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安仁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舟過安仁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舟過安仁教案

舟過安仁教案1

1、詩意: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爲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2、詞句解析。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作者的所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閒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爲。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作者的所悟。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

3、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爲。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4、拓展:楊萬里其他寫兒童生活的詩。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採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閒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舟過安仁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篙”“ 棹”,會寫“遮”

2.有感情的朗讀。

3.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品悟詩的意境,練習將是改變成一個小故事。

4.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品悟詩的意境,練習將是改變成一個小故事。

2.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引童趣:

1、 遊戲 “對詩”,激童趣:衆所周知中國乃詩的國度,今天我們就一起先來玩個“看圖猜詩”遊戲吧! 看到這幅畫,你想到那些詩句呢?

吟誦這些詩句時,你們心中有什麼感受? 2、是啊,我們的童年時光也正像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詩,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能讀出其中的無限樂趣。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詩人楊萬里筆下的“童年”吧! 齊讀課題

3、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課題:舟過安仁)描繪的可能是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的所見。二、 初讀,感童趣:(一)初讀感知,讀準讀通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指名讀(2)字正腔圓,讀得很準確,尤其這幾個字讀得特別準.篙 棹.教大家讀一讀.

3、 認清了生字,我們再來讀課文就會更流利了。齊讀

4、 同學們如果帶上節奏讀,就會讀出詩的韻味誰來試一試

5、 223是古詩通常用的節奏,節奏也可以根據個人誦讀感受發生一些變化(示範)誰來試試

6、我們還可以創編出一些朗讀方式,讀出古詩的趣味(重疊讀)

(二)結合註解、插圖理解詩意:

1、師:一遍遍地讀,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意思嗎?默讀課文,結合註釋想想每句話是什麼意思,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一句一句說意思。

3、增加難度,篙、棹是什麼意思?怪生?張傘?使風?

我讀懂了整首詩的意思:水面上,有兩個小孩子駛着很小的漁船,不一會兒,他們倆把撐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槳都收了起來。天上沒有下雨,但是,他們還張着傘,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三、 品讀,享童趣:

1、 同學們有人說古詩就是一幅畫,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鏡頭,像無聲電影,如果把鏡頭放大,讓畫面有聲有色,讓人物動起來,這幅畫就豐富了。再讀第一句。一邊讀一邊想,你眼前出現怎樣的畫面。小生讀,慢一點。

這是一葉怎樣的小船,兩小童什麼樣貌,他們想了什麼,又說了什麼於是收稿停招坐船中。

你現在就是編劇,這個故事怎麼演繹你們自己安排。寫到紙上。

2、交流

師:看,波光粼粼的小河中,一葉小舟輕輕駛來。詩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楊柳依依;瀲灩水光,閒暇之餘,不經一瞥,頓而啞然失笑。

()學生敘說“想象的畫面”:你筆下這是兩個什麼樣的孩童?(用一個詞形容,寫在黑板上)

看,清澈見底的的小河中,一葉小舟輕輕駛來。詩人正坐在船中手捻鬍鬚,仰天凝視,看兩岸桃花朵朵,芳草萋萋,閒暇之餘,一葉小船闖入視線

()學生敘說“想象的畫面”:你筆下這是兩個什麼樣的孩童?(用一個詞形容,寫在黑板上)

總結:兩小兒是 的 的 的,就讓我們讀出他們的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

3、讓我們將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槳兒,放下篙,撐開小傘坐船中,碧波之上,孩童的舉動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作者楊萬里。

讀:“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4、當楊萬里恍然大悟原來兩小童是想用傘當帆一樣,利用風讓船前進,他會是什麼表情?心裏會整麼想。

此刻你就是楊萬里讀出內心的驚歎,

此刻你就是楊萬里讀出內心的喜悅

此刻你就是楊萬里讀出內心的激動。眼前的一幕令詩人難以忘懷,於是欣然寫下了這一幕。伴音樂讀。

四、比較讀,悟童趣。

詩不僅是一幅畫,蘊含這一份情。

出示: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他和陸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楊萬里擅長七言絕句,不論農家生活,還是自然景物,在他筆下都顯得新鮮活潑,趣味橫生。 一起讀《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你們發現這兩首詩都寫得是什麼?是啊,熱愛寫景的楊萬里路過安仁,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可他不寫碧草含露,楊柳依依,不寫水光瀲灩,碧波萬頃,眼裏爲什麼只有這兩小童?

就是因爲孩子童真童趣。在童心面前,最美的風景也會失去顏色,孩子就是這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

拓展,延童趣

師:(音樂)童年,是一個個美妙的夢;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麗的畫;

一童子把夜間凍結在盤裏的冰塊脫下,用彩絲穿上當做樂器敲打,忽然冰塊落地,如玻璃破碎,一場遊戲就這樣結束了。(生讀相應的詩)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採絲穿取當銀鉦(zhèng)。

敲成玉磬(pan)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師:風和日麗,草滿大地,牧童不放牛竟自睡去,牛兒則一路吃到柳陰西邊去了。

(生讀)

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舟過安仁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爲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裏坐着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着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課後反思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兒童生活的情趣。

舟過安仁教案4

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二、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寫兒童的詩?(牧童)這節課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寫兒童的詩。和《牧童》這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爲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裏坐着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着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背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六)、讀寫,延童趣:

