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語文教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羚羊木雕》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思想感情,以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2、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準備】

預習、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誦讀全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媒體】

多媒體計算機,背投大電視,音響,網絡。

【教學活動及設計意圖】

〖學習過程〗

感受→朗讀→探究→領悟→聯想遷移

教學設計

(課前播放動畫片《朋友》,以渲染氣氛3分鐘)

一、導入

主持人:剛剛升入中學的我們,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我們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開場白之後,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抹(mǒ)眼淚 攥(zuàn) 樹杈(chà) 寒顫(zhàn)

怦怦(pēngpēng) 逮着玩(此處逮dǎi,不念dài)

三、整體感知角色朗讀

(播放學生自拍自演的課本劇錄像6分鐘)

大屏幕投影: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裏。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主持人概括後,進一步引導同學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播放“情節示意圖”並講解)

分角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大屏幕投影:

評價標準:重音語氣語速……

角色:媽媽故事敘述者我爸爸奶奶萬芳萬芳媽媽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着十分嚴厲

媽媽的語氣:咄咄逼人堅定

孩子的神態:低着頭不敢看一動不動

孩子的語氣:聲音有些發抖哭着喊了起來

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學生評價時,主持人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主持人小結: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四、探究合作

大屏幕投影:

1、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2、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3、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展示個性。教師指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五、結束語

主持人總結:《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課後播放歌曲《朋友》,在動聽的音樂聲中下課)

六、佈置作業

【教學自評】

自評指標 自評等級

A B C D

目標能體現新教學理念(“三維度”)、學生達成度高。

課型把握確切,內容設計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課堂結構清晰嚴謹、有節奏,教師“主導”作用明顯。

媒體使用適時適事,效果顯著。

學生參與度高、氣氛活躍,師生互動。

【教學後記】

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這很容易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並錄製下來在課堂放映,更能讓學生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採用這些活動形式,學生能很快、很準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啓示。

3、情感目標:正確處理好親情、友情關係。學會與他人、父母溝通。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教學準備

學生:

1、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裏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後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裏交流。

2、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1、查閱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1、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2、你認爲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並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三、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2、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2、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四、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五、作業

1、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並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2、想象“我”要回木雕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意的啓示。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你在悄悄的長大,對許多事情已有了主見,有時候,對某些問題,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樣一個故事,然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二、整體把握

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萬芳,被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很傷心。]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6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②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作業:確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準備辯論提綱。

第二課時

辯論。辯論30分鐘,評議10分鐘,評議先由學生髮言,最後教師小結,尤其肯定擺事實講道理,並掌握好說話分寸的同學。

教學反思: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與親人、友人關係。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遠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爲,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必須爲命是聽,似乎成爲我國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到今天,開放、交流、改革成爲社會的主題曲,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當然會隨之而行。課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層性,主體意識的朦朧覺醒,甚至於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會文化變化的例證。課文的結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不就是孩子輕輕的反擊嗎?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裏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麼好呢?(窮朋友)爲什麼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爲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衝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後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並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爲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着""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着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着喊起來""心裏難過極"。可見父母爲木雕怎樣傷害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裏,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爲甚麼呢?因爲"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爲人,只要損害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麼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誇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着牆站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爲什麼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麼,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爲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爲人,左右爲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爲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後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爲我對朋友反悔。我做一就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後心裏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裏,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兩個極端,"爸爸"捨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5

創意說明:分角色、分角度、分主題,進行朗讀、品讀、說讀等課堂活動,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

教學步驟:

一、分角色朗讀

1.檢查課前預習,指點生字生詞。

2.默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中人物及其關係。

3.指導朗讀,略舉幾例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交代朗讀要領。

4.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萬芳的媽,故事敘述者。讀後教師及時評點。

5.準備課堂討論。教師佈置如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1)簡要複述故事情節;(2)“我”與父母的這次矛盾分歧,究竟誰是誰非,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6.組織課堂討論,先小組議論,後全班交流。

二、分角度品讀

1.品精巧的結構

(1)提問思考:文中寫了哪三件事?分別發生在什麼時間?

(2)引導討論:①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上星期。②送羚羊木雕,昨天。③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今天。

(3)提問思考:作者對這三件事的記敘,在佈局上有何特點?

