於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小說以一座建在“草房子”裏的學校爲背景,描繪了幾個孩子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既瀰漫着艱辛與苦痛,又閃爍着人性的光芒。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裏成績最好的學生。一次意外變故,家中破產,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梳理文章結構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4、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以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方式概括文章內容。

這篇文章講述 了在 的環境中經受 ,逐漸 的故事。

三、研討與賞析 1、速讀全文,拿起筆來,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分組討論,交流)

示例

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連鴨子都感受到了漂泊的孤寂、痛苦,更何況是小小年紀的杜小康?用鴨子的恐慌來襯托杜小康在荒無人煙的夜晚中漂泊的恐懼和迷茫……

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從未見過的面孔” “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 “已無一戶人家” “惟一的炊煙” “想聽到聲音,然而,這不可能” “最大的敵人,就是孤獨” “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 “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巨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親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2、賞析人物形象

(1)、根據故事情節,概括杜小康成長的心理歷程。

提示:出發時 到達蘆葦蕩時 安頓之後 時間久了 那天雨後天晴

茫然、恐懼—— 害怕、膽怯——感到孤獨——不再恐懼——堅強

(2)、你認爲杜小康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認爲杜小康是一個 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感悟孤獨

(1)、“孤獨”是生活給予每一個人的一道美麗而又殘酷的題目。

(2)、“孤獨”能撕去你幼稚的外殼,雕刻你脆弱的靈魂。

(3)、“孤獨”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然,也是人生成長 中的一種需要。

(4)、“孤獨”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多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淨。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小說三要素的基礎上,瞭解了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的故事。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着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啓示呢?用一段話寫出自己的經歷與心理感受。

(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五、小結杜小康長大了,他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不要躲避,要用自己的拼搏去贏取勝利,坦然地接受風雨的洗禮。讓狂風吹去我們的幼稚,吹出我們的成熟;讓暴雨洗涮我們脆弱的枝葉,涌出一顆堅強勇敢的花蕊,綻放一片絢麗與芬芳。

只有風雨相隨,才能開出絢麗之花。

孤獨之旅教案 篇6

一、主題和題目含義

文章通過描寫杜小康隨父親放鴨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刻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揭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地成熟這一道理,語文教案-孤獨之旅。

小說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不僅僅指杜小康跟隨父親放鴨過程中產生的孤獨、寂寞、恐慌之感,還有杜小康心靈的變化過程,即從孤獨、寂寞、恐慌到堅強,自己努力奮鬥的人生之旅。

二、結構內容

這篇小說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只好跟着父親去放鴨”寫杜小康放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從“小木船趕着鴨子”至“直到明年春天”)寫杜小康及其父親在蘆葦蕩放鴨的過程。

第三部分(從“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至結尾)寫杜小康在放鴨時所遭受的磨難,尤其是尋找失散的鴨子給自己帶來的磨難和自己的成長體驗——長大了,堅強了。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小說通過故事情節的巧妙剪裁與佈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對孩子進行磨難、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

三、文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的段落主要有:第一部分第9小節,第11~12小節,第20小節,這些環境描寫強化了孤獨的氛圍,增強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3~24小節,描畫了一幅優美、恬靜的畫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漸趨向平靜,但對於未來漫長的孤獨,他仍然覺得恐慌。第二部分第9小節寫暴風雨中的情景,惡劣的自然環境是促進杜小康思想轉化的一個因素,突來的暴風雨,使杜小康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迅速地成長起來。第20小節,雨過天晴,美好的夜色,預示着杜小康的成熟。這些環境都突出了“孤獨”這個意境,這也是杜小康成長的環境。它爲表現人物的變化、文章的主題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孤獨之旅》。

四、細膩的心理描寫

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如第一部分第10小節,寫杜小康最初面對孤獨時和麪對不可知的未來時的茫然。第20小節,面對更加孤獨的環境時,杜小康心中的恐慌與膽怯。再如第二部分第2~4小節,孤獨中的人們越發孤獨,並逐漸強化成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並且這種意識一發便不可抑止。第11、16~19小節,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堅強的過程。他敢於在暴風雨中獨自找尋失散的鴨羣,沒有恐懼,強烈的責任感使他能夠承擔困苦、孤獨的侵擾。第20小節,更是鮮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長,“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文章對於杜小康的心理描寫很細膩,面對孤獨,他由恐慌到面對乃至最後戰勝它,這段心路歷程通過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現出來,也體現了他逐漸成長的主題。

孤獨之旅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2.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學習重點】

品味“孤獨”,體驗“成長”的感受。

【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

軒()嬉鬧()凹地()雍()摻雜()

膽怯()撅()給予()覓食()撩逗()

2.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

眺望:厚實:

嬉鬧:撩逗:

驅除:茫然:

乖巧: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1974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

【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小說的情節,明確這篇小說的三要素。

(二)深層探究

1.環境描寫的作用

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2.人物賞析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長的孤獨及超越自我的品質。

(1)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2)根據故事情節,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長的心路歷程嗎?

(3)你認爲杜小康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4)小說題目是“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文中最能體現“孤獨”的語句是什麼?

(5)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當的筆墨來寫他父親和鴨子,這與表現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聯繫?

(三)語言品析

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並點評你認爲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