1、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舟過安仁》,還讀了幾首童趣詩,詩人爲什麼能寫出兒童的種種童趣呢?我想這和他們擁有一顆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觀察着生活有關。冰心奶奶曾說過: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就是兒童。一個成人再也無法變成兒童。然而兒童世界永遠是一個人最眷戀的精神家園。

2、師:同學們,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詩中的鏡頭再放大一點,將它變成一幅流動的畫,一個美麗的小故事,寫一寫《舟過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舟過安仁教案5

同學們,先讓我們來一個對詩遊戲。

師:籬落疏疏一徑深,(生接後三行)

師:泉眼無聲惜細流,(生接後三行)

師:畢竟西湖六月中,(生接後三行)

同學們對答如流,真好。這三首傳世名作都有一位共同的作者,他就是——(楊萬里)。

二、瞭解生平,生成疑問。

關於楊萬里,大家有什麼瞭解?(生自由說)

請看,張老師蒐集的楊萬里的資料,看了這些資料,你有什麼疑問?(出示課件,介紹楊萬里)

關於“誠齋體”,還有一個故事,宋代有一個著名的詩歌流派,叫“江西詩派”,裏面聚集了很多優秀的詩人,這個詩派作詩講究借用前人詩句,每個字都要有典故和出處。年輕的楊萬里曾經是這個詩派的“粉絲”,模仿這種風格寫作了很多詩。到了他36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覺得這樣寫詩很沒有意思,就點燃了一把火把以前的那些模仿之作全部燒了,然後花了15年的時間研究琢磨,終於形成了自己寫詩的獨特風格,也就有了以楊萬里的號命名的“誠齋體”。

聽了這個故事,你又產生了什麼新的疑問?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詩人?他創作的詩歌與其他詩人所寫的詩有什麼不一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楊萬里的《舟過安仁》。

三、層層深入,品悟詩句。

1、翻開語文書17頁,認真、仔細地將這首詩讀3遍,注意讀準字音,讀清楚節奏。(同學們讀得很投入,這就是讀詩的狀態!誰來讀?)

指名讀。(字音讀得很準)這兩個字,大家一起讀:篙、棹

誰再來讀讀這首詩?我們注意聽他是怎麼停頓的?

聽出來了嗎?他的停頓是“四、三”,但古詩的朗讀講究一唱三嘆,所以要讀得慢一點,讀出更強烈的節奏感,你跟着老師的手勢讀。(生讀第一行)

後面三行,全班同學跟着我的手勢輕聲讀。

2、這樣的朗讀就讀出了詩歌的韻味來了。蕭紅說:“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學詩,會讀遠遠不夠,還要讀懂,再請同學們靜下心來,細細默讀古詩,結合註釋,看看插圖,想想詩句的意思。

誰來做小老師,上臺給大家講講?

扣“一葉”、“使風”,理解詩意。

你的發言給了大家很多啓發,大家都會說了嗎?同桌倆一起說一說。

我發現有的同學說着說着,就情不自禁笑了起來。你爲什麼而笑?(爲小童的奇思妙想,天真幼稚,聰明伶俐而笑)

帶着這份讚賞,誰再來讀?(朗讀融入了情感,就能打動人心。)齊讀。

只是讀一讀,議一議,這首詩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兩小童的形象也鮮明地浮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這是爲什麼?(板書:通俗淺白)這正是“誠齋體”的語言特色。

我們爲兩小童的舉動所吸引,詩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你就是楊萬里,看到了這一幕,你會怎樣想?

詩人的好奇不已、啞然失笑、恍然大悟並未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一個詞含蓄地表達了,找到它了嗎?(怪生)淺近明白的語言也能表達豐富的情感、意蘊,這也是詩人的過人之處呀?(和着音樂,想象畫面,再讀詩。)

3、楊萬里就像一個獨具慧眼的畫家,把他生活中一閃而過的美景一一捕捉,纔有了這清新活潑的《舟過安仁》,再讀。

纔有了這生機盎然的《小池》,背《小池》

纔有了這兒童戲蝶的歡快,背《宿新市徐公店》

纔有了這風光獨特的六月西湖,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也纔有了這兩首詩。(出示《稚子弄冰》、《閒居初夏午睡起》,自由讀,理解詩意)

冬有冬的樂趣,夏有夏的精彩,世間萬物,生活百態,在他的眼裏都可入詩,也使他的詩散發出一種濃郁的生活氣息。(書寫生活)

4、讓我們再靜靜地回想這些詩作,你一定會發現,楊萬里的詩中經常出現的主人公是(孩子),透過這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童,稚子形象,你感受到了什麼?(對孩童喜愛,對童真的嚮往。)

創作《舟過安仁》的楊萬里已是66歲的高齡,此時的他早已厭倦了官場的勾心鬥角,面對這天真無邪的孩子,他的心靈怎能不感到寧靜與舒暢?寫完這首詩沒過幾個月,他就辭官不做,歸隱田園。(板書:表達自我)借兒童表達自我,這也是“誠齋體”的另一個鮮明特點。

四、課堂總結,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更透過這首詩瞭解了一個人,瞭解了他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這就是學詩的快樂。

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楊萬里

通俗淺白

書寫生活

表達自我