(4)引導討論:文章以媽媽的追問開篇,一開始就顯示出了緊張的氣氛,抓住了讀者。爭辯結束,穿插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使情節顯得緊湊而又集中。

2.品寓含的褒貶

(1)提問思考:①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時,奶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褒貶傾向?②結尾句“這能全怪我嗎”,言下之意是什麼?③文中父母的話,尤其是媽媽的話,爲什麼句句都顯得如此生硬?④作者爲什麼花大量筆墨敘述“我”和萬芳的友誼,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

(2)按同桌、小組、全班三個層次展開討論和交流。

(3)教師歸納點撥:作者的感情傾向寓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即兒童心靈無比美好,儘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童心無價,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愚蠢的。

3.品簡練的語言

(1)品詞:本文用詞精當,如開篇“媽媽突然問我”的“突然”,“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着我”的“盯”等,或烘托緊張氣氛,或傳達人物性格,均起到了很好的表達作用。請同學們從文中略舉幾例,作點簡析。

(2)品句:本文許多句子寫得簡潔明瞭,如“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裏難過極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月亮出來了,冷冷的”等,既簡潔又明白。請同學們從文中再找出一些這樣的句子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三、分論題說讀

1.教師佈置下列討論題目,請同學們從中任選其一,表達自己的看法:①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②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③怎樣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先小組議,後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尋機點撥,或作如下提示:①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視的是友情,彼此都有欠缺,都要做得周到一點。②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如使女兒傷心之至。③作者的傾向主要是批評父母,但從“我”這方面看,也有教訓可以吸取。一方面要從小學會思考、有主見,但有些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不能自以爲是,擅作主張。

3.教學小結。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6

教學目的:

一、理解課文的結構和中心意思。

二、指導朗讀、提高朗讀能力。

三、掌握文中多音字和異讀字的讀音和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結構和中心意思。

2.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心意思。

教學方法:指導自讀。

教具:小黑板

教時:1教時

教學過程

一、正音釋義(出示小黑板)

犄角:文中不是指牛羊等獸類的角,而指桌子的一角。

pēng

怦怦:心跳的聲音。

dǎi

逮着玩:捕捉。(dài)捕:捉拿(罪犯)

chà

樹杈:植物的分枝(chā)子:長柄一端有兩個以上長齒的農具。

zhàn

寒顫:發攔。(chàn)抖:顫動、發抖。

二、範讀課文,要求瞭解課文內容。

分段。

通過討論,全文可以分爲四部分:

(一)查問木雕

(二)贈送木雕

(三)取回木雕

(四)永遠友好。

三、朗讀課文。

分四名學生輪讀,要求注意不同人物的語氣。讀後評議。

四、討論課文的中心意思,啓發提問:

1.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給你印象最深的最誰?爲什麼?

媽媽——嚴厲

爸爸——沉着

奶奶——慈愛

萬芳媽媽——直爽

萬芳的風貌,主要是通過換破褲子的情節表現出來的,這一部分她講了一三句話(找出來),這些語言、動作和神態說明了什麼?(“多麼仗義”,“一些也不自私”。)後來,在“我”去取回羚羊的時候,萬芳先是感到奇怪,意外,接着感到不解,但還是把羚羊拿走了。最後,當我以爲“她不會再跟我好了”,無精打采地往回走時,萬芳卻喊着追了上來,“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裏說:‘你拿着,咱倆還是好朋友……’”短短一句話,說明她不僅很快地理解了“我”的處境,而且用行動來表示對友誼的真誠,反映出了她崇高的境界。

文中的“我”處在矛盾的焦點之中,心情十分複雜。在對媽媽的查問,開始時想瞞,後來不得不說出實情,當爸爸媽媽都要“我”去取回羚羊時,起先想頂一下,後來又不得不違心地去取回木雕。到了萬芳家,“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說話“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垂下眼睛不敢看她”。這些動作神態,恰如其分地寫出了“我”無奈而傷心的心情。

2.由此可見,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有人說,這文章主要是寫爸媽怎樣逼“我”取回已經送給好朋友的木雕。使“我”變成“世界上最傷心的人”;有的人說,這文章主要寫“我”和萬芳倆深厚而牢固的友情。你同意哪一種說法,說明理由。

五、分角色朗讀

六、問題討論

1.爸爸把貴重的羚羊送給了“我”,“我”把羚羊轉送給好朋友,這樣可以嗎?爲什麼?

2.爸爸媽媽執意讓“我”取回羚羊,奶奶卻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你同意誰的觀點,爲什麼?

3.“我對朋友後悔了”“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七、語言訓練

複述課文。

作業:給小黑板上的字注意,並解釋詞語。

預習:

1.你讀過朱自清的文章嗎?知到哪些?

2.從預習提示第2段,你能瞭解哪些內容?

《羚羊木雕》語文教案7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②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裏。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②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3、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着

孩了的神態:低着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着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裏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5、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