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文的生字、新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感受課題,課前鋪墊

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內心的無盡思念。今天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揭示課題,初讀古詩

齊讀課題

1、從題目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憶,兄弟,感覺到一種思念親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山東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

2、帶着這種感受再讀一遍。

3、重陽佳節本是家人團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個人在這一天卻是悶悶不樂的,這是爲什麼呢?那麼學了這首詩我們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們就來初步感受一下這首詩,學生自讀,並畫出生字

5、指名讀,糾正讀音,節奏

瞭解詩人。

你們說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這樣好,我們就來仔細的品讀這首詩吧。

三、抓詩眼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感悟:獨在異鄉爲異客。

1.誰來彙報你讀後的感受?(詩人很孤獨)從哪裏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爲異客。

2.重點體會:異鄉異客。

①同學們,哪個字給你感受最深?(異)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麼,體會到一些什麼?(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無依無靠、舉目無親)

3.重點體會“獨”。

①你對這個“獨”有什麼體會?在你平時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生暢所欲言)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想象:先自己說一說

②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羣結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

③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麼怎麼能讀出作者那種獨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導朗讀。(生讀後總結)有孤獨的感覺,很孤獨,特別孤獨??

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麼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你覺得這句詩哪個字寫得好?(倍)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麼?是啊,平日裏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對重陽佳節,往事歷歷在目,此時此刻王維的內心該是多麼的痛苦啊!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平日裏常常____,如今面對良辰佳節,____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裏常常____,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____

2.引誦:的確,這詩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遊子對家鄉往事的點點回憶!同學們,“每逢佳節倍思親”流傳至今僅僅是指重陽節思念親人嗎?當(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對着空中高掛的明月),只能用這樣的詩句遙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____”當(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國的海外遊子,抱着對家人的無盡思念,用詩句來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結語:千百年來,這詩句成爲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後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感受兄弟情深。

1.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裏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從哪裏看出來?

2.朗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詩句“遙”字你體會到什麼?爲什麼說“少一人”?

4.出示重陽節的風俗,觸景生情的王維心中該是多麼難過啊!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思念着我呢。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於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裏呢?同學們,願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讓我們閉上眼邊讀邊想。讀這兩句詩。

四、感情誦讀。積累背誦

1.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我獨自站在異鄉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着——

2、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我獨自登上異鄉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着——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回王維。再次深深地想念山東的兄弟吧!

五、總結全文,感情昇華

結束語:同學們,短短的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曲折有致的鋪展在我們的面前,歷經12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涌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愁中,今後無論走到哪裏,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株儒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註釋:

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

憶:想念。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異鄉:他鄉,遠離家鄉。

佳節:美好的節日。

倍:加倍,更加。

遙知:遠遠的想到。

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譯文:獨自在他鄉做他鄉的客人,每到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想象着,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

我獨自一人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只少了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裏,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