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火山

教學目的

地震和火山

1.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瞭解我國主要地震區的分佈和原因,並初步瞭解有關地震監測、預報和抗禦地震災害的常識;瞭解我國火山的分佈。

2.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正確理解和對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的態度和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的分佈,並在此基礎上能正確對待地震災害。

教學方法

談話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佈圖)、中國地形掛圖。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

1.從世界火山、地震的分佈圖看

2.從歷史上的地震記錄看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

三、地震的抗禦

1.地震的監測和預測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

四、火山的分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 我國地形的特點有哪些?你能用板塊構造的道理說明這些特點的成因嗎?(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

[教師歸納] 正像同學們所說,我國地形的特點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有密切的關係。我國疆域地處亞歐板塊的東南部,其南臨印度洋板塊,其東有太平洋板塊。從東、南兩側受到擠壓,因而使我國疆域內的板塊斷裂破碎,就形成我國地形複雜的特點。特別是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強烈擠壓,擡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國大部分領土正在這高原的東側,才形成了西高東低階梯分佈的地勢。同時,在與東側太平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國地形更復雜。而且還影響着我國的地震區與火山的分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我國地震和火山的知識。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板書]

[提問] 爲什麼說我國是多震的國家?你能從板塊運動和世界地震、火山帶的分佈圖上說明“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嗎?(展示“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地震、火山帶分佈圖”,讓學生在明確我國的'大致範圍後回答問題)

[教師歸納] 正是由於我國處在幾大板塊相互擠壓的集中地區,地殼很不穩定,特別是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喜馬拉雅—阿爾卑斯地震帶)都經過我國境內,所以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閱讀課文] 指導學生讀課本23頁“多地震的國家”一節課文。

[過渡] 可見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但是,我國地震常發地區主要在哪裏呢?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板書]

[讀圖] 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和火山分佈圖”,並且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區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

[教師歸納] 教師按照課本24頁的課文,將學生回答的地區,歸納成爲四個主要地區。

[過渡]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24頁最後一段課文及25頁“讀一讀”的材料,並且觀察“地震後的唐山”、“重建後的唐山”兩幅圖。使學生認識到地震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認識它,盡力減輕它帶給人們的災害。

三、地震的抗禦[板書]

1.地震的監測和預測[板書]

[閱讀課文]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25頁的“選講課文”及課本26頁的“讀一讀”。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板書]

[討論] 當我們瞭解了有關地震的知識後,爲了減輕地震的災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教師小結] 地震雖然至今仍然是我們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但是隻要我們按照科學道理去做,還是可以減輕它給人類帶來的災害。例如,在震區加固建築物,使它能抗拒可能發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間,疏散居民到開闊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識,使人們遇到地震時能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避免或減輕傷亡。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我們人類完全控制它,這又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這就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峯,徹底控制地震災害,造福人類。

[過渡] 剛纔我們已經學習了我國地震的知識,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那麼還有一種地球內部力量使地形突然變化的現象是什麼呢?(火山)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火山的分佈。

四、火山的分佈[板書]

[讀圖] 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和火山分佈圖”,找出五大連池、長白山天池、大同、騰衝、新疆南部、臺灣、海南島等地的火山分佈地。

[讀課文]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26頁最後一段課文。

[展示圖片] 讓學生觀察我國著名火山的景觀圖片(或投影片)。

複習鞏固

1.按照課本的“目錄”,回憶第二章“中國的地形”的知識內容。

2.使用課文複習未記住的知識內容,準備上好下一節的